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泛太平洋合作协议的博弈

泛太平洋合作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TPP)终于在今个星期达成共识,十二个创始成员国将会在未来自行立法,落实相关的协议内容。一直以来热衷于反对这份协议的人,意识形态上属左翼的反全球化分子,所以可以预期在这十二个国家之内,政治的对立面将是开放市场和贸易壁垒这两大阵营。

香港向来都是自由港,在贸易问题上采取单向开放的方针,所以此等协议对香港没有多大的意义。对多数香港人,相关讨论最热烈的一次,应该是2005年世贸在香港举办的第六次部长级会议,最抢眼的要算韩农以及其他反全球化左翼的示威。事实上,当年的连串示威和串连,影响了香港一代的社会栋梁;我不敢说之后的社运手段和心态,有否因此而出现根本上的改变,但过去十年,香港舆论的确越走越左。顺带一提,一向被视为亲美的南韩,并非TPP的创始十二国之一;至今,南韩仍然是五个表示有意参与的国家之一,其余的四个则是菲律宾、印尼、泰国和哥伦比亚。

亚洲多数国家人口虽众,但在经济规模上仍然与美国有一定距离。理性计算,互相开放市场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产业利多于弊。然而,对于这些国家入面长期受贸易壁垒庇荫的既得利益集团难免有所冲突,故此在政治上要达到共识也有相当挑战。南韩、印尼、泰国和菲律宾,无独有偶正是亚洲区内经济结构上仍然存有一定贸易壁垒,但政治上却有一定民主基础的国家。所以TPP的创始成员国当中,未有这四国的参与是合情合理。

了解到当中的政治经济关系细节,就知道将TPP说成美国重返亚洲并且是有意围堵中国,似乎有点穿凿附会。实际上中国在开放市场的步伐,除了在八、九十年代有点进境,自加入世贸之后,不但放缓下来,改革重点也转向将国内的企业“做大做强”,大陆里面的经济既得利益者,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日渐强化,令开放市场的意识形态,变质成为主张促进出口的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中国暂时仍未参与TPP;而一带一路的主张,也明显地反映了中国的单边主义。要知道,TPP是一项多边协议;换言之,缔约国之间只要有任何一个不能接受某一原则,整个组织就只有将之搁置。相反,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单方面提出,愿意接受的国家,个别地与中国达成协议便可。两条路径难免仍然让人感到有连横对合纵的意味,但其实两者没有必然冲突,更谈不上是分庭抗礼,充其量可以说是各有各做。

中国或随后加入

当然,以阴谋论去看TPP,例如围堵中国论,无疑是最容易令一般民众所理解。可惜实情并非如此。反之,中国目前出口产业衰退,假如一带一路未能带来任何实质成效,说不定北京会以视加入TPP为出路,正如当年加入世贸的决定一样。

最讽刺是,按照现时的发展轨迹看来,TPP遇到的最大阻力之一,将是美国本土的政治压力。今年中,美国国会刚通过“贸易促进权力法案”(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Bill),赋予联邦政府行政部门权力,不用先经过国会审议,便可与其他国家协定贸易条款,但最终相关条款仍要得到国会通过。换句话说,相关贸易条款在美国仍然可以出现一定的争议,美国也并非像太平洋这一方的道听涂说所描绘般的积极进取。事实上正如文首所指,反全球化的左翼人士,尤其是美国舆论界的左翼,才是反对TPP最主力的一员。

从宏观格局去分析,TPP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世贸的协议已经遇到了一定的发展障碍,尤其是欧洲的民粹壁垒主义。所以,TPP要是成功落实,最大的输家将会是欧洲,对泛太平洋国家,则利多于弊,这也是为何美国无论如何也要参与在其中,而中国甚至印度也极有可能会随后加入。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