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的农业也可能成为风险源头

这个题目读者肯定很困惑,难道中国政府对农业的保护不够,且不说已经实行多年的粮食政府托市收购,且不说各种对农业的补贴,即使近期刚刚出台的被市场解读为“中国版QE”的信贷质押再贷款,按照央行的解释主要是为三农贷款和新兴产业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这种保护方法力度不可谓不小。

但是我们发现,对于农业方面的很多措施是矛盾,比如最近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与中国2015年将计划签署有关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小麦、玉米、大米、大豆、油菜检疫要求的议定书,并对其规定进行协调。

事实上今年前半年中国向俄罗斯进口粮食就开始飞速增长。5月份中国从乌克兰进口玉米381,806吨,从俄罗斯进口6,968吨,同比增长22.9倍;从美国进口4,370吨,同比减少93.23%;从老挝进口2,711吨,同比提高48.99%;从缅甸进口7,291吨,同比增长23.79%。俄罗斯粮食的进口刚刚开始,因为前期普京曾经下达俄罗斯粮食禁止出口令,现在俄罗斯卢布大跌,外汇储备吃紧,今年前半年中国向俄罗斯大量进口粮食才刚刚开始,这个协定签订后,俄罗斯粮食将大量涌入中国。

事实上,在农业方面,由于中俄关系的蜜月期,中国进口俄罗斯粮食,对于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俄罗斯一年的粮食产量超过1亿吨,而其人口只有一亿多人,人均740公斤,粮食出口潜力巨大,再加上其广袤的国土和水资源,粮食生产潜力非常大,其可以成为世界粮仓。

由于外交方面的原因,中国和美国的交往,往往也以进口粮食作为筹码。比如,最近就除了采购美国大量飞机外,还有大豆。外媒报道,中国代表团可能将在9月24日爱荷华州举行一个仪式上签署“数百万”吨大豆采购协议。有些媒体的报道是数千万吨。消息人士称,包括国有食品加工商中粮集团、中储粮和黑龙江九三集团在内的20多家中国企业将加入中方代表团。曾是中国最大大豆进口商的私营企业晨曦集团也在代表团之列。

事实上,采购美国大豆最近几年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保留节目,2012年中国代表团签约购买了逾1200万吨大豆,创一次性购买的最高纪录。几年前,由于美国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中国为了缓解这个压力,每次领导出访,都采购大量美国大豆。

笔者理解,这事实上是则政府出于全局考虑,牺牲部分利益,来赢得其他更大的利益。

不过,现在中国的农业可能已经不能在过于牺牲。媒体报道,由于大量进口,以及中国农业丰收,今年三大主粮价格大幅下挫,农民损失可能达数千亿元。比如,今年玉米收购价低于往年的20%-30%。除了玉米,小麦的价格同样出现大幅下滑。水稻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粮食价格下跌直接受损者是种粮的农民和种粮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受损也比较大,连带会影响土地制度的改革。比如最近几年推行的土地流转制度,许多大户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种,合同是按当时的粮食价格签的,现在粮价大幅下挫,农业大户亏损,他就没有资金去向农民支付租金,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日常生计,而且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制定的土地改革政策推行很缓慢,土地流转也是极为有限,主流观点认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最后的保障,如果土地真正流转出去,农民没了土地,城市打工无着落,会引起混乱。这个政策死死的把农民控制在几亩土地上不说,导致农业很难集约化发展,农业生产力底下,小块经营,根本不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农业国的对手。

这些国家农业生产力发达,人均生产效率高,粮食虽然很便宜,但是人均收入也高,其粮食大量出口,对中国这样生产力底下的农业构成极大冲击。

按照目前世界粮价,中国农民几亩地根本养活不了,于是农民大量弃荒土地,种粮积极性不高,而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种地,就进行托市收购,实际上就是补贴,而这又引发中外巨大的粮价差异,让国际粮商进入中国,赚取了差价,事实上补贴大部分被这些粮商所得。最后的结果是,政府用税收补贴了国际市场。

中国农业粮食政策的矛盾之处很多,最大的风险是未来农民和农村不能协调发展,教育经济等发展不起来,农民文化素质和城市居民越来越大,最终形成的社会差距和裂痕,可能在很多方面会体现。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