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感动中国”的垮塌竟然只有一次

当生命的安危,建立在英雄的‌‌“及时赶至‌‌”之上,那么,危楼里的生命,基本上就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当我们热衷于歌颂无家可归的英雄,热衷于惊叹连夜敲门的传奇,热衷于庆幸毫发无损,下一次灾难,往往已经在路上。

遵义。6月14日早上,一栋楼居民楼突然垮塌。这是5天来,这个城市第二栋居民楼垮塌。

第一次发生在6月9日凌晨。

‌‌“凌晨1点多,我和丈夫准备关灯睡觉时,发现房间一侧的墙壁有裂缝,而且墙面的石灰在掉。‌‌”39岁的骆开素家在6楼,她在一楼租了门面开小卖部。

这栋楼本来只有3层,后来被房主擅自加盖到7层。

发现危险后,骆开素和丈夫上楼一层一层的敲门,把楼房的住户全都喊醒后集中在一楼的空地里。

半小时后,整座楼垮塌,全楼68人毫发无损。这件事情,传递出的正能量已经被官方媒体总结出若干条,我摘抄如下:

1,它反映了中国城市的邻里关系并不冷漠。

2,它展现了人间大爱,释放出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3,骆开素夫妇用自己的义举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4,对于骆开素夫妇这样的平凡好人,我们不仅要鼓掌喝彩,还要大力宣扬和学习。

总之,遵义的这次居民楼垮塌,因为这对夫妻的壮举,感动了很多很多人,堪称一次‌‌“感动中国‌‌”的垮塌。这对农民夫妻,在遵义市打拼多年,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在3楼之上擅自加盖的房子,最后因为包括自己房子在内的整个楼的垮塌,以一种无家可归的方式,成为了英雄。

英雄必须获得他们应得的赞美。但赞美之余,又会让人疑问:

1,危楼里的人们的生命安全,能否依赖这种民间英雄?

2,当这样的‌‌“正能量‌‌”成为舆论的主旋律,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掩护‌‌”了某种‌‌“负能量‌‌”?

当危楼里的68个人毫发无伤,灾难变成了皆大欢喜的英雄赞歌,68个无家可归的人以及那一片废墟成因,似乎变得无足轻重。

遗憾的是,遵义过于不幸。灾难本来已经被壮举所掩护,5天之后,又发生了一起无人掩护的居民楼垮塌。6月14日早上的这次居民楼垮塌,因为没有英雄的拯救,显得‌‌“平淡无奇‌‌”:有人死亡,有人失联。

官方初步判断,这座建于1994年的居民楼,是C级危楼。刚满20岁的楼发,已经是危楼,所以,当一场地震到来的时候,为何伤亡会那么惨重变可以理解了。

我总觉得,当下许多人就活在‌‌“传奇‌‌”之上。这种传奇包括,住在危楼里的人,没有遇到地震,以及,房子快要垮塌的时候,有英雄的邻居敲门。这类似于,有的官员的仕途安稳,建立在没有遭遇反腐风暴一样。

当然,住在豆腐渣里的人们,也可能安稳度过一生。我们侥幸地活着,活着活着,也许一生就圆满地结束了。至于睡梦中楼房突然崩塌这种小概率事件,摊到13亿人头上,那比中彩票还要‌‌“难‌‌”。

5天出现两次塌楼,似乎是上天故意与遵义过不去。假如你是遵义的长官,一定会暗道苍天作弄人。可是,苍天如果会说话,可能也会辩解:68人毫发无损,苍天已经很眷顾。

苍天多无情,只需看遵义。

危楼里的人们是如何住进危楼的,到底是谁在‌‌“惩罚‌‌”危楼里的人们,我么难以定论。可以定论的是,当生命的安危,建立在英雄的‌‌“及时赶至‌‌”之上,那么,危楼里的生命,基本上就已经处于摇摇欲坠的状态。当我们热衷于歌颂无家可归的英雄,热衷于惊叹连夜敲门的传奇,热衷于庆幸毫发无损,下一次灾难,往往已经在路上。

是的,如果我们希望那种‌‌“感动中国‌‌”的垮塌还有第二次,连我们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