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央行“降准”想刺激什么能刺激多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今日(4月20日)起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今年以来第二次“降准”。

就在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14第四季度的7.3%回落至7%,创下六年来的新低。

中国2014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4%,是1990年以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

规模与时机

中国经济面临房市降温、市场饱和、坏债增多的困扰,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能维持7%已是乐观估计。

中国政府会通过一系列的金融、货币、市场政策调控给日趋放缓的世界第二大经济输血打气,是国际经济金融分析人士的一个共识。

中国总理李克强挂在嘴边的一个口头禅是,刺激经济增长,办法很多。

但是,中国央行最新宣布“降准”的规模和时机,还是让国际间一些人士感到意外。

宏源证券风险分析师陈康对英国《卫报》表示,“降准”一个百分点,意味着释放至少一万亿元人民币,规模超过预期。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说,虽然在中国近来有关的经济数字公布后,央行采取行动本身并不令人意外,但选择采取行动的时机则令人有些意外。

《经济学人》说,投资者会把“降准”当作进场入市投资股票的信号,而中国股市在过去六个月上升了四分之三,且呈继续攀升势态。

有人认为中国央行目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冷却股市,至少等到股市上升浪潮结束后再采取宽松货币供应的政策。

《经济学人》说,看来中国政府似乎是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大于股市泡沫。

降准≠货币宽松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潘英丽对BBC中文网分析说,中国央行的“降准”与货币宽松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潘英丽认为,央行“降准”主要是对冲外汇渠道的人民币收缩。也就是说,人民币准备金率的下调是与外汇占款渠道的逆向操作相抵冲的。

因此,潘英丽教授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仅是一个货币操作手段的变换,可能只是维持市场货币的供应量不减少。所以,从这个角度,准备金率的下调对货币宽松,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并不是很大。

英国《卫报》也引述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央行措施主要是为了应对因为大量资金外流而造成的资金短缺问题。

潘英丽教授对BBC中文网说,“降准”后市场的净资本流通还是会有增加,但对因此会刺激股市泡沫的担忧似乎是多余的。

她认为,“降准”对股市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主要是吸引场外资金进场,但并不等于货币的净投放全都进到了股市里。而且,潘英丽认为,股票市场短期内有一定的泡沫,对实体经济仍然是有利的。

刺激与“新常态”

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新常态”成了中国领导人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让人们做好心理准备,中国经济不可能总是保持像过去那样双位数的增长。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承认,中国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换阶段。今年经济困难较多,因国内经济调整格局不太容易改变,且出口压力比较大。短期内经济仍会面临下行压力。

如何看一面要大家接受“新常态”,一面又不断出台中央调控干预措施试图刺激经济的做法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潘英丽对BBC中文网分析说,“新常态”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中国现在正处于新旧两种增长模式的切换阶段,即从过去的高投入低效率的增长模式转换到高科技高效率的新经济模式。产业结构要从制造业、房地产业作为支柱转到服务业和高新技术。

潘英丽说,切换期内如果新经济未壮大前,传统经济一下子垮掉,那么经济就可能出现失速。因此,政府一定的干预,比如加大投资和结构性减税等鼓励向新产业转换的措施,还是有必要的。因此,现在谈“新常态”还为时过早。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