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在Uber遇到的九个人

01

那天在一个饭局的过程中遭遇另一个不得不去的酒局威胁,这意味着要面临在广州最拥堵的晚高峰期打车的痛苦,于是同席的一位朋友帮我叫了一辆Uber。陪我在酒店门口等候的间隙,他怂恿我下了一个App。

司机基本如约到达,是一辆白色广本。拉开车门进去,异常整洁。

聊了几句,原来是附近上班的私家车。

司机话不多,彬彬有礼。车到了目的地后,我习惯性地掏出钱包,瞬间有点尴尬。

02

广州的出租车一旦进入几个交班的峰值时,就会出现一辆辆空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却拒绝搭客的场景。有些还给了你虚幻的希望,停下来问你去哪里然后说哦不顺路,然后绝尘而去。

既然赶上点儿了,就提前叫了一辆Uber。

司机很健谈,跟我探讨了一路出租车路在何方的国事家事天下事,还跟我交流了国产手机崭新格局的大好局面,然后依依不舍地目送我下了车。

03

今天的司机是个特别阴郁的人。从我上车开始他就阴沉着脸,基本上与他在电话那端联系确定地点时表现出的状态十分一致。

整个行程十分压抑,偶尔出现必要的问答时,对方的回答也是完全封闭性的是或否,令到空气极度紧张。

因为极度不熟悉路,他还走错了两次。

下车时我习惯性地跟司机师傅道了声再见,他也没有回应我。

我想,或许是因为他太紧张了?

04

圣诞平安夜那天喝完酒回来,Uber的自动溢价系数在那个时段涨到了2.7倍,是我遇到过的最高数值。

上车后我问司机大过节的干嘛不歇着,又不是跑出租。

他笑着说这个系数还是很诱人的,前两天冬至都没吃团圆饭出来跑车了,系数至少都在2以上。

我有点惊讶因为在广东人眼里,冬(至)大过年。他说提前一天跟家里人吃了,还是挣钱要紧。

也是,杠杆的价值就在于通过溢价重新匹配了供应需求的关系,至少有渠道能够合理满足特殊的供求。

大家都开心就好。

05

进入春夏交替的广州,经常会因为台风影响而暴雨倾城。

有了平安夜的经验,我很踏实地知道只要接受高溢价的系数一定可以搭到车,同时也预估今天的恶劣天气造成的溢价可能更甚于平安夜,这是不可抗力的刚需啊。

令人诧异的是我在暴雨狂风的下班高峰,虽然看到的是2.2的溢价系数,而且收到了一个半价的优惠码。

上车后跟司机聊起此事,他告诉我今天后台通知他们建议大家尽量出车来打救被雨困住的人们,并且通过赠送优惠券拉低了用户的溢价成本,同时加大了给司机的补贴增加出车率调节溢价系数。

所以啊亲,企业文化和用户至上真不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事儿啊。

06

那天遇到的司机是个话痨。

从上车他就跟我探讨打车软件和相关部门‌‌“查封‌‌”Uber的事情,他对这个东家的忠诚度和自豪感溢于言表。他说,Uber在哪个国家都不做政府公关的,嗯嗯,就是这么diao。

那次路程很遥远,司机毫无质量但充满热情的谈话让我感到疲惫。后来半途接到一个朋友上车后,我以为我们的谈话可以结束司机的唠嗑,然而我错了。

随时在话题中乱入是他的强项啊。

我们互相交流换了手机的感受,他插话进来你们用的6还是plus啊?是国行还是港版啊?

我问你们最近做的咨询项目怎么样啊,他插话进来说你们是做广告公司的吗?

大哥,根本不是一个画风啊喂!

但最后在目的地的错位上,热心的司机大哥到处下车问路帮我们送到了正确地点,让我们必须承认师傅是热心的,就是太想加入愉快聊天的确是个打扰啊。

07

周日晚上在客户那儿加完开会出来叫Uber,结果车很少而且大部分都距离我很远,所以取消了好几次。估计周日晚上专程出来做兼职,尤其是跑写字楼区的比较少。

正当我准备放弃,转而叫个一号专车啥的时候,一辆离我不到500米的奔驰接了单。司机打通电话的同时就让我看到了他的双闪灯。

果然,哥们儿是在隔壁写字楼加班结束准备回家的。

我们互相寒暄了一下,周日还加班啊。

对啊,产品狗嘛没办法。

了解,销售狼也习惯了。

大家哈哈一笑,果然还都是做IT的,哥们儿是软件公司的,听他说话习惯铁定是外企的,本来差点脱口而问你是不是ORACLE的啊,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呵呵。

08

今天的司机谈话既有水平又有趣。

一路聊下来,司机忍不住问我你不是做互联网的吗?我怎么感觉你是做人力资源或是做猎头的啊?我也笑着问他,这问题我还想问你呢。

司机笑着递了一张名片给我,我是专注于互联网人才资源的猎头Mark,我这边好职位很多,有兴趣可以联系我。

09

Uber的司机很快到了我身边,我把早就准备好的一个小箱子递给他,他跟我确认了一下目的地和联系人方式后,就道别离去。

10分钟后,我手机收到提示,东西已送达。

嗯,这个效率和成本,顺丰都做不到啊。

好吧,我承认,最后两个故事是我自己编的,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连接了千万用户和车源,智能手机不离手,移动互联永不断线,无数的场景可以成为颠覆行业的入口,所以最后两个场景随时出现在我看来都不稀奇。

生活,应该因为科技变得更美好。

昨天的神舟专车营销事件一波三折,多方高潮,更有诸多诛心论和阴谋论的传说,然而不论如何,在我看来这里面有以下几件事情可以肯定:

1、专车市场已经如火如荼势不可挡,但是竞争也趋近白热化:

2、在资本眼里所有的关系是最复杂的,也是简单的(不论传说中Uber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柳甄是不是柳传志的侄女,但神州的重要投资人是联想,滴滴的CEO是柳青,Uber和滴滴背后有着同样的资本推手高瓴,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3、神州租车的许多理念和案例一直是我这两年研究和培训时常用的素材,至于这次专车营销是否昏招,见仁见智。但至少在我看来,神州从传统企业切入专车市场,比起另外几家的基因,确实肉身沉重了点,所以这次营销至少成功地人格化了自己,这倒是符合互联网居民的习惯;

4、Uber固然有千好万好,但是近期随着快速发展,司机整体素质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神州专车更适合商务用途也是实践印证过的。所以,百花齐放,各取所长。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