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40:桂南会战-下,昆仑关大捷(2/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四十(新抗战系列之六十一)

德制35/36年产PAK 37mm反坦克炮

今村均只得死马当活马医,命令龙州的那个联队立即返回南宁。龙州的日军无奈,只得放弃龙州,火速撤回南宁。

在撤退前,他们将缴获的大量物资焚烧和丢入江内。这批物资数量很大,包括汽车100辆,汽油柴油58万加仑,电器铜铁棒4000支,还有包括锌,锡,钨在内的大量矿藏,另外有步枪几百只等等。

因为日本人认为这是中国买来的物资,实际上,这些物资属于英美商人,并没有出售给中国。

这次日本人损坏的就是英美两国的财产,这两国随后进行严正抗议,要求日本赔偿损失。

龙州这个日军联队乘坐100多辆汽车在火速赶回南宁途中,发现公路已经被桂军韦云淞的第31军所属131师、188师完全破坏,沿途到处都是桂军的阻击。

桂军依靠地形优势,打的非常顽强巧妙。日军这个联队几乎无时无刻不遭受袭击,狼狈不堪,自顾不暇,增援的事情也就不用提了。

最终,这路日军依靠南宁日军派出一个大队的接应下,才在29日蹒跚赶到南宁。而2天以后,昆仑关就被国军收复,这个联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眼见昆仑关如此危急,而手中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可以使用,焦头烂额的今村均师团长只得厚着脸皮,向防御钦州湾的台湾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求援。

当时台湾旅团其实也没有什么机动兵力,他们区区几千人不但要防御200多公里宽度的钦州湾,还要保证长达100多公里的钦州到南宁公路的安全,沿途的桂军就有2个师之多。

所谓唇亡齿寒,如果第5师团挂了,台湾旅团也绝对没有好果子吃。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经过再三斟酌,同意了今村均师团长的请求,抽调出林义秀大佐的台湾步兵第1联队北上增援。

这个第1联队还没有来得及赶到一线,昆仑关前线就出了大事。

在国军猛烈攻击下,第21旅团到处都在混战,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23日中午11点,由于七塘战斗极为激烈,日军在新22师的拦截下,伤亡很大,无法前进。

当时国军在公路上设置数条坚固防线,同时派小股部队从山林猛烈袭击公路上的日军。

日军不敢进入山林,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两军反复拉锯,日军每天只能前进1000到2000米,而南宁距离昆仑关有50多公里。

焦急不已的中村正雄旅团长,决定亲自赶往一线指挥。没想到,刚到前线,中村还没来得及询问战斗情况,一发流弹飞过来,正中他的脸部。

中村正雄仰面栽倒在地,周边的卫兵急忙将他救起来,发现他满脸是血。

还好中村正雄命比较大,这发子弹刚好击穿他的脸颊,打掉了几颗牙,又穿了出去,没有打中脑部。

中村正雄当时47岁,也是一个职业军人。

他早在小学就上的幼年军校,后来又考上了陆军士官学校,7年后又从更高一级的日本陆军大学毕业。中村正雄是一个早在少年时代,就开始接受正规军事训练的军人。他从少尉开始,经过无数实战,花费20多年时间才爬到少将旅团长的职务,受过千锤百炼。

可以说,就算是一个弱智,经过这么多锻炼和这么久的时间还活着,这个弱智也绝对不可小视。

所以,中村正雄这个家伙也不是泛泛之辈,他性格固执顽强,凶暴好斗。

中弹以后,中村满脸是血,巨痛难当,换成一般人肯定回南宁陆军医院治疗了。但性格强悍的中村就是不愿意离开一线,他含糊不清的坚持说:我的伤势不重。

中村正雄在简单包扎脸部后,继续赶赴前线指挥。

这个老鬼子用带着血污的纱布包着脸,一手仍然拿着指挥刀,声嘶力竭的指挥部队进攻。此举多少振奋了日军的士气。

到了24日,中村正雄率领两个大队经过苦战,终于杀到昆仑关一线的八塘附近,离昆仑关和九塘只有一步之遥。

中村正雄眼见进攻马上就要成功,狂喜之下带着几个卫兵,亲自观察一线地形,准备指挥部队作最后的攻击。

此时,正好有一个连的国军荣誉1师部队准备突袭日军。荣誉1师都是老兵,非常有经验。他们看到公路边一个小高地上,站着一个穿着高级大衣的日本军官举着望远镜,身边有几个卫兵。

老兵们判断,这应该是个高级军官,至少也是中队长,甚至可能是大队长。只是双方距离很远,中间还有几百日本兵。他们选出一个枪法最好的老兵去狙击他。

这个老兵背着中正式步枪,默不作声的爬到长草覆盖的高地附近,此时中村正雄还茫然无知。老兵用中正式步枪对他瞄准了2秒钟,然后开枪。

中村正雄猝不及防,腹部被这发步枪子弹打穿,受重伤。他身边的参谋和卫兵一边疯狂的向四面射击,一边慌乱的把他抬走,第21旅团指挥一度处于混乱。

国军老兵也乘着混乱,巧妙的逃走了(日军抓住国军狙击手,一律就地残酷处死)。

稍后,苏醒过来的中村正雄下令,21旅团由42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临时负责指挥。

而代理旅团长的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刚刚上任,就接到昆仑关前线21联队的绝命电:傍晚前旅团若不到来,第一线难以确保。

显然,这就是21联队长要求救命的最后通牒了。

坂田元一大佐无奈,一面命令21联队就地死守,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面发疯般的向昆仑关猛烈攻击,试图救援21联队。

这样,一直杀到25日8时30分,也就是42联队从南宁出发6天以后,才推进40公里左右,到达靠近昆仑关的九塘地区。

此时九塘和昆仑关之间,仍然有国军的拦阻线。

坂田元一大佐没有办法,命令一个中队的兵力乘着夜色绕过国军阵地,摸到昆仑关去增援。

由于一个中队日军目标很小,又是在夜晚,也就顺利混入了昆仑关。

显然,这个中队200人算不了什么,不过他们带去的10万发子弹还有些作用(每人背了500发子弹,这个份量可不轻)。更重要的是,这是南宁赶来的援军,在昆仑关被包围整整8天之后,第一次杀入包围圈。这个中队帮助人心惶惶的21联队稳定了军心。

当晚,台湾旅团的第1联队经过沿途苦战,也杀到六塘一线。这两个联队经过沿途苦战,各伤亡了1000人以上,占部队的三分之一,伤亡可谓相当惨重。

而国军阻击部队的新22师和99军也由于长时间作战,伤亡不轻,防线已经开始出现漏洞。该联队迅速同42联队靠拢,这样一来,昆仑关地区的日军已经增加到2个联队,兵力达到1万多人了。另外还有一个联队,在不远处的六塘地区,形势变得很严峻。

调整战术,大败日军,中村旅团长的毙命

战斗进行了一周,国军以2个师攻击,2个师阻击援军,虽然包围了日军,却攻不下昆仑关,也没有彻底拦阻日军增援部队。

24日,杜聿明经过仔细分析,认为日军虽然有1个旅团增援到昆仑关,却仍然处于国军5,6万大军的包围中,优势还是在国军手中。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迅速占领昆仑关,然后回头再对付增援日军。

杜聿明认为,之所以苦战一周不能攻下昆仑关,主要在于进攻的路线不稳定。国军每次集中部队,试图从一点突破。所以每次不是打罗塘,就是打同兴堡,或者打界首。

但这三个阵地相距不远,火力可以互相支援,而昆仑关的日军主力,又可以随时出兵反扑。

杜聿明经过再三考虑,认为战况虽然紧急,也不能再这样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来还必须继续稳扎稳打,务必同时攻打罗塘,界首,同兴堡高地,将这三个高地全部占领,然后再攻打昆仑关。不可以再抱有占领其中一个高地,就可以直接杀到昆仑关的错误想法。

于是,杜聿明在23日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以两支国军部队侧击界首和同兴堡,以荣誉1师主力猛攻罗塘高地。

当时荣誉1师作为预备队的1团也早已送上一线。经过一周激战,荣誉1师伤亡很大,只能以伤亡最少的第2团抽调一个主力营攻击罗塘。

在进攻之前,杜聿明找到郑洞国,详细布置了进攻方案。

郑洞国抱怨说炮兵支援不力,火炮都是乱打,雷声大雨点小,不能精确炮击,对步兵进攻支援很小。

杜聿明随即下令,将6门150毫米克虏伯重炮向前推进,提高炮击精度。又将1门山炮设置在距离罗塘不到2公里的仙女岭高地,挑选技术最高的炮手负责,要求务必精确炮击,支援步兵冲锋。

显然,攻打罗塘高地,仅仅靠1门山炮精确炮击是不够的。

在杜聿明的命令下,又从反坦克炮连中抽调2门PAK37反坦克炮,作为支援。PAK37火炮有效射程为500米。仰射的射程更小,所以必须靠近日军碉堡射击。

PAK37属于轻型反坦克炮,毕竟重量也高达400多公斤,靠炮班的4个人想到推到罗塘高地的山腰,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要靠骡马才能拉得动。

日军居高临下有几十挺机枪,还有迫击炮,怎么可能看着你的骡马大摇大摆拉着炮上山?日军随便一梭子子弹,就把你打掉了。

无奈之下,国军炮兵将PAK37反坦克炮拆卸成几个部分,完全靠人力,偷偷搬到罗塘高地下。只要一开战,炮班战士立即跟着步兵冲锋,然后在步兵掩护下,将火炮组装起来,准确击毁碉堡。

搞笑的是,PAK37反坦克炮并不是山炮,根本不可以随便拆卸。此次死马当活马医,拆卸以后,仍然有几个部件重的惊人。国军炮兵被迫将最重的火炮防盾扔在山下,因为有近100公斤重量,实在扛不动。余下的炮管什么也很重,被迫四五个人一起扛,另外还有二个班的战士,专门扛炮弹。37毫米炮弹是很小的,重量也不大,但由于山地陡峭,每人最多只能扛两发。

当时负责主攻的第2团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每个营目前还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最终把几个营部队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加强营的攻击队伍,由第二营营长冯军山负责。

下午2点,国军重炮冒着天空上日军飞机的威胁,开始猛烈炮击。

转移到较近距离的150毫米重炮的炮击精度,有着明显的提高。该炮威力很大,日军一些坚固碉堡被炸得粉碎,拦阻的铁丝网和地雷也被基本破坏。

在重炮停止炮击以后,国军步兵开始冲锋。日军的隐蔽碉堡和暗堡,立即猛烈开火阻拦。

防御罗塘高地的是日军21联队第5中队和第1中队各一部,共200多人,人数不少,火力强悍。

国军加强营以排为单位,分成几条进攻线,缓慢前进。

而后方1门山炮和2门反坦克炮,则向暴露的日军火力点猛烈开炮。

山炮虽然已经配备了最好的炮手,也就在2公里内,但炮击仍然不太精确,要十几炮才能摧毁日军一个碉堡。这主要是观测员视线的问题,不能及时修正着弹点。

好在那2门反坦克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国军炮兵的战士们,使着吃奶的力气,才将火炮零件扛了上去。

由于是爬山,又是负重极大,期间炮兵战士们肩扛着火炮,个个累的要死,肩膀都被磨出血来。

当时负责掩护的步兵们,发现炮兵战士直着身子扛着炮管什么爬山,日军的机枪子弹就在他们身边乱飞。

步兵们惊讶的问:你们不要命了?赶快卧倒啊。

汗流浃背的炮兵战士们没好气的说:上面命令我们要跟着步兵上。如果这次支援不好,打不下罗塘,我们都要军法从事。现在我们累成这样,真恨不得中颗流弹当个烈士算了,还什么卧倒。

就这样,千辛万苦的扛上去,火速把PAK37反坦克炮组装好,这下就厉害了。

虽然PAK37从山腰往上炮击,视线非常不好,但PAK37的精度极高,加上炮弹穿透力也有50毫米装甲板,日军再坚固的碉堡也阻挡不住。

国军炮兵把PAK37反坦克炮当做刺刀用,在500米距离将日军碉堡一个个摧毁。由于37毫米炮弹威力有限,往往3,4炮才击毁一个碉堡,就算这样,也比步兵用炸药包去炸,要高效十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