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玄机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成为热点,尤其是对中国的解读。

“大会开始前,有媒体提问巴菲特:未来两三年会否再度爆发全球经融危机?因为历史大概每隔10年就要闹腾一次,并且近期美国股市和中国A股不断创新高,是否有隐忧?巴菲特简洁回答到:未来两三年继续看好!”

这符合巴菲特的理念(利率是资产价格的地心引力),也符合市场的趋势,在中国与美国加息以前,无需过于看空股市,甚至在加息之后的三到六个月,市场依旧存在机会。时间越往后,那些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才更有机会,也意味着巴菲特持有的股票更有机会。但是,已经不是流动性推动的普涨。

“在被问道给中国经济什么建议时,巴菲特表示,中国未来会做的非常好。股神对中国的看好一如既往,此前他就表示,中国有一个很棒的未来,中国的发展,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和释放出潜能,中国正在成长,还会不断地更加成长,它只是刚刚开始,我会告诉所有中国人,你们都很幸运,活在现在这个时代里,比100年或者200年前好多了,有很多很好的机会,经济会不停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会不停上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重要,世界正在发现中国,中国也在发现世界。

芒格则表示,中国着手对付腐败是非常聪明的。中国找到了释放人民潜能的方式。”

巴菲特和芒格的说法有多少是外交辞令?作为名人,在这样的场合不可能公开看空一个国家,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芒格给中国的反腐点赞,我认为是真心的,任何一个国家,腐败都是国家落后的代名词。另外,100、2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时候?(这话听起来有点像骂人),这样的看好似乎不值得沾沾自喜。另外,我认为巴菲特的言论在这个地方是有问题的,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患”从不在外,一个团结的、蒸蒸日上的中国,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可奈何,而中国的“患”从来就在内部。芒格的话是真的,而巴菲特的话我认为至少大部分只是外交辞令。

“巴菲特谈美股:如果利率水平很低股价就看上去很便宜。有股东提问说,市值和美国GNP的比例、企业利润与GNP的比例两个指标现在的水平是否令人担忧,巴菲特回答说:美国企业非常繁荣,现在的低利率环境让我们无法把现在的情况与历史相比较我看这些数字,我也看数字后面的背景——令人难以置信的低利率。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但你需要考虑利率环境。如果利率一直那么低,股价就看上去很便宜。我们处在一个利率极低的世界里,问题是这还将持续多久。我和查理的投资不会由宏观因素来决定。我们也知道,我们无法预知未来12个月一家公司会怎样。”

这说明巴菲特对美股的未来也有不确定性,仅仅是偏向看好,源于利率走势的不确定。但是,巴菲特在后面谈到:“巴菲特此前在接收采访时表示,目前困扰美联储的并不是美国第一季度糟糕的经济数据,而是欧债市场。在当前欧债市场跌入负收益率的情况下,美联储很难加息。”,因为认为美联储很难在短期加息,所以,对美股偏向看好。

“巴菲特回避亚投行问题:关于亚投行,其它国家涌跃参与,美国处在孤立的位置。如果这个趋势继续50年,您怎么看?巴菲特:我对这个问题没任何概念。芒格:我知道的更少。”

这个问题和本人在前文的看法一致,亚投行不是经济,而是政治,所以股神回避。

“当有股东提问:你们担心美元失去储备货币地位吗?巴菲特回答说:我认为美元在未来50年都会是全球储备货币。我不能完全确定,但这是大概率事件。芒格则表示,对美元地位更紧张。现在有很多人在印钱、挥霍钱。以前我们印钞之后做的是基础建设,那时候我比较开心。现在我们好像印完就从直升飞机上洒下去了。”

美元的地位不会改变,现在全世界都在撒钱,因为很多政府如果不撒钱就无法生存。因此,问题将不在于谁印钱(谁都可以印),而在于谁能“告别印钱”而同时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最近两年来看,美国财政赤字在收缩(独立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说明美国可以承受“不印钱”,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如果无法摆脱印钱,就会倒闭破产,社会动荡并伴随货币危机。

既然美国可以告别不印钱,无论美联储何时加息,当美元真正进入利率上升轨道的时候,其他无法告别印钱的国家唯有两个选择:第一,向朝鲜一样:第二,社会动荡加上货币危机。

以上大部分是字面上的内容。

但有两点更值得关注:第一,巴菲特强调任何时候都保有200亿美元的现金,而去年6月30日,巴菲特手中的现金是550亿美元,所以,我认为这是巴菲特可以长期成功的基础。用长期的价值投资对冲市场短期的波动,根据不同的时期持有不同的现金,以便“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合适的股票”。以前似乎没有强调着一点,说明至少以年为周期来计算,强调持有多少现金的意义重大,也意味着未来的波动难免。第二,巴菲特说过一句“一个经济学家就是一个雇员”,这说明对于现在的经济学家是有看法的,经济学家应该研究的是什么?不是数字和图标(这些基本属于垃圾)。同时,现在的经济学严重偏向于“知”的范畴,而投资是“行”的领域,这也是我一直在说的,“知与行”是截然不同的。对于“知与行”来说(尤其是后者),最应该关注的是人的行为,这与一个社会的伦理、宗教有关。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