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一起来看看美国的80后们在做什么

我有二三十个小朋友,他们都是上世纪80年以后出生的。我们偶尔会聊天,他们有时会告诉我不愿让父母知道的事情。虽然我自己没有孩子,但喜欢关注年轻人,对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兴趣。他们中有的人也觉得我挺酷,因为我从不对他们语重心长,我们大多都是脸书朋友。

当然,这些都是美国孩子,或者是美国华裔家庭的孩子。而我的中国小朋友只限于网上,偶尔也会有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了解到一些他们的想法,也学到新的术语,比如80后,90后这些词。因为只是在网上看见,没有听到别人怎么说这个词,我开始说成了八十后九十后!哈哈。后来有位小朋友给我纠正,我才知道正确的说法是八零后。

我注意到中国和美国的80后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屏幕前长大,他们住在网上,喜欢用两个大拇指texting,他们的穿着打扮也类似,是拍Selfie的能手。他们都喜欢快餐,他们都很爱自己,自信心十足。但中美的80后也有很多不同。

首先,在美国不叫80后,而把他们称为Millennials和Post Millennials。再细分一点,上世纪60-76年出生的被称为X时代,77-94出生的是Y时代,95-2012年出生的是Z时代。80年后就是Y代人,又称为Millennials,现在有人把85-90年后的称为Post Millennials,虽然很多人对这个定义还很迷惑,没有最后断定。

怎么翻译Millennials我说不好,也没有看到过官方翻译,暂且把它称为千禧代人,Post Millennials就是后千禧代。他们明明是上世纪出生的,为什么叫千禧代呢?美国是以成人时期划分,80后到了千禧年,基本是成人,于是他们就是千禧代。

毫无疑问,21世纪是属于这些80、90后的千禧代族的。他们成长的环境好,很多人的父母接受过大学教育,他们本人也在更良好的教育环境里长大,很多有跨文化跨国界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确得天独厚。中国和美国的80后们都是社交网络的行家里手,没有他们不会玩的,微信微博知乎百度,脸书推特Tumblr Linkedin Google Instagram Flickr。

在全世界都呼喊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今天,中国的80、90后就更加引人注目了,或者说,更加应该引人注目。因为正是他们,将在21世纪把中国推向世界之巅。那么他们在做什么?或者说他们哪些成就和业绩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呢?我一下想不起来。当然我对中国的事情了解不多,我不知道并不等于没有,那么我谷歌百度吧。我放进‌‌“中国top企业家‌‌”,马云第一,但他不是80后。继续,中国top作家,莫言,不是80后。中国top电影制作者,张艺谋、陈凯歌,不是80后。中国top哲学家,冯友兰、孔子,得,不用说了,离80后差的太远。

总之,我搜索下来,没有找到中国的80和90后举世瞩目的发明和创新。当然啦,这绝不能抹杀80和90后们的天才和能力,很可能网上没有记录,很可能成果就在明天,只是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我在网上看到的是,80、90后们气势磅礴,出言豪迈,没有不敢说的,他们发明使用新网语,几乎个个对电脑精通,差不多人手一部iPhone。当今中国很多白领、CEO、某某工作室... 等等都被80、90后掌握着。这些的确令人眼花缭乱,不过我想,光凭这些使中国在21世纪主导全球,可能不够给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看看美国的千禧代在做什么。

全世界还在使用的微软谷歌雅虎苹果都是老一代的发明,发明者都是在80年以前出生的,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我只想举几个我感兴趣,我关注的人和物。而且他们的创新和发明我每天在使用。

1

女作家Tahereh Mafi,纽约时报和USA Today(今日美国)的畅销书作家。Mafi1988年出生在康州的一个小镇,父母是伊朗移民。Mafi在加州读的中学和大学,在巴塞罗那留学过一个学期。她目前已经出版了至少6本小说,她的第一本小说Shatter Me《打碎我》出版于2011年,当时只有23岁,书一出来就畅销,她有的书已被电影公司买下。她的书分类是young adult,也许就是中文的‌‌“青春文学‌‌”。她的书我一本都还没看过,以后有时间也许会看。我对她老公的书更有兴趣。

2

小说家Ransom Riggs,纽约时报畅销作家Ransom Riggs,80后。他是女作家Tahereh Mafi的丈夫,最有名的书是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名字够长吧,中国好像有翻译,叫《怪屋女孩》或者《怪奇孤儿院》。我认为这两种译法都不对,第一个女孩就错了,Peregrine小姐的屋里不光是女孩,是一群男女孩子。第二种译法,没有放进Peregrine小姐,实际上这是Peregrine小姐主办的家,是收留特异儿童的地方,并不是孤儿院。要我说就直译,Peregrine是一种鹰,游隼的意思,而在书里该小姐时常变成游隼鸟,这本来就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幻想与科幻交错的小说,何不直译成:游隼小姐给特异孩子的家。我觉得这个怪名字和这本书的诡异正合拍。

Anyway,我本是不爱看科幻、幻想之类的书,但这本我真爱看。Riggs写这本书,就像大家写博客一样,边写边在文中插一些照片。这些老照片可不是一般的照片,这是真正的照片,都是他和他的朋友在跳蚤市场一类的地方淘来的,只是有些照片他们做了些修改,但多数是原照片。照片上的人他们并不认识,但照片很有故事,他用这些照片,写出这本幻想书。这是一个三部曲,去年出了第二本,另外一本今年出。该书也被电影公司买下了。另外,Riggs不光写书,他还拍一些短电影。他自己的网页就是小纪录片穿起来的,有意思极了。

这一对80后作家夫妇住在加州的Santa Monica,他们有一张很长的木桌,平时两人各坐一边,带着消噪音耳机,互相听不见对方的声音写作。一对很有意思的peculiar夫妇,哈哈。放两张他们的照片。

3

作曲家Mohammed Fairouz。这位被誉为‌‌“后千禧年的舒伯特‌‌”,1985年生于纽约,父母均是伊朗人,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毕业。他从小喜欢奥斯卡王尔德的诗歌,他的第三交响乐是:Poems &Prayers-诗歌和祈祷。他7岁就自己写诗歌和做一些短曲子。至今写了4部交响乐,和一些广为传颂的歌剧片段。他的音乐深受阿拉伯历史,文化,诗歌和音乐的影响,但他同时又是个典型的美国人,他的第四交响曲:In the Shadow of No Towers-无塔下的阴影,是根据同名漫画书写的,是有关911纽约双子塔被炸后留给内心的震撼。

Fairouz极爱诗歌,他为济慈,和其他一些诗人的诗歌写歌剧清唱。他还写了大量的室内乐,钢琴小提琴狂想曲,并出了11张唱片。我喜欢他的音乐,特意介绍他。他还说了一句令我震惊的话:古典音乐已经死了.... 我得慢慢去体会他这句话。挂张他的照片。

4

airbnb的三个创始人都是80后。我对airbnb很关注,因为我去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住的airbnb人家。我打算将来把我自己家的一部分也搞成airbnb出租。所以呢,我去谷歌搜寻airbnb的历史是顺理成章的事,一搜,果然很有故事。

创始人之一,Brian Chesky,1981年出生在纽约,在罗德岛的设计学院读的大学,2008年搬到旧金山,当时他失业,他和同屋连房租都要付不起了。恰巧那会儿旧金山有个工业设计大会,附近酒店爆满,他和同屋Joe Gebbia想,何不把他们的公寓租出去赚点钱。于是他们拉上哈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Nathan Blencharczyk,设计了一个网页,叫Air Bed &Breakfast,就是现在的airbnb。刚起步的时候很艰难,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两个租客,他自己是其中一个。现在airbnb发展到在全世界有一百万家注册,2014年的销售额是130亿美元,截至今年初,已接待300房客。而他们不贪婪,全靠管理、信誉和薄利多销。据我的房东告诉我,每天有房客的时候,公司收他们一美元。我估计是按利润比例收,但一两美元谁都负担的起吧。去年底,他们盈利太多,给每家发了10美元的奖励。虽然不多,但大家都蛮高兴。这一段时间,华尔街几乎天天在谈论airbnb上市一事。我心说,呵呵,又一个两袖清风的千禧代成为世界级CEO的佳话。

airbnb的另外两位创始人,也是Brian Chesky的同屋Joe Gebbia,1981出生,和哈佛计算机学毕业生Nathan Blecharczyk,1984年出生。

5

除了中国全世界都在使用的Facebook-脸书,创始人是马克.扎克伯格。OK,马克听上去老掉牙,实际上他是1984年出生的,生在纽约一个富有的文化人家。父亲是牙医,母亲是心理咨询师。马克12岁就对电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设计了一些小软件,他的Zucknet当时就被父亲的诊所使用,他的另一个软件在家里使用,四个孩子和父母那时就用text短信交流,那是世界上最早的texting。

父母看到小马克在计算机方面有天才,就请了家教专门给他吃小灶,但很快,家教就教不了他了,他开始选一些研究生院的计算机课程。在中学,马克设计了Synapse,也就是现在的Pandora音乐盒的前身,当时AOL和微软都要买他这个软件,被他拒绝。

后来他上了哈佛,其他的都是历史了。看了《社交网络》的人,都知道那就是马克的故事。电影揭了马克的一些老底,但马克也承认,那基本都是事实。马克在哈佛二年级的时候缀学,这故事也老掉牙了是吗,比尔盖茨和乔布什都炒了哈佛的鱿鱼,似乎只有缀学才能成功。但专家一再提醒众孩子:天才才能干那种事,我们普通人,建议把大学读完。

6

全世界都在使用的Instagram,是一个以摄影为主的社交网络,创始人之一凯文Systrom,1983年出生在麻省,父母都是大公司总裁之类的高管,他个人毕业于斯坦福,曾在谷歌做市场经理,参与了gmail、google 日历等软件的设计。2010年,他和合伙人迈克Krieger把Instagram搬上网,注册飙升,到了2012年,有8千万人使用。很快,就被脸书的马克收到旗下。2014年,Instagram的活跃用户达到了3亿。(我也有账号,只有20+张照片。不好意思放,别人的是摄影,我的只是照片。汗)。

7

Mike Krieger,就是凯文Instagram的合伙人,1986年生于巴西的圣保罗。斯坦福大学毕业,他就是在斯坦福遇到凯文并成为合作者。他现在是有名的慈善家,今年他计划为GiveWell捐赠75万美元,以资助那些有远见,有创新,有独特思考和探索决策的人。

8

全世界在使用的Tumblr,是一个小型图文结合的博客平台,创始人CEO戴维.卡波,根据Forbes的数字,戴维的资产2亿美金。2013年雅虎以11亿美金收买了Tumblr。戴维1986年生于纽约曼哈顿,母亲是教师,父亲为影视作曲家。戴维基本是homeschooling,从小就喜欢数学,并学习日语。他本想去MIT,但很小就开始设计,搞公司,结果连高中都没有读完,一直不停地做他自己喜欢的事,直到现在。

9

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时装设计师。1983年生于旧金山,父母是台湾籍美国人。他19岁移居纽约,毕业于纽约的Parsons设计学院。2007年在纽约的T台上,他的第一道全套女装亮相,受到时装界的赞誉。从此他的设计屡屡得奖,他的设计扩展到手包、男装、女士珠宝等等。他的作品和时装在全世界走红畅销。

……

还有,还有……

这个世界是年轻人的世界,这些朝气勃勃的美国年轻人有层出不穷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对,想法,ideas,这是他们领导世界的资本。他们的创新不仅在美国使用,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的用户,这是一个试金石。

每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是聪明的,有创造力的,而能make difference的人,是那些有爱好,勤于思考,有idea,并敢于有idea,敢于实践的人。我相信中国的80、90后不会永远满足跟在别人的idea后面,把iPhone改版成实用的小米之类的改进工作,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新,并且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是全世界都跟随都使用的创新。只有到那一天,中国才可能领导世界。

对世界对未来有永不枯竭的好奇curiosity。

对自己的喜爱有持续高度的热情passion。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