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的维稳经济走向何方?

时光匆匆,又到了年中总结展望之时。回顾过去,近年来一直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警告中国经济面临泡沫崩溃或者“硬着陆”。微观的许多现象似乎印证这些预测:银行因坏账增加而收缩信贷;民间因为产能过剩而不愿意投资;地产销售尚可但地产商宁可炒股也不愿意拿地;资本有外流的迹象;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在裁员,等等。

但宏观的统计数据并没有兑现这种预测。一季度和上半年的GDP增速仍然维持在7%的水平。官方一再强调,我们处于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我简称之为“稳好经济”。

但那些悲观的人并不罢休,气急败坏之余,直接指责当局操纵数据。有经济学家化身为段子手称:越来越多东西,近乎成为一条水平直线,包括失业率,人民币汇率,GDP,股指。这是尴尬的现实,但段子手冷嘲热讽之余也拿不出统计局造假的直接证据。统计局未必靠谱,但也未必那么不靠谱,关键是我们不知道统计局究竟有多不靠谱。

我当然也不知道。但我认为大可不必给统计局贴上负面的标签,这可能会让我们离理性更远。我大胆地猜测,统计局的数据大体是真实的。举就业的例子。香港的地铁比北京地铁还要拥挤,香港近年来也饱受年轻人失业困扰,但在香港的地铁里没有安检人员,也没有大量戴红袖标的人,甚至极少有工作人员;国有企业会尽力避免裁员,但可以给员工放几个月的低薪长假;大学生可以去创业,虽然实际上可能是在浪费父母的钱;淘宝网方便了大量的商家逃税漏税而能够泰然自若,大抵是因为他们在就业上的贡献。结果是,我们的失业率非常稳定。

我的意思是当局并不需要大规模地操纵数据。那太low了。维稳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以无法想象的各种方式。官方的说法,目前是“稳增长”和“防风险”并重。但在我看来,“坚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才是第一位的,稳增长只是防风险的手段而已。

何以如此?其实面对当前经济的困局,选择并不算多,大概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进攻,也就是寄望于全面刺激带动总需求,但这是老路,风险极大,本届政府早已表明不会再走。二是改革,真正扩大供给和需求,但这需要卧薪尝胆洗心革面触动灵魂,太难。三是维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漏了补哪儿。时间换空间,这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

于是在底线思维下我们看到,GDP增速仍然保持直线的水平。GDP数据很可能是真实的。但GDP数据本身就是一个数量指标而已,GDP增长的质量下降也是几乎无法辩驳的事实。同样的7%,看不见的手引致的、经常的、自发的那部分可能越来越小了,而看得见的手引致的、不经常的、非自然的那部分可能越来越大了。数量上的稳定可能隐藏着质量上的下降,这可能是我们和统计局之间情感冲突的根源。

话说回来,GDP本来就是一个数量。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的GDP都包含自发的、可持续的部分,也包含着偶发的、不可持续的部分,还包含着一些说不清楚的、不知道是不是可持续的部分,只是比重不同而已。据说苏联人造了很多方形的轮子,也被算成了GDP。这很有幽默感,但我相信,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GDP还是比较严肃的。

维稳能够成为不二的选择,有几个方面的支持:一是当局不缺少维稳的决心。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这一点不用多说。二是我们还能够承担维稳的成本。维稳的代价无非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吃老本,消耗积累和储蓄;第二是透支未来,也就是堆积债务。这两方面我们都还有空间,主要是我们的银行和国企前几年赚了很多钱,放点血不算什么;我们的政府和欧美相比也不算债台高筑。三是我们具备较好的维稳的条件和手段。我们还是一个以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为主的成分比较单纯的经济体,都在党委的领导之下。至于手段嘛,有很多,统计局也包括在内。

客观说,全方位、多角度的维稳措施还是起到作用的,至少各方面数据还不错,并且稳定了相当多数人的预期。我相信看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极大提高老百姓买房和消费的积极性,就像看新闻联播能够促进大妈买股票一样。

正是严格调控的数据和预期,让我们经济周期的走法和教科书里的很不一样。这让学院派的专家很烦恼,就像国家队的干预让基本分析或者技术分析都失效一样。

说了这么多,问题来了,这样的“稳好”经济将如何演绎?稳中向好会有多稳多好?维稳很可能仍是未来一到二年的主题。当局确实很擅长抓住主要矛盾,很擅长弃卒保车、弃车保帅,全力维护了系统表面和短期的稳定,但卒子车子弃多了总是问题。我相信被放弃的那一类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出口企业和出口经济才是经济活力的来源,维稳国策导致的最确定的结果就是经济内生动力继续缓慢和持续的丧失。除非明显的意外让我们能看到新的增长点,GDP增速将继续画不太直的直线并在明年一季度再次下一个小台阶。

随着经济的下滑,我也相信维稳的力度将加大,许多旧的手段将重新登场,但这种刺激是防御性的,顶多带来微弱的反弹,导致较大力度探底反弹的可能性很小。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倾向于认为也有利于国内保持现状。美国尽管可能有一到两次的加息,但更多的是美联储为名誉而战,持续加息和美元持续走强的基础并不具备。这实际上有利于国内继续维稳。由此就很明显了,国内的债市仍然慢牛可期,因为央妈只会比经济慢一拍,不会更多。

既然真正的改革难以推进,那么创新似乎更加容易一些。这几年,我们看到了很多金融创新,从非标融资到互联网金融再到神创牛市,几乎每年一个宏大的主题。随之我们也迎来了钱荒、跑路和股灾,也是每年一个宏大的主题。这未必是我们想要的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还会有很多,毕竟老百姓兜里还有一些钱可以折腾。就像一个姑娘失恋之后感觉自己几乎过不下去了,于是选择了泡吧、K歌甚至是嗑药,在旁人看来简直无药可救了,但也许她真的就这么忘记了悲伤。毕竟还年轻,毕竟生活还要继续。

有说法是长痛不如短痛,但无疑我们拒绝了短痛。无论是钱荒还是跑路还是股灾,我们强大的维稳体系似乎都能够摆平。维稳是现实的,稳定了现在,未来就有希望。花一些钱和时间换来平安未必完全是错的。但维稳肯定不是万能灵药。直觉地看,持续地为系统短期的稳定性买单,换来的可能是长期的不稳定性。系统受黑天鹅袭扰的隐忧并不能排除,反而可能在加大,需要密切地观察。在这一轮全球周期中,美国倒了又站起来,欧洲趴了,日本就一直在匍匐前进,中国要想顺利过关,真的需要一些好运气。

最后想说的是,我相信,本届政府仍然拥有真正改革的决心和资本,但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证据。也许还需要等待更好的时机。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