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港股牛气冲天非好景

一、

北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自三月二十七日起准许内地公募基金直接参与“沪港通”购买港股;从昨天(十三日)起全面开放A股市场的一人一户限制,过去一个内地人只能在一家证券公司开设一个账户,现一个人可以在二十间股票公司各开设一个户口(等于一人可以有二十个账户)。清明/复活节假期后,恒生指数在八个交易日一口气暴涨三千五百余点!作为一个体积不大没有稳固工业基础、性质类似易冷易热“单料铜煲”的经济体,港股的升沉,很易为外地当然包括内地股市盛衰所左右,受上海证券“疯狂升势”(的影响,昨天指数已升破二万八千点,成交额达二千六百三十六亿元,升势不可挡,香港股市猛升再创“大时代”!

港股价格大幅扬升,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水涨船高,已超过长踞世界第三大的日本的五万亿元(美元.下同),成为仅次于近二十五万亿元的纽约股市和约七万亿元的内地股市,登上市值季军;由于成交额暴增、港交所进账滚滚而来,其股价过去十个交易天已累升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昨市收近三百元,其总市值已成世界股市市值之冠。香港真的不简单。

内地有关当局放宽内资投港政策,表面理由当然是来港“追落后”,这即是说,内地不少股价升幅远较香港H股大,让公募基金购进港股,等于为内地股民开辟新财路;不过,“港股通”购港股的每天最高额度为一百零五亿元人民币(传将提增至四百亿元人民币),比起这几天港股动辄三数千亿元的成交,杯水车薪;不但如此,昨天“港股通”尚未用尽,有余额近八十一亿元,等于入市的只有不足二十五亿元。那么,入市资金何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他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追究,因为钱太多追不到”。这容或是实情,惟视操控股市为一种“维稳”工具的北京政府,会否在钱多得不得了的情况下,通过港府无法确认或确认后基于敏感性而不能公开的渠道,调动一点资金“买起”港股?

港股大涨对内地有什么用?阴谋论者的剖析虽作不得准,却亦让人看到一点道理。由于客观环境大为有利(资金泛滥加内地在港上市股票比内地便宜),此际购进在港上市的股票(以资本值计,当中七成以上为内地企业),既可赚汇价(港元随美元汇价看升而人民币已处下降轨),复有赚股价之利(巨额资金涌入股票短期供求失衡)。那等于说汇价股价赢面均大,何乐不为?不过,纯粹考虑经济利益,未免低估北京当局的“魄力”,因为“炒起”港股,在北京的盘算中,牛市肯定可以振奋这个市侩城市的民心。从常理推测,港股大旺必然会令因“政争”而浮动的港情稍安,因为股市大升的“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会使港人“见钱开心”,社会的“撕裂”程度虽不可能因此弥合,惟裂痕亦可望不致扩大,“维稳”的基本标的在此。如果稍后立法会通过“八三一框架”的政改方案,志不在牟利的政治资金可以不回吐,以免破坏政治形势大好的气氛;如果方案遭立法会否决,北京在国际上固然脸上无光,政治资金则可获利,抛跌股市,令“见蚀伤心”的香港为愁云惨雾笼罩,民心沮丧,一股怨气怒气很大可能便会倾注到“真民主人士”身上,让他们成为推跌股市的元凶—成为千万股蚁喊打的过街老鼠,这种气氛不利他们在下一轮选战的赛绩,不在话下。

北水南下“剑指港股”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隐性作用,在打虎猎狐拍乌蝇肃贪反腐之势未遏的现在,目标太大的澳门赌业已暂失“洗钱”功能,香港股市是方便之门,这即是说,股市可担当如同马会般的角色,见不得光的资金既可通过“买马”中标、得奖派彩而成为合法财富,在这方面香港股市当可发挥更积极更有效的功能……。“一人多户”可以把多少贪腐败类不能见光的财富,透过亲朋戚友分散投资到上市公司上?不过,退一步看,今日大开投资方便门,是否“引蛇出洞”—引黑钱浮出水面的“阳谋”?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二、

由于不是由“无形之手”推动,内地的经济发展有点莫测高深(惟“内幕客”才知道“有形之手”何时出招),当前的情况便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比如,为何经济增长明显放缓(GDP年增幅从四五年前的百分之十二下降至今年的约百分之七,跌幅四成左右)而股市则如火箭升空?不少人的解读是,GDP萎缩是“资金重置”即从过往专注于基建及物业发展,转而流进资本市场有以致之。为GDP达标而过度投资的结果,令内地工业设备闲置率高企、基建欠经济效益及有不少人迹罕到人影近无的“鬼城”,因此,“资金重置”的流向,是试图收窄盲目投资造成经济浪费的矫正做法(是否有效稍后才见真章)。股市因为资金流入而窜升,是政府主导计划经济的副产品。

有不少人觉得GDP下挫股市反升不可思议,其实这只是误信经济发展与股市同步升降的“传统智慧”,有实战经验的经济学家,早有具体数据展示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关系!BNY梅隆资产管理的首席经济学家仙德,于二○一二年七月寄给客户一篇引起象牙塔学者高度关注的论文︰《股市与GDP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H. Sandte:Stock Market vs GDP Growth:A Complicated Mixture。),开宗明义便指出历史数据显示美国每季GDP实质(撇除通胀)增长与标准普尔五百指数的走势毫无关系(是零,Virtually Zero);德国的亦如此。仙德还特别举出日本的例子,在六十年代初至一九七五年十五年间,GDP平均年增幅百分之八点三;其后十五年即一九七五年至九○年,平均年增幅百分之四点一。日经指数对经济增长似乎无动于衷,整个七十年代在五千点水平徘徊(牛皮待变?),直至一九八五年“列强迫使日圆大幅升值”的纽约“广场协议”(Plaza Accord)后,两年内日圆兑美元升值百分之四十强,日股才强劲上升至约一万五千点;在此水平,受日本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日本物业和股市同时形成泡沫,日经指数从一万五千点左右于短短四年间飞升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的历史高峰三万八千九百五十七点。非常明显,期间日本GDP增长大幅萎缩(一九七五年至九○年平均GDP年增幅百分之四点一二、一九九○年至九五年百分之一点二八),两者毫不关情,路人皆见。把广东人的口头禅“生意淡薄不如赌博”,引申到“人均低落股市有得博”,更贴近当前的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和物业)不断攀升构成泡沫期间,产生了普及性的“财富效应”,促致人民大量消费进而形成了企业盈利急增的良性循环。这种现象,如今在内地重演的可能性(如果有形之手不会在不适当时机强力干预市场),不容抹煞。按照自由市场发展的“硬道理”,无视GDP增幅较前大为放缓,内地的经济将因“消费推动”而呈生机,股市升势不衰企业利润可观,也许到头来又能把经济拖出沉闷境地恢复高增长。

面对这种可由内地资金尤其是来历不明资金主导的市况,香港投资者应如何“分尝甜头”,笔者没有答案(连模棱两可的话亦说不出),去周六本报“投资箴言”栏引述“股神叶天”在剧集《大时代》中一段可圈可点却属老生常谈的话,不说也罢,惟其结论则可永远令股民“打醒精神”︰“余于股坛数十载,未尝见一真正赢者,智者应知此乃一处永无赢家之战场,取胜唯一法……‘及早离去’四字而已!”不过,眼见大市气势如虹,且明知“一人多户”打开了巨额资金流入市场的缺口,所以笔者感到大家不妨趁热闹“小赌怡情”即押后“及早”离市的时机,当然,这样做的人,千万要记着只属短炒而非长线投资!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