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自卑的去殖抹煞不了历史

香港历史悠久的59个铸有英国皇家徽章的邮筒,正面临被消失的危机。正如特区政府许多无事生非的作死行径一样,本来这些小事情做或不做皆可,但为官者刻意向北京擦鞋,不惜做这些挑动市民情绪的举动。然而,这件事也不无裨益,笔者的内地朋友说:“以前不知道还有这样特色的邮筒,赶紧去找。”

港府去殖民化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只不过人们多是健忘的。例如,香港历史档案馆早前举办关于“邮服”的展览。时下邮差的制服是绿色的,但以前是黑色的。又如,现在随街可见的绿色邮筒,原来是红色的,因为英国的邮筒是红色的,香港主权移交之后,邮筒被涂成绿色,因为中国的邮筒是绿色的——邮筒,也是宣示主权的工具!

但除非将历史书全都改写,否则历史永远无法抹煞,现代邮政系统乃是英国人带给香港的。何止香港邮政,全世界的现代邮政系统都可追溯到英国。1837年,英国人罗兰.希尔爵士(Sir. Rowland Hill)撰写小册子《邮政制度改革:其重要性与实用性》,提出许多直至今日仍沿用的建议,如:无论距离远近,邮件一律有最低邮费、取消官员、贵族免费邮寄的特权、大大降低邮费。换言之,前现代邮政与现代邮政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少数特权人士服务,后者为普罗大众服务。而希尔爵士最为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邮票。时为1840年,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诞生。这年,正是中英爆发鸦片战争的年份。翌年,香港邮政成立,香港成为第一批进入现代邮政系统的地区之一,现在和中国一样,也是国际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的成员。

上年纪的香港人或许还记得位于中环毕打街与德辅道中交界处的旧邮政局,亦即今日环球大厦所在地。那是一幢西式建筑,十分有特色。但于1970年代因为修建地铁中环站的缘故,旧邮政局建筑拆除,邮政局迁至康乐广场。而旧邮政局只保留下四根门柱,现在位于嘉道理农场存放,取了个俗不可耐的名字叫“四柱擎天”。若非有心人,根本不会也不想去知道这些物件到底有怎样的历史。香港殖民地的历史,被分拆到无数小角落,遗失人间。

自信的政府会坦然面对过去

现在香港政府处处强调去殖民化,背后暴露出的是极度的自卑。一个政府,不敢正视自己的历史,先对历史进行分类,凡好的就大讲特讲,凡不好的就遮遮掩掩,这就是自卑。真正自信的政府,坦然面对过去,尤其是那些所谓的污点。如美国政府,要向曾经屠杀印第安人以及排华法案道歉。如台湾政府,无可否认曾被荷兰、日本殖民的历史,马英九亦要公开向二二八事件死难者道歉——香港政府距离这样的自信显然还很遥远,而香港现在比去殖民化更加迫在眉睫的是要去自卑化。

英国殖民香港的痕迹,会因为消灭59个邮筒而消失吗?不。所有的历史书都告诉我们,人类之现代化乃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今天的全球格局是“日不落帝国”奠定的基础,而眼下的全球霸主美国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假如连这些基本的事实都不敢承认,那就一定看不懂香港,看不懂世界。

说实在的,整个中国的改变都是英国人带来的。要不是1840年英国的那一声炮响,中国或许还活在自己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是英国强迫中国进入现代化,国人醒觉,才有了后来的维新变法、推翻帝制、实现共和、争取民主……所有一切,无论你觉得侮辱也好,愤怒也罢,甚或羞愧,历史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冷眼旁观。想要抹煞历史的人,只不过是历史上的小丑。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