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特首门打开,反共莫进来?

舆论形容,香港的股市和政治都进入大时代。在政改问题上,立法会即将表决特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但高官已坦言对通过不感乐观。占立法会逾三份之一议席、因而掌握否决权的泛民主派,批评政府方案是事先筛选候选人的假普选,欺骗性很大,多次表明会予以否决。

近日,多名政府司局级官员先后到各区推销政改;“帮港出声”等亲建制团体则在街头摆站收集签名,支持通过政改方案。纷纷扰扰间,前行政长官董建华5月5日公开称,行政长官候选人绝不能反共,更是掀起双方又一场交锋。

当日,董建华在“团结香港基金会”活动上,谈到什么人有资格参选行政长官,他强调“不要反共的,反共不成,反共不能‘出闸’”。有记者问,那公民党的余若薇和梁家杰是否属于不能出闸的“反共者”?董建华则说,个别人有没有机会“出闸”,要问他们自己,“他们心知肚明”。

人治国家无法无天

公民党党魁梁家杰迅即反击说,董始终没有解释何谓“反共”,最终仍是任由建制派解释,实际上仍是任由中央筛选,难以接受。

公民党主席余若薇批评,董的言论恰好反映了政改方案“任意筛选”的本质,

又指董建华“谁做了什么心知肚明”的言论很共产党风格,若是有人做了违法事,当局为何不拘捕他?

政论家李怡也撰文批评说,在人治国家,规矩就是人说了算,无法无天。最新选行政长官的规矩,是董建华说的“不要反共”。

泛民和建制的代表人物,再度隔空驳火。这种冲突,也反映了在敌情观念主导下的建制派思路,和泛民及其支持者是如何地南辕北辙、格格不入。

不错,建制派早已直言,中央是把香港局势放置到国际战略安全的高度去考虑,认为香港政改有可能被英美利用,作为向北京施压的一只棋子。在这种敌情观念下,董建华提出反共的人不可角逐行政长官,又何足为奇?

但是,在香港的历史里,“反共”从来就并非罪恶;而且毋宁说,香港由小渔村发展成国际级都市的故事,就是建筑于“反共”之上。在中共1949年建政前后,正正是大批上海资本家南下香港,逃避共产党统治,才为香港带来了资金和经营技术,初定本地华资规模。而学术界广受尊敬的新亚诸贤、新儒学巨子如唐君毅、牟宗三等人,也是在中共建国前后到香港。他们毫不讳言对中共打压传统文化的不满,感叹中华民族的“花果飘零”,期望在小岛上传承新儒学。可说,正因为“反共”,让香港吸纳了首批最优秀人材。

董家的反共历史

而董建华的老父船王董浩云在国共斗争年代,正正是香港亲台商人的代表,董浩云旗下的“中国航运”与“东方海外”标志中的梅花,就是中华民国的国花,其船队直至1980年代中,一直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及至董浩云逝世,东方海外陷入财困,北京透过在港代理人霍英东出手,助东方海外走出困境,才间接令董氏家族改变政治立场。反共的历史,渗透在每名董家成员的血液中。这段家族史,今天满口对“反共”深恶痛绝的董建华愿意记起吗?

在民间层面,六二年逃亡潮、文革偷渡潮,都为香港带来一批又一批“反共拒共”的新成员,他们没有前述人等的资金、经营技术和学养,但多是年轻强健、有胆色和有强烈改善生活意欲,为本地经济发展带来动力。前头号“梁粉”(行政长官支持者)刘梦熊,正正是这批偷渡者之一,在1973年游泳来港。其人行事的豪勇和莽撞,都令人叹为观止。

因此,香港历史就是满满渗透着“难民”和反共元素的历史;不管在上层还是在基层,都不乏逃避共产党统治的经历。亲睹六四等连串历史悲剧的港人,血管内更是流着反共拒共的血液。故此,董建华断然把“反共”列为禁忌,要打入另册,又怎不会激起反弹批评呢?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