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PPP模式:政府热情似火,民间资本谨慎

中国经济发动机减速换挡,地方政府财力捉襟见肘,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基建投资输血的空间巨大,然而健全法律环境和典型成功案例仍付之阙如,社会资本对这一看起来很美的“雾中花”保持谨慎。

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用基建投资对冲地产下行,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周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办法鼓励以设立产业基金等形式入股提供项目资本金,支持项目公司成立私募基金,发行票据和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兴业银行兼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评论称,推动PPP模式就是打破行政垄断的一部分,“政府经过这么多年的刺激之后,债务压力很大。所以要是能放大地方政府资金能够撬动的资金量,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负债率。”

国家发改委去年9月以来推进了七大类投资工程包,且表示近期还将推出一批重大工程投资包,在以此为代表的基建投资领域,政府急切需要推进PPP模式,以引入社会资本来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

鲁政委认为,中国的基建投资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民间资本的参与能够提高投资效率。“相比完全由政府投资来说,PPP的确会效率高一些,而且从以后的运营管理来说,也会比政府做的更有效率。”

山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李永健对路透表示,山东在这方面的主要模式是政府股权引导基金,通过基金的形式吸引管理团队进行市场化运作,把财政和民间的资金结合起来,一起来支持经济的转型升级。

“现在如果财政的钱还像以前的那种花法,显然是花不起,也没有持续性,而且永远是一个很沉重的包袱,收不到很明显的效果。”李永健称,“所以,通过基金的形式,一个钱可以当五个钱或10个钱来花,因为它搞的是一些股权和长期债权投资,这样通过滚雪球,几年后形成一定规模,财政就可以断奶了。”

他并透露,山东省政府在上述引导基金的资金投入已达到30亿元人民币,未来还准备成立十多支类似产业基金。不过他未提供企业方面的具体数据。

在中国房地产和制造业两大类投资双双下滑的情况下,发改委自去年以来不断推出基建投资项目,以期稳定经济增速。然而原有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地方财力吃紧,这时候吸引民间资本就成了当务之急。

不过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且国内成功案例缺乏的情况下,PPP模式的推进料并不会马上取得希望的效果。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刘慧勇就一针见血的指出,PPP是政府一厢情愿,寄希望于这个是望梅止渴。

“多方办事自然效率(不会那么高),还要磨合,这本身过程就比较长。通过立法来解决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时还不便于理解和掌握。而且适用性范围有限,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或者更确切的说大多数项目不适合,只有少量适合,适合的也还要互相揣摩。”刘慧勇并称,PPP这方面不一定会发挥多大作用。

政府热情似火民间资本谨慎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中央层面已通过一系列文件规定明确表态支持PPP模式发展,该模式也已被确立为地方政府化解资金压力重要抓手,地方政府争先恐后相继推出PPP项目。

不过民间资本对此却态度谨慎,当前各地推出的项目中真正落实签约的比例非常低。为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入场,在立法和政策上为推进PPP保驾护航,政府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招商证券最新报告显示,据公开信息整理,各地推出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已达1,500个,总投资额超过2.7万亿元;不过截止目前各地已签约PPP项目约70个,总投资金额超过3,500亿元。

民生证券3月中旬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亦显示,去年10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43号文)前后,34省市区地方政府推出了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但目前真正签约的大约为2,100亿元,仅占总额的八分之一。

“虽然不知道(1.6万亿元)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但是我看见过这个数据,确实签订合同的比率大约是13%。”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在上周的发布会上表示,“据我们了解,大概全国各地就是10%-20%左右签订了合同,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况。”

他并进一步解释称,这其中除了金融支持的问题以外,还有就是法律法规需要健全的问题,就是怎么样保障合法权益的问题;大家对PPP模式的推动寄予厚望,但是具体怎么样去实施,比较普遍存在一种困惑和迷茫。

鲁政委对此就指出,PPP模式看似美好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PPP的规范,至少在国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仍然不清楚。虽然财政部和发改委都发了一些文件,但这中间谁是牵头部门,外界仍不清楚。”他说。

他并称,比如,外界担心政府违反约定,所以需要政府把所有影响因素都要披露;具体到PPP上,就是未来几年的城市规划、定价程序、对投资人的利益保护等都需事先说清楚,“而目前这些都还不清楚。”

未来空间广阔

中国国务院在去年11月26日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要建立健全PPP(公私合作)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农业和水利工程等。此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当年12月初相继出台支持性文件,力推PPP模式。

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好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在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之后发改委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通知,将努力拓宽PPP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PPP项目,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贷款利率可适当优惠。

从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需求来看,吸引民资进入,开展新的融资合作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PPP未来发展空间大有可为。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漫江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搞混合所有制,所以PPP是一个大势所趋,而且PPP在全球也有很多的运作先例,这是一个进步的表现。

“但短期内靠通过此手段拉动经济增长也不能太乐观,目前我们看到的PPP相关文件,距离可操作性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她说,“地方政府推进PPP可能有所帮助,但我觉得还会有一个实施过程,要完全覆盖目前的资金压力还比较难。”她说。

财政部此前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的通知,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

招商证券固定收益团队报告指出,大概测算一下,今年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支出是14.6万亿,10%来算的话有1.46万亿可以作为PPP的财政补贴;考虑到PPP项目的商业设施也有收入,这1.46万亿每年可以撬动2、3万亿的投资,所以说空间还是很大的。

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讲话亦称,预计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一篇名为《中国2013-2020年新型城镇化融资缺口测算》中介绍,假定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2013-2020年静态资金需求和动态资金需求分别达到20.43万亿元和35.07万亿元,而由于供给能力的不足,资金缺口料分别达4.91万亿元和11.11万亿元。

“从这些不同口径的测算,可以看出PPP未来还是有空间的。”招商证券固收团队称。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