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情种诗人徐志摩(2/2)

徐志摩一生并不长,但写下很多优美的诗句。

再娶有夫之妇

弥补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开始另一段感情。不知道徐志摩懂不懂这个道理,但至少他是这么做的。

徐志摩回到北平以后,因为情绪低落,经常与朋友们聚会。他有一个好友叫做王赓。

王赓在当时的民国军界,是个相当有名的人物,也是著名的才子。

王赓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留学美国后以排行12名的高分毕业于著名的西点军校,这在当时是震惊中国的。

因为西点军校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军校,比日本陆军大学还要厉害得多。一个中国人能够毕业就很不容易,更别说以如此好的成绩毕业。

回国以后,王赓立即成为民国年轻军人中最顶尖的人物,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驻巴黎武官,后来又调回国内,授予上校军衔,在北京大学任教。

徐志摩经常去他家里做客,一来二去就认识了王赓的妻子陆小曼。

陆小曼也是当时非常有名的一个女人,她的父亲陆定是留日的学生,曾经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陆定担任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在北平是个很有名的人物。

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也是一个才女,她多才多艺,对古文有较深功底,更擅长一手工笔画。

陆家父母两人只有陆小曼这一个女儿,从小当做掌上明珠一样。

陆小曼12岁时候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其父为她聘请英籍女教员教她英文,阅读英、法著名作品。她十六七岁时已通英、法两国语言,还能弹钢琴,长于绘油画、跳舞、京戏。

她年轻貌美,性格又开朗甚至泼辣,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陆小曼的好友,郁达夫的美女妻子王映霞说:她确实是一代佳人,我对她的印象,可以用娇小玲珑四个字概括。

一直不喜欢陆小曼的徐志摩好友胡适也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17岁的时候,陆小曼经母亲安排与时年25岁的王赓成婚,地点是北平海军联欢社。

当时的婚礼场面非常浩大,震惊了整个北平城,他们也是被大家誉为男才女貌的榜样夫妻。

这个陆小曼为大家闺秀,性格活泼开朗,非常喜欢玩乐。结婚之前,陆小曼就经常被一帮朋友簇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乐此不彼。婚后陆小曼期待王赓依然能经常伴她出游、交际。

可是王赓却是一个安于过日子的普通人,他工作上很努力,也很喜欢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不但一周六个工作日都非常辛苦,晚上也往往伏案到深夜。王赓唯一一个周末还必然被陆小曼拉出去逛街或者聚会。

即使这样,陆小曼整天还责怪丈夫不能每天陪她,两人开始产生矛盾,婚姻也出现危机。

陆小曼和徐志摩互相认识以后,都非常欣赏对方。陆小曼性格开朗,属于敢爱敢恨的类型,很符合徐志摩的胃口。

徐志摩同王赓本来也是好朋友,有时候陆小曼闹着说丈夫不陪她去玩乐,王赓就只好找徐志摩帮忙。

其实这就是王赓太笨了,古代为什么男女要避嫌,男女要尽量互相回避,就是因为很多男女只要相处多了,就很容易出现好感,搞出事情来。

徐志摩跟陆小曼自然也是这样。

后来王赓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他带着陆小曼去哈尔滨上任。

当时哈尔滨还是个小城市,同北平上海根本无法相比。

陆小曼对哈尔滨极为不满,跟丈夫大闹了几次,最终自己回到北平娘家去了。

王赓不能放弃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职务,于是夫妻两人就被迫两地分居了。

一分居,夫妻间问题也很快出现。

丈夫不在,陆小曼就经常喊好友徐志摩一同出去参加各种活动,一来二去,两人就产生了感情。

在这期间,徐志摩给陆小曼写过很多大胆的情书,甚至到达了肉麻的程度。

其中一篇写道:龙(陆小曼),我的至爱,将来你永诀尘俗的俄顷,不能没有我在你的最近的边旁;你最后的呼吸一定得明白报告这世间你的心是谁的,你的爱是谁的,你的灵魂是谁的。龙呀,你应当知道我是怎样的爱你;你占有我的爱,我的灵,我的肉,我的“整个儿”永远在我爱的身旁放置着,永久的缠绕着。真的,龙龙。你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情死去,去到绝对的死的寂灭里去实现完全的爱,去到普通的黑暗里去寻求唯一的光明。

这些情书让颇有文学才华的陆小曼肝肠寸断,陷入了热恋中。陆小曼并不像林徽因一样,有了感情还去计算这计算那,她果敢的性格让她当机立断的行事。

其实从很多方面来说,王赓都是一个很好的丈夫,这点陆小曼也是明白的。但爱情来了,谁也挡不住,陆小曼毅然决定跟真正的爱人徐志摩在一起。

1926年,陆小曼找到王赓摊牌,要求离婚。

王赓之前也听到一些妻子和徐志摩的风言风语,但他认为妻子绝不会这么做,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此次王赓听到妻子的离婚要求,真是惊得目瞪口呆,随后他又对徐志摩非常恼怒,认为朋友妻不可欺,徐居然搞起好朋友的老婆,真是好不讲道德。

不过王毕竟也是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人,更深知妻子陆小曼一意孤行的性格,最终他还是勉强同意离婚。

离婚的时候,陆小曼已经23岁,她跟王赓的婚姻维持了4年时间。

消息传到徐志摩的老家海宁,可把徐志摩的父母气坏了。他们认为儿子不走正道,之前这么好的一个妻子抛弃不要,去追老师儿子的未婚妻林徽因。现在被林徽因甩了以后,居然又去找朋友的老婆陆小曼。

这每一件在他们看来都是极大的丑闻,是有辱门风的。而且徐志摩父母久闻陆小曼大名,认为她为人轻浮,不是正派人,决不能做他们的儿媳妇。

他们坚决不同意徐志摩的再婚,并且威胁要中断给他的经济援助。

可是徐志摩我行我素惯了,他根本不在乎父母的强硬意见,还是下决心要结婚。

徐志摩父亲徐申如见不能挽回儿子的心意,最终勉强答应他们结婚。

但他也提出三个条件:

一、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

二、婚礼必须由胡适作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

三、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这三条徐志摩都予以答应。

而陆小曼这边也出了问题,陆母坚决不同意女儿和王赓离婚,她认为王赓稳重老实,比徐志摩要可靠的多。女儿如果嫁给徐志摩,十有八九还会离婚,会毁掉自己一生。

可惜陆小曼的固执性格,是谁都劝不住的,最终她还是跟王赓离了婚。

但陆母并不善罢甘休,她对徐志摩提出一些要求,希望为女儿多要几个保障。

当徐志摩委托胡适向她提出与其女结婚的请求时,她向胡适提出两个要求:

一、要请梁启超证婚,因为梁启超在全国负有名望,又是徐志摩的老师;

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园图书馆的礼堂里举行婚礼。

在陆母看来,搞这么大的场面,徐志摩就不那么容易再次离婚了。

其实陆小曼在当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已经怀孕2个月了,孩子是王赓的。

可是王赓并不知道,不然他绝对不可能同意离婚。而其他所有人也不知道,至于徐志摩是否知道始终不得而知。

最终陆小曼决定偷偷把孩子打掉,她找到一个德国医生为她做手术。没想到手术后得了严重的妇科感染,导致陆小曼终生失去了生育能力,身体也大受损伤。

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他们结婚时给陆小曼的前夫王赓发了请帖,王赓虽然没有去,却也很大度的回赠一份礼物。

结婚的时候,徐志摩还找了老师梁启超做证婚人。梁启超因为徐志摩和儿媳妇林徽因的事情,很是心疼这个徒弟。

梁启超认为,徐志摩下面如果能够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肯定会幸福的。如果他还是这样没有长性,把婚姻当做儿戏,那么难免还是要离婚,人也会再次受打击。

在证婚的时候,梁启超当着众人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根据同父母的协定,从北平南下定居上海。

预料之外的婚姻

感情是感情,婚姻是婚姻。恋爱时候徐志摩嘲笑王赓不懂风情,照顾不好陆小曼。轮到徐自己的时候,他才见识到陆小曼的厉害,也明白王赓为什么这么痛快的同意离婚。

陆小曼从小生活在富贵人家中,要什么有什么,从不缺钱,所以她有个可怕的缺点,就是挥霍无度。

结婚以后,陆小曼住在上海3层楼的豪华公馆中,这个公馆每月租金就有100大洋(当时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每个月仅有8块大洋薪水),家里还有众多仆人,包括司机,厨师,男仆,贴身丫鬟等等。

徐志摩的收入很高,他应胡适的邀请,在北京大学做老师,加上其他各种的收入,每个月的薪水有1000多大洋。1000大洋非同小可,这在当时属于标准的打工皇帝了。

就是这样的高薪,也抵不住陆小曼的挥霍。

陆小曼喜欢随便买东西,而且从来不问价钱如何。她居然还向郁达夫的夫人王映霞诉苦:每月光是买东西至少得花大洋500元,有时要高达600元,这个家难当,我实在当不了。

按那时候的物价,500多银元相当于现在的20多万元人民币。

所以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小家,时刻处于经济危机中,基本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欠下一屁股的债。

由于家中经济问题严重,又由于陆小曼婚后肆意妄为,完全跟婚前判若两人,此时徐志摩大感失望,又感觉找错了人。

为了解决家中的经济问题,他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往返,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得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非常的辛苦。

往往徐志摩熬夜写稿到早上3,4点上床睡觉的时候,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才刚刚回家,她每天至少要睡到下午2点才能起来。

更要命的是,陆小曼为缓解妇科疾病的疼痛,居然吸上了鸦片,并且传出了绯闻。

陆小曼因为票戏与翁瑞午相识,后来又得知翁瑞午擅长推拿,就多次请翁来家为她推拿治疗。

翁瑞午擅长京剧和昆曲,人长得很俊美,嗓音又佳,是个小白脸式的人物。

但翁瑞午本人也是个有家庭的人,有老婆和几个孩子。

由于两人见面太频繁,陆小曼又没有什么严重疾病,外面很快风传他们有私情,徐志摩被带了绿帽子。

当时有人甚至以此事做文章《大姐按摩得腻友》登载在报纸上,影射陆小曼与按摩师翁瑞午的艳情。

这个消息传到浙江海宁,徐志摩父母气得差点吐血。他们认为这个轻浮的儿媳妇果然出了问题,这种儿媳和儿子根本不能要,他们随后中断了给徐志摩夫妻两人的经济支援。

这样,本来就陷入经济困难的徐志摩,更是雪上加霜。

此时的徐志摩非常苦恼,他毕竟是个文人,性格实际也比较软弱,根本不知道如何来处理这么复杂的事情。他只能逃避,装作没有听见老婆的事情。

此时他可能想起了第一段婚姻,想起了第一任妻子默默为他做的一切,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但他从没感激过这个可怜的女人。

他写道: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1928年,徐志摩回到英国剑桥(旧名康桥),目睹完全没有改变的景色,回想起自己短短几年内经历的无数事情,不觉百感交集。在这里他爱上林徽因,不惜抛弃了妻子和孩子,没想到最终的结果是被林徽因拒绝。现在他不惜一切的同朋友的妻子陆小曼在一起,结果现实却又是这样。

感慨万千的徐志摩,在他最著名的《再别康桥》中写道: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次陷入颓废的徐志摩,显然又想起了初恋林徽因的种种好处。

他写道:记忆的丝线就像一种咒语,在每个日升月落将我缠紧,它提醒我,不能忘记爱过的你,我是记得啊,我记得,所以我和其他人在一起,一笑都觉得愧疚,所以我和别人并肩行走,牵手都觉得沉重,我要怎样,剪断丝线,再不作茧自缚。

诗人之死

虽然知道已经不可能追求到林徽因,徐仍然跟林频繁接触,哪怕看一看,说几句话也是好的。

他写道:他的世界没有她,她的世界只有他。世界就是这样,从来没有公平可言。这是一场没有时限的角力战,谁在乎的越多,就输的越惨。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我会带着笑脸,和你寒暄,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

林徽因已经是孩子的母亲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她也愿意同徐志摩频繁接触。当时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所以徐志摩经常去北平。

陆小曼知道徐志摩去北平是见林徽因的,她又气又嫉,对徐的态度就更差了,两人关系急剧恶化。

1931年11月17日这一天,徐志摩和妻子陆小曼的矛盾激化到了动手的地步。

徐再次见到陆小曼在抽大烟,他忍无可忍说了妻子几句,并且让她以后不要跟翁瑞午来往。

谁知道陆小曼是大小姐脾气,立即反唇相讥,还质问徐志摩为什么去跟林徽因来往,却不让她跟翁瑞午来往?两人发生激烈口角。

郁达夫后来回忆:当时陆小曼听不进劝,大发脾气,随手把烟枪往徐志摩脸上掷去,他连忙躲开,幸未击中,他的金丝眼镜掉在地上,玻璃碎了。徐志摩一怒之下,负气出走。

此时心情极端苦闷的徐志摩,显然想找个人诉说一下,他很想见到林徽因。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立即前去捧场。他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

也许徐志摩对未来的悲剧有所预感,在出发前,他居然给刚刚打过架的妻子留下一份信,信上说:徐州有大雾,头痛不想走了,准备返沪。

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年仅34岁。

出事后的第二天一早,南京航空公司的保君健跑到徐家,给陆小曼带来了噩耗,陆小曼听了以后当场昏厥过去。醒过来后,陆小曼号啕大哭,直到眼泪哭干。

郁达夫的妻子王映霞这样描述陆小曼当时的模样:下午,我换上素色的旗袍,与达夫一起去看望小曼,小曼穿一身黑色的丧服,头上包了一方黑纱,十分疲劳,万分悲伤地半躺在长沙发上。见到我们,挥挥右手,就算是招呼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话好说,在这场合,说什么安慰的话都是徒劳的。沉默,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小曼蓬头散发,大概连脸都没有洗,似乎一下老了好几个年头。

徐志摩死后,当时舆论对陆小曼大肆攻击。媒体认为就是陆小曼奢侈无度,不守妇道,才逼死了丈夫。

其实,陆小曼也确实非常悲痛,她戒掉了大烟,还著文《哭摩》悼念他。

随后陆小曼细心整理了徐志摩一生的作品,编成《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志摩全集》等,也算为丈夫做了很大的贡献。

不过,陆小曼并没有同翁瑞午停止来往。徐志摩死后,翁瑞午经常到陆小曼家中照顾,二人维持一种非婚姻也不是同居的关系。

徐志摩的朋友胡适对这件事看不惯。他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陆的一切由他负全责。

陆小曼却表示对翁瑞午只有友情没有爱情;又说:我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到了,志摩会了解我,不会怪罪我。

胡适只得作罢,不再管了。

陆小曼却始终没有跟翁瑞午结婚,直到他30年后病故。

翁瑞午对陆小曼还是有一定感情的,在他过世前曾经托朋友赵家璧、赵清阁继续照顾陆小曼。

陆小曼在他们鼓励下师从贺天健习画,善画山水,画风近清代王鉴一路,格调有幽雅淡远之趣。有《江边绿阴图》轴,与孙鸿(雪泥)合作《黄山烟云图》横幅、《归樵图》及《黄鹤楼图》等画作传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陆小曼先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后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并出任该党上海市徐汇区支部委员,1965年在上海病逝。

徐志摩死后,他的前妻张幼仪还是相当悲痛的,虽然这个前夫给她一生带来极大的痛苦。张幼仪之后一直没有结婚,直到她自己54岁时才和一个老年医生苏季之再婚,也就是做个老来伴了。

她在晚年自费策划编纂了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算是为徐志摩做了一些事情。

1972年丈夫病故后,张幼仪去美国与儿子团聚,1988年逝世于纽约。

一样悲痛的还有林徽因,当时媒体攻击她也是造成徐志摩死亡的一个原因。如果身为人妻人母的林徽因同前男友徐志摩不再来往,徐也不可能死于去看望她的路上。

林徽因在徐志摩去世后,曾经写了著名《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里面写到: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对于徐志摩的一生,他的好友胡适的评价也许是最贴切的: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