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0:桂南会战-下,昆仑关大捷(4/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新抗战系列之六十一)

陈瑞钿负伤前后和他的座机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知道日军入侵中国,全世界的无数华侨开始支持抗战。

华侨除了捐款以外,还组织一批爱中国的青年人从军,陈瑞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美国学习了基本的飞行技术,赶到中国,加入了陈济棠的空军(陈瑞钿父亲是广东人)。

陈济棠对这批飞行员非常重视,将他们送去德国培训了一年,陈在这一年内,练就了极高的飞行技术。

陈瑞钿的空战技术非常高明,更重要的是他英勇无畏,不怕死,日军飞行员很怕他。

在淞沪会战期间,陈瑞钿驾驶老旧的霍克2战斗机,追击一架96式轰炸机,最终将它击成重伤。这架96式轰炸机在机场迫降后全毁,飞机上有高达65个弹孔。而战后检查陈的座机,发现上面居然有150个弹孔。

陈的运气很好,如果这150发中有一发击中飞机要害,他早就死了。

之后陈瑞钿参加了多次大规模战役,又击落日军3架半飞机,自己也被击落2次,都跳伞逃生,只受了轻伤。

此次在昆仑关战役中受伤很重,无法继续作战,更令人惋惜的是,大火将他的相貌毁了。

当时陈瑞钿脸上皮肤都被灼伤,整个面目全是疤痕,而且疤痕亮红,这让他的脸非常恐怖,一般人根本不敢看。

刚受伤的时候,陈脸由于感染肿的很大,连眼睛都睁不开。陈被紧急转移到后方桂林的时候,由发妻武月梅照顾。

没想到,在柳州他们又遭遇了日军大规模空袭。陈重伤无法移动,结果一发炸弹扔在他们住的房子旁边,弹片横飞。妻子武月梅扑在他身上保护丈夫,不幸被弹片击中身亡。

陈忍着巨大悲痛安葬了妻子,随后赶赴香港。

在香港治疗到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陈瑞钿只得化装逃走。在宋美龄和陈纳德的安排下,他去美国继续治疗。

由于伤势很重,又在纽约继续治疗了好几年,才大体康复。期间,他和护理他的一个美国护士弗朗西斯·慕妲克相爱,结了婚。弗朗西斯·慕妲克钦佩他是一个勇气十足的军人,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

陈瑞钿经过治疗,伤势刚刚好转,就又回到抗战战场,想继续和日军作战。医生告诉宋美龄,陈瑞钿的身体受损,不能再驾驶战斗机,宋让陈驾驶运输机。陈瑞钿就开始在最危险的驼峰航线上,驾驶运输机。

由于数年的分别,他的新婚妻子非常不满,同他离婚了。

抗战结束以后,陈瑞钿认识了一个中国航空公司职员杨瑞芝女士,她不在乎陈瑞钿可怕的相貌,毅然嫁给他,两人移居美国,相伴了终生。

1949年,陈瑞钿回到美国老家波特兰。由于战争中的受伤,陈无法从事强度较高的各种工作,也不能继续做飞行员了,他只得以邮递员这个职业谋生。他默默的做了30年,直到70岁退休。

陈瑞钿的人缘极好,社区几乎所有人都认识这个相貌可怕,但心地善良,工作认真的老邮递员。1997年,83岁的陈瑞钿去世的时候,有高达3000个朋友和邻居为他送行。

陈瑞钿虽然是抗战中著名的王牌飞行员,他却丝毫不求名利,也从不对邻居朋友说这些事情。

由于他的战绩是在抗战中取得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为人知。

直到他在晚年遇到一个飞虎队的老朋友,做过参议员的肯恩·杰恩斯特。肯恩·杰恩斯特是著名的美国二战空战英豪之一,但在他成名之前,就久闻陈瑞钿的大名。

肯恩·杰恩斯特得知陈瑞钿并没有得到荣誉以后,极为不满,多次向美国政府提交申请。

肯恩认为,陈瑞钿并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

那么根据时间来说,陈瑞钿应该是美国二战历史上第一个王牌飞行员,他击落了5架半飞机,理应获得极大的荣誉。

这样,在1997年,美国政府经过调查,认可了这一结论,将陈瑞钿写入美军历史,并且加入美国空军战斗英雄馆。

遗憾的是,此时陈瑞钿已经去世一个月了。

2008年,波特兰政府为了纪念这个不求名利的英雄,提议将他生前工作过的邮局,命名为陈瑞钿少校邮局大楼。该提案是众议院第5220号提案,小布什总统在2008年5月7日签署成为法律。

陈瑞钿非常令人敬仰,他是美国国籍,本来可以留在远离战争的祖国美国,却因为要报效自己的母国,毅然回到中国参战。

受伤致残被迫退役以后,他不求名,不求利,安于平淡的生活,实在令人钦佩。要知道,如果陈瑞钿愿意,他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只要略加炒作,以他的名气,财富自然也会滚滚而来。

陈瑞钿并没有这么做,他甚至没有向中国提出任何要求。因为陈瑞钿选择回国参战的时候,早就将母国的生存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二位,自然也根本没有想过任何名利。

抗战中,华侨们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善待他们。回国的华侨,基本都在文革中遭受迫害,如容国团之流还被迫自杀。

至于印尼骚乱中受害的华侨,我们也不闻不问,连个抗议都没有。一个让华侨心寒的政策和国家,能让我们的敌人尊敬我们吗?

此次国军虽然付出很大牺牲,但战果并不明显。虽然有部分制空权,轰炸效果却平平。

而且苏联援华大队从没有在广西省这种大山连绵的地形作战,非常不适应。比如10月21日苏联志愿大队出动9架SB-2轰炸机支援地面部队,结果因为迷航,居然飞到了广州湾。

投弹以后立即返回,油料已经不够了。结果9架飞机分别迫降,有6架不同程度受损,该大队仅剩3架轰炸机可用。

而由于地空协同差,国军飞机只能轰炸一些非常明显的目标,比如南宁城内的日军据点,仓库,卡车等,对昆仑关大量日军隐蔽工事完全无用。

而每每飞到昆仑关激战的一线,都因为国军步兵没有设置指示板,大部分都没有投弹,转而攻击明显目标。

为什么国军步兵不设置指示板,主要是地空协同的问题。国军步兵在激战中,如何知道飞机什么时候飞到?在激战中,怎么可能随时布置布板呢?

支援步兵不行,其他还可以。1月31日,国军3架SB-2轰炸机投掷了18枚炸弹,将南宁机场炸毁,炸毁了8架日军飞机。

国军铁军击溃日军钢军

27日,台湾旅团已经击破99军和66军的拦截,杀到了九塘一线,于是日军2个旅团彻底靠拢了。

这样一来,九塘附近的日军总数高达3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兵力猛增到2万人,想吃掉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

此时杜聿明知道战役基本结束,却仍然命令部队进攻,乘胜追击。

1940年1月2日3日,国军继续进攻,占领日军残余的最后一个据点441高地。日军此时已经虚弱不堪,战斗力大减。他们在伤亡惨重下,释放了大量毒气弹,试图阻拦国军进攻部队。

两军由此激战,这是昆仑关攻坚战中最后一场惨烈的战斗。

在拦阻无效下,日军主力仓皇放弃441高地南逃。但国军占领441高地后还没有几个小时,得到增援的日军,居然突然出兵向441高地垂死攻击。

日军明确的知道,441高地是昆仑关附近唯一一个日军控制据点,如果丢失,日军也就在昆仑关彻底败了。

郑洞国回忆道:日军不惜孤注一掷,调集重兵,在飞机掩护下,由石桥、上廖、那林三面围攻我主蜂阵地。笫1团及补3营官兵头顶敌机的狂轰滥炸,英勇抗击近千名日军的持续进攻,最后终因伤亡殆尽,被迫退至高地北侧一隅死守待援。

鉴于四四一高地危急,我只好将手中唯一掌握的机动部队——第2团余部派上去与敌人做最后的争夺。该团这时仅存三百余官兵,临时编为三连,由汪团长指挥增援反攻。经苦战终宵,敌我伤亡均极惨重,然日军援军仍在增加,我守军不足两百人死守高地北侧,与敌距离仅隔棱线,对峙成胶着状态,高地西侧山头,亦悉为敌人占领。

双方相持至元月二日,敌机协同步炮兵继续猛攻,第2团官兵伤亡更巨,但仍死死守住了阵地。次日黄昏,残暴的日军竟狗急跳墙,惨无人道地向我军施放毒气,随后再以陆空协同进攻,守军愈战愈少,阵地危在旦夕。

这时,连惯打硬仗的汪团长也沉不住气了,连连在电话中向我告急,最后甚至哀声请求:

“师长,我实在顶不住了,弟兄们快拚光了,您就让我先撤下去吧。”

参谋长舒适存在旁听到,急切地说:

“师长,汪团不能撤,我们必须与敌人打到底。”他生怕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做出错误的决定。

我深知汪团长的处境,事情非到万不得已,这条铮铮硬汉是绝不会想到在敌人面前撤退的。但又虑及四四一高地万一失守,不独使本师数日来之血战功亏一篑,也将使整个战役受到严重影响,遂咬紧牙关,斩钉截铁地说:

“汪团长,现在敌我已决战至最后关头,坚持到底便是胜利,你一定要死死顶住敌人,等待增援,没有命令不准放弃阵地。”

“师长,这……”

“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你也要给我顶住,丢了阵地,我砍你的头。”我见他还犹豫,乃厉声命令道。

军令如山,汪从我不容置否的严厉态度中,知道我绝不会允许他撤下高地,只得督队拚命死守。

这时,舒参谋长已将师部特务连一部和传令兵、伙夫等勤杂人员及部分主动请战的轻伤员等共一百八十余人,组织成一支突击队,整队待命。这是我们身边最后的一点力量,成败在此一举。我下定决心,命突击队立即出发,跑步增援四四一高地。

突击队利用暮色掩护,悄悄绕至敌阵地侧背,突然发起猛攻,四四一高地四周一时枪声大作,杀声震耳。日军久战不下,已成强弩之末,更未料到已是精疲力竭、伤亡惨重的我军,此刻还能发起这样凶猛的进攻,顿显慌乱,在我军猝然夹击下,死伤枕籍,残部仓皇退去,我军遂将昆仑关周围的这最后一处重要高地稳固占领了。

国军扫平了昆仑关一线所有的日军据点,随即追击日军,杀向九塘。

当时九塘日军虽然还有高达2万的部队,由于各部伤亡都不轻(21旅团军官伤亡殆尽),更由于主力的第5师团士气受到重挫,根本不敢抵抗。

日军在国军刚一进攻,就再次放弃九塘南撤,狼狈逃窜,大败特败。

搞笑的是,日军败退出九塘的时候,居然还留下一份书信,上面写着:璧还九塘公告。

全文为:“此次作战之发端,系我军派驻九塘之一部,受蒋军猬集攻击。我军把握时机,企图一大反击。经五旬半期间,驻扎该地之我军数大队,竟能与蒋军十余师周旋到底。在此地带之上,蒋军比任何方面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至于在数量方面比较,极小数之我军,能坚忍抵抗优势的蒋军,宣扬威武,更值得大家赞许。我军自坚守九塘以来,粉碎蒋军企图之目的已达,今璧还九塘于蒋军。最后我们拜祭九塘附近数万亡伤之日华两军,赞其武勋,并祈冥福”。

这一份信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大言不惭的自称:我们是主动将昆仑关和九塘送给你们国军的,我们并非战败。

试问,你没战败,干嘛丢盔弃甲的仓皇撤退呢?

此举除了看出日本人傲慢到变态的心态,也应了中国一句古话:此地无银三百两。

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打仗就有输有赢,最后能取胜就行了,过程中有些失败并不稀奇。

日军此举,表现了他们狂妄自大,绝不接受失败的无聊心理,让人很不齿。

其实日军也不是第一次做煮熟的鸭子,在华北他们被林彪在平型关打击后,还曾经派汉奸送信,说林彪偷袭他们辎重部队,不是光明正大,不守规矩,不是真正的军人。有本事就应该选择一个地方,两军公开决战。

用林彪大将吴法宪的一句话:这岂不是天下笑谈,难道我们打仗,也要按照你的规定去打?

你侵略中国,屠杀中国老百姓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光明正大,守规矩?

占领九塘以后,国军就没有继续向八塘推进。这主要是昆仑关战役的目的大体实现,至于围歼陆续赶到八塘地区的4,5万日军,也不是目前区区5,6万国军可以办到的。

由于第5军在攻坚中伤亡较大,暂时退到第二线休整,由36军接防阵地,第5军在1月11日后撤。

由此,持续长达50多日的昆仑关战役告一段路,日军21旅团的42联队和21联队遭受惨重打击,除了旅团长被国军击毙以外,日军这个1万多人的旅团,伤亡总数已经超过5000人(一说7000人)。尤其军官伤亡特别严重,根据日军自己公布的资料,21旅团班长以上军官,伤亡高达百分之八十五。

至于日本自己公布说伤亡2000多人,这又是大言不惭的胡扯。如果1万人的21旅团仅仅伤亡五分之一,以日本人的个性,他们有可能放弃昆仑关和九塘仓皇撤退吗?绝不可能的。

国军伤亡也非常巨大,主攻的第5军伤亡高达1万1000多人,是日军的两倍,而阻击的99军和其他部队,伤亡也有3000人,这样国军伤亡总数高达1万4000人。

由此,桂南会战第二阶段昆仑关战役结束,这是抗战3年以来,国军第一次正面猛攻固守坚固阵地的大量日军获胜。之前的台儿庄战役,国军以防御为主,最后阶段才主动出击。第一次长沙会战,也和台儿庄战役类似。至于武汉会战的万家岭战役胜利,106师团并没有什么坚固工事,只有少量野战工事。

所以说,单纯就昆仑关战役来说,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胜利。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