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扎进西方世界心脏的一根毒刺

大约10年前,我刚刚到美国读书。开学第一天,学校里面为我们这些留学生专门开了一堂新生辅导课。我印象深刻的是,辅导老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到了美国得学会一个‌‌“最牛的词‌‌”:The powerful D。她说,你们遇到麻烦的时候,比如说停车停得不是地方、警察要给你贴条子等,你就说:‌‌“D…D…D…‌‌”不等你把这个单词完整说出来,警察就会乖乖地走人了。

什么词的力量如此之大?原来是Discrimination,中文意思是歧视。美国人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们种族歧视。

听到之后,我不过是一笑置之。但是,慢慢和美国人接触多了,才发现种族歧视的确是美国最大的禁忌。美国白人喜欢结交黑人朋友、热衷黑人文化、喜欢领养外国小孩、喜欢下外国馆子,都是因为这能让他们标榜自己是最没有种族主义气味的人。

在美国,言语稍有不慎,就能被定性为‌‌“种族歧视‌‌”。有一次,我和高年级本科生一起听计量经济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符号,兴之所至,开了个玩笑,说:‌‌“这多像个中国小帽子啊。‌‌”话音未落,一个华裔学生马上正色问道:‌‌“老师,你刚刚说的什么?‌‌”那个老师当时脸就吓白了,他赶紧用了足足五分钟时间,反复解释自己没有任何要嘲笑中国人或亚洲人的意思。他是热爱中国文化的,甚至还要举例,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都学汉语。我在下边,又想笑,又感慨。

从进步的意义上讲,反对种族歧视,是西方人对自己过去干过的错事和蠢事的反思。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白人之所以对黑人充满负罪感,是因为黑人的祖先是被白人拐卖过来的,而不是自己主动选择移民的。诚哉斯言,不过要说起来,美国白人最有负罪感的应该是对印第安人。遗憾的是,美国人好像并不喜欢反思他们对印第安人的恶。我很想继续和我的美国朋友探讨这一问题,但他已经毫无兴趣了。

这种反思很难说是彻底的,它不仅无助于提升西方的道德水准,而且正在使西方变得更加脆弱和无助。民族主义是西方人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放出来的第一个恶魔。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西欧陷入了小国林立、长年混战的局面。民族主义本来就是在这种支离破碎的政治地图上长出来的毒蘑菇。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天然的产物,而是国家之间为了加强对本国居民的控制有意强化出来的意识形态,是‌‌“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硬化了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不断地挑起仇恨与屠杀。

正如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引用的一本小说中所说的:‌‌“除非我们憎恶非我族类,我们便不可能爱我族类。‌‌”正是在长年的征战之中,才最终演化出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原本没有民族主义这种东西,西方征服了世界,也就将民族主义的毒芽种到了各个地方。

巴尔干号称是‌‌“欧洲的火药桶‌‌”,这里有异常复杂的民族和宗教。但是,当西方没有到这里之前,当地的民族认同相当淡漠,大家都能相安无事。当民族主义被传播到这个地区之后,战火才开始绵延不断。非洲的卢旺达,原本生活着许多不同的部落。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比利时统治者非要把卢旺达人分成两个民族,一个叫‌‌“胡图族‌‌”,一个叫‌‌“图西族‌‌”。电影《卢旺达饭店》中,一个西方记者问当地人,这两个民族究竟有什么不同。据说,区分的标准是鼻子的高度不同、走路的优雅程度不同!

如今的文化多元主义,依然在硬化群体之间的差异。尽管不像过去的民族主义那样咄咄逼人,而是西方的隐忍和退让,但基因是一样的。这种观念要求区别对待少数民族,给他们更多的补偿、给他们更多的自由。但是,善良的愿望并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美国社会中的‌‌“黑白界限‌‌”依然分明,黑人不仅没有感到满意,反而变得越来越愤怒。问题出在哪里?恐怕就是走了岔路。

美国的创始人早已经提醒要‌‌“合众为一‌‌”。美国一直号称自己是‌‌“大熔炉‌‌”,结果呢?这个大熔炉变成了分离器。欧洲的情况比美国更差。美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移民国家之一,源源不断的新移民为美国补充新鲜的血液,但欧洲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一步步日薄西山。人口老龄化带来了移民问题,但欧洲在这方面做得更差。一方面,欧洲的民族主义更加严重,尤其是一些激进的种族主义者又沉渣泛起。另一方面,为了遏制国内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欧洲的文化多元主义更加绥靖、更加软弱。

如果欧洲没有认真思考如何融合和团结不同人群,如何处理不断萎缩的白人人口和潮水般涌来的非洲、中东、中亚人口之间的矛盾,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欧洲将会土崩瓦解。

或许,有一个古老的国度能够为西方世界提供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民族的概念,汉族人口中包含了人类学意义上完全不同的人种,包含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包含了异彩纷呈的语言、习俗和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大熔炉‌‌”。

我曾经读过一本《犹太史》。书中说到,犹太人漂流到世界各地,都遭到当地人的白眼,因此他们在异乡仍然顽强地保留着自己的习俗和传统。唯独有一支犹太人,到了中国的河南,被当地善良的农民同化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