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艺术史若干奇葩中极为可爱的一朵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近代艺术史中若干奇葩中极为可爱的一朵(此处为褒义)。丰老原是画家,而且是学西画的,师从于李叔同先生。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作为留日派,丰老原本应该和李叔同先生一道,开创印象派中国分部。然而并没有,抗战让中国大乱,丰老只好背井离乡,逃亡大后方。

丰老作为一名爱国主义文艺青年,大后方国民团结,抗日氛围积极,丰老便发出艺术救国之号召,用抗日宣传画的形式发挥他的作用。由于后方物资紧缺,而且随时都在移动中,没有固定居所,油画这种需要长时间耗而且画材昂贵的形式是不可能的了,故而丰老使用毛笔画漫画,材料易取,便于登报,于是发展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风格。

丰老的艺术,是很质朴的,极具功能性的艺术,用那句古话说就是‌‌“成教化,助人伦‌‌”,他的艺术高峰便是和李叔同先生合著的护生画集,李叔同题词,丰子恺作画,创作了很长时间,里面都是教导人爱护生灵的小画,很是可爱,现在版本很多,也不贵,人人都可以入。子恺先生是个暖男,不喜欢打打杀杀,故而他还提出过护生和抗战不矛盾的说法,他还编写抗日歌曲,激发抗日热情。

看他的抗日画《战场之春》:

当然也有很残忍的,下面这幅画说的是丰老在逃难时听到的故事,敌机来了,一个母亲正怀抱她的孩子在哺乳,弹片把母亲的脑袋都削掉了,但她的身体仍然保持哺乳的姿势,没有倒下。

当然也因为他的很多绘画功能性太强,不太会有人会把他那种类似漫画风格的画挂在墙上,所以他的画和当年异常精彩的抗日版画一样过气了。可以说丰老是一个把自己大半的艺术生命献给了人民和民族的这么一个人。当然他的很多温暖而极具诗意的画仍然广为流行,他的画情感纤柔,敏感,从容不迫,连笔触都如此。既有中国画的许多美学特征,又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很有生活情趣。但和他的同代人比起来,他的画要么题材不够大,要么就是缺一点艺术自觉。和徐悲鸿比起来,他显得太小资,而且他的画风完全不适合做政治宣传,徐悲鸿给观众鸡血酒,丰老则端来一碗酸梅汤。

如下图:KISS,垂柳吻水,奶奶吻孙儿,很温馨的场景

不过和吴冠中,林风眠等人比,他又缺乏艺术自觉,吴林二人,一直在探索,发展自己的画风,而且他们承接西方艺术,作为留法派,受外国人待见,有个审美霸权在那里。而丰老的绘画,有一种‌‌“我的画风已经完全满足我的表达需要,再瞎折腾又有什么卵用?‌‌”的感觉,所以绘画于丰老,更似工具,而在现代这个强调艺术自觉和艺术纯粹性的时代,工具的地位偏低。丰老其实对西方的那一套那是很熟悉的,也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绘画训练,还翻译过艺术理论书籍。看他的艺术随笔,西方艺术的种种细节那是娓娓道来,他完全有本事走跟吴冠中林风眠一样的道路,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当一个艺术暖男,搞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小画,据说有劳动人民登门求画,他也是无不应允的。当然并不是说做了人民艺术家艺术水平就高了,而且恰恰相反,一旦考虑受众,艺术上的自由也会丧失,艺术水平也会受影响,但丰老可以说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达到了极致。

除了美术,丰老的文学水平亦高。主要还是体现在他的无数散文,和他的画一样,读来很是有味,语言很有魅力,实在是学习汉语极有益处的材料。至于他的译著《源氏物语》自然是很高的了,有人说他的译著不如林文月版,也是可以理解,林文月版我并未看过,只看过网友的句子对照,林版古雅,丰版则清丽。其实从丰老的散文和绘画看得出来,他的翻译贯彻了他一直以来朴素的艺术趣味,相比林版更加流畅好懂,但周作人这个作人似乎无法理解丰老对读者的善意,喷丰子恺的翻译太俗,而其实不过是因为丰老对观众友好惯了而已。

总的来说,丰老的艺术是很有亲和力的,很照顾观众的,娓娓道来的艺术,他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生活的榜样,谓男神不为过也。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