你在这里

用鼠标点击屏幕上的苍蝇

我忍不住给自己开了公众号。当有人问我为什么,我无言以对。

我想起今年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笑话。我对着电脑疯狂的码字,突然屏幕上落下一只苍蝇,苍蝇扑在屏幕油渍上一阵饕餮,而后又爬来爬去四处寻觅,搅的我眼晕。我情急之下,连续点击鼠标左键十几下,苍蝇居然毫无反应,我脾气蹭的上来了,顺势猛摔了下鼠标,苍蝇闻声而逃。不过这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多么的愚蠢,本来有些气急,可回过神来,反而忍不住笑了。

我后来想起这件事,心里却觉得这绝对不是一个笑话。因为在用鼠标赶走苍蝇的那个瞬间,在我的潜意识里,鼠标是我身体的一部分,甚至就是我的手。我竟全然忘记了,鼠标是机器,而我是人。

家里有了孩子,到了学说话的年龄,我‌‌“随波逐流‌‌”给他买了个故事机。可爱的外形,靓丽的颜色,孩子爱不释手,每天听着故事机里的音乐、故事与唐诗,有时候还能断断续续的背给我听。当时我真的感慨于技术的进步,我觉得总有一天科技会将人彻底解放。身子更深层次上,我都希望工业机器人将人从单调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家庭机器人则可以将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很快就会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个人的极大自由。

但我现在又突然有一点担心,我们与我们的孩子,每天无尽的面对机器、依赖机器。尤其下一代的孩子,从小跟机器学说话,学讲故事,他们通过跟机器交流,从机器那里获取信息,并通过机器传播信息。长大后会不会像我用鼠标点走苍蝇时那样,把机器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真的到了那个时候,究竟是机器解放了我们,还是机器俘虏了我们。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开始恢复人在家庭教育中的基本功能。关掉故事机,将故事、唐诗亲口讲给孩子。我觉得人与人的交流,互动与画面感,以及这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温度,是冷冰冰的机器所无法取代的。

今天的城市人满为患,但是心理上人与人的距离却在拉大,城市正在沦为一个挤满陌生人的荒原。如果城市是一所医院,那么最为流行的疾病恐怕就是孤独症。就像我在北京住了十多年,这个世界大都市总人口总计2300万之多,我认识的可能只有300个。我常常厌倦这个大都市的车水马龙,想起小时候家乡的石板路,在月光下闪着光芒,农闲的人们就地蹲在路边,聊着家长里短。

北京的地下,每天地铁穿城而过,我看见每个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在办公室里,同事之间彼此很少交流,各自看自己的手机与电脑,只有在分享朋友圈的笑话时,才有不多的几句沟通。甚至回到家里,一家人坐在饭桌前,沙发上,也都各自摆弄着自己的手机。今天电脑、手机与PAD,已经取代了一切,成为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我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像基因决定的一样,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刷一遍手机,睡觉之前必须刷一遍手机,其实我知道那里面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

今天的机器,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史无前例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并改变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手机有了社交的功能,人与人没有了距离,但是人与人也基本不再面对面的交流了。相反适应了手机的沟通,见个面有时候反而会尴尬失语。手机有了传播信息的功能,人们便将手机当做书籍一样的阅读,通过零星的小文章,碎片化的消息取代对对原著的阅读与推敲。因此,知道主义横行、阴谋论满天飞,小道消息像飞毛腿一样四处传播,而深度的理性思考却日益匮乏。手机有了娱乐的功能,人与人的团聚与交际中产生的快了便被弱化。更可怕的是,机器消耗了人们大量的时间,那些曾经被奉为经典的‌‌“炉火旁的沉思‌‌”、‌‌“散步者的遐想‌‌”早已被视为笑谈,如今我们只在深夜拥手机而眠。

于是,我有一种恐惧。当人们开始思考,是否需要制造更多机器的时候,我更担心自己会不会变成机器。

我想这就我申请公众号的目的,像人一样思考,在每天的黄昏放飞密涅瓦的猫头鹰。尽管反讽的是,我仍只能在机器上写下自己的忧虑。但我依然希望,自己能放下手机,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