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苏联劳改营黑帮战争史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古拉格的故事,维基百科对古拉格的解释:

“古拉格”是苏联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和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分支部门,负责执行劳改、拘禁等方面的工作。由于索尔仁尼琴的名著《古拉格群岛》,这个词在西方被用来描述苏联的劳改营。

说白了,古拉格就是苏联关押异见分子和其他罪犯的劳改营。可想而知这里不会是什么太平地方。

我们先回顾一下前古拉格时代的犯罪者。在苏联的统治范围中,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车臣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盗匪猖獗的帮派阵地,在1917年红色革命的震荡中,武装匪帮们更是趁乱而入,成为了很多地区的主宰者。然而在革命成功后,这些传统的犯罪分子又几乎被苏联秘密警察赶尽杀绝。在二三十年代,一批批的老江湖被装车送往古拉格,在那里度过了苏联统治下漫长的服刑生涯。

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这些古拉格的老罪犯们组成了至今仍纵横于俄罗斯犯罪世界的“律贼”组织。作为一帮堪与共产党比狠的家伙,他们不但在古拉格的残酷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还建立起了一套对劳改营地下世界的暴政统治。

首先,律贼们制订了一套自己的“监规”,用来约束所有同牢的囚犯。他们组织地下法庭,并对违犯者实施连坐法。根据律贼版监规,所有古拉格囚犯都不能承认任何苏维埃法规,也不能使用苏联刑法中的名词术语,比如“证人”这种词语就不得出口,只能用“旁观者”代替,否则就要遭到残酷的殴打。

然而,与这种覆盖全体劳改犯的黑暗监规相比,他们用来约束正式成员的“律贼法典”还要严酷得多。据法典规定,一个合格的律贼要以犯罪为使命,以号房为故乡,“监狱之于律贼,正如天国之于天使。”在加入律贼组织时,每个人都要庄严宣誓,今后将“为犯罪者的理想奋斗终身”。

根据律贼法典,一名合格的律贼不仅不能巴结看守和告密,而且也不能参加任何形式的监狱劳动,也绝对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帮助国家政权。即使在发饭时帮助看守盛饭,都会被组织看做是违反法典的行为,要遭到律贼法庭的严厉制裁。甚至在离开监狱后,律贼也不能从事合法的劳动,“你全部的给养都须通过犯罪获得,为此挨饿也在所不惜。”

(对律贼法典感兴趣的朋友可直接拖到本文结尾处阅读其各项条款。)

可想而知,如此坚决的罪犯立场并不是普通的劳改犯能吃得消的。几乎每一个律贼都是双手沾满鲜血的老罪犯,他们丰富的犯罪经验、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与正常社会彻底决裂的决心,使得律贼组织在不与狱方有任何合作的前提下仍然能长期存在,甚至成为了古拉格的地下霸主,除了共产党——地上的统治者——之外无人能与之抗衡。

事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变化。众所周知,在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很快就面临减员量太大的问题,几乎到了要“把泥土变成士兵送往前线”的地步。与此同时,古拉格也开始成为苏联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在德军节节胜利的影响下,许多古拉格中的囚犯都蠢蠢欲动。1941年的列邱宁暴动中,共有80多个劳改犯带着十几条从守卫手中抢来的枪支占领了自己所在的劳改营,甚至还进攻附近的其他劳改营,企图解放里面的犯人。

这种情况延续到1942年7月28日,苏联终于颁布了第227号命令,除了要求不断败退的苏联军队在敌人进攻面前“不可退却”,而且还宣布要成立“惩戒营”,允许古拉格囚犯报名参加以换取减刑,并在之后的一两年里不断放宽惩戒营的征兵标准。根据苏联内务部1956年的统计,总计有130多万名劳改犯和受到过军法处置的军人参加惩戒营走上前线。

可想而知,“为国作战”这种行为在律贼看来无异于滔天大罪,因此其成员绝对不被允许参与这种减刑交易。不过,律贼也没有能力惩处那些参加惩戒营的“叛徒”,因为这些人立刻就被装车送到苏德战争前线去了。律贼组织只能将他们记录为“сука”(素卡,即“bitch”,而且比英语里的bitch更脏更难听),等以后有机会再施以审判。

这种机会几年后就来了,但其过程却超出了律贼们的预期。苏德战争结束后,幸存的惩戒营战士们开始回到古拉格继续服完减刑后的刑期,还有很多人回家后重新犯罪再次被投入劳改营,结果都作为“素卡”遭到了律贼组织的残酷打击,沦为古拉格囚犯中的贱民。在这种处境中,素卡们为了寻求保护只得努力巴结监狱长官,但这虽然有利于保住性命,却使他们在律贼的眼中更加不可原谅。

在这种背景下,从1945年到1953年之间,一场残酷的战争在苏联各劳改营中打响了。在这场被统称为“素卡战争”(又称Bitch战争)的大规模监狱冲突中,律贼与素卡展开了可怕的流血斗争。一方面,律贼根据其法典和监规对素卡逐一予以打击;另一方面,素卡们得到了监狱管理者的支持,并在后者的默许下对律贼们展开了暗杀式的定点清除。

可想而知,局面对律贼相当不利。而且,素卡们虽然被叫做“素卡”,但却是一群极为凶狠的暴徒。与打家劫舍出身的律贼们相比,素卡们全都在苏德战争前线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杀过的人比普通律贼见过的死人都多。众所周知,惩戒营在苏德战争中一向以打硬仗、能死人而著称,减员率动辄在一半以上,以至于有“惩戒营军人活不过3个月”的传说。以身体阻挡敌军机枪而牺牲的苏联英雄马特洛索夫便是惩戒营的一员,其惨烈的事迹(不管宣传的说法是否属实)引起过无数各国共产党军人的效仿,虽然其惩戒营背景并没有出现在宣传材料中。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群从地狱幸存下来的老兵面前,律贼尽管自认为地位崇高,但却不一定能在真实的战斗中占到什么便宜。

接连吃亏之后,律贼们开始感觉到,正是自身过于严格的法典束缚了他们的手脚。由于律贼组织不原谅任何与国家机器合作的行为,所以只要有人落单被素卡抓到,后者便很容易迫使他违反法典,从此成为素卡的一员。在长期类似的战斗中,律贼的兵力流失严重,几乎要面临覆灭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律贼们纷纷选择向现实妥协。从50年代初开始,许多律贼组织的重要成员都开始抗拒律贼法典,认为为了组织和个人的生存,应该允许他们在一些小事上与国家合作,哪怕是为了掩人耳目。随着持这种观点的律贼越来越多,曾经死硬到底的律贼团伙也就转型走上了正常罪犯之路。劳改营和苏联当局一度甚至认为他们解决了律贼问题,因为那种拒绝接受任何命令、为此遭受酷刑也在所不惜的律贼人物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并不知道,律贼只是在战争与毁灭的压力下移风易俗了而已。

当然也是可以说,在素卡战争后,曾经决不妥协的古拉格律贼势力确实销声匿迹了。走出古拉格以后,更成熟的律贼们回到各自的家乡,逐渐建立和拓展起全苏规模的犯罪网络,成了60年代以后苏联地下世界的主宰者,曾多次召开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会议。一直到苏联崩溃后,他们仍然是俄罗斯地下世界的领导阶层,有些疑似律贼的人士甚至成为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经典的《律贼法典》,见证苏联犯罪者曾经的残酷与决绝:

◆ 律贼不应表现出自己的情绪。

◆ 律贼应当弃绝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所有亲人。

◆ 律贼不应建立自己的家庭,既不应结婚,也不应有子女。

◆ 在任何情况下,律贼都决不能从事合法的劳动,也不能拥有可观的私产(如房屋),无论这会给生活带来怎样的不便。律贼只能用赌博或犯罪所得的金钱维持生计,或者靠下级罪犯的供养生活。(注:在当代,律贼组织的正式成员通常都是犯罪组织的头目,无需亲自从事贩毒或贩卖军火的工作,而可以从下级罪犯手中得到数目可观的“供养”。)

◆ 律贼对其他罪犯要施以援手,无论是道义上的还是物质上的。

◆ 律贼要保守同谋罪犯的秘密。

◆ 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律贼要率先替其他人扛罪;因为这能帮助其他罪犯争取时间逃跑。

◆ 律贼要熟练掌握资深罪犯之间专用的黑话。

◆ 律贼不应赌输不起的钱。

◆ 律贼应向有犯罪潜力的年轻人传授犯罪技术。

◆ 律贼不应在饮酒时失去理智思考的能力。

◆ 律贼不应与当权者发生任何关系,不应以任何方式参与公共事务,也不应加入任何社区组织(即苏维埃政权的基层组织)。

◆ 律贼不应以任何形式为军队服务,也不应从政府和军队那里领取武器。

◆ 律贼应坚守对其他罪犯的承诺。

◆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人问起:你是律贼吗?你这辈子是干什么的?律贼都要回答,是的,我是一名律贼。即使发问者是警察而且周围有人摄像,也决不能否认自己的律贼身份。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