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37:一场结结实实的胜利,第一次长沙会战-下(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七(新抗战系列之五十八)

国军迫击炮

第一次长沙会战已经进行了刚刚一周多,主攻的日军四个师团番号的部队,已经感到极大的困难。

日军陷入苦战

作为一线日本兵来说,尚且不谈作战,光是湖南这一线的山地地形,就让他们叫苦不迭。从岳阳到长沙这一线,虽然并不是那种极端的高山,但也是连绵不断的丘陵和山地,基本没有什么平地。

国军在湖南民众的配合下,完全破坏了这一线的公路,日军的卡车,马车都无法通行,只得依靠马匹和人力背负。

后来在1944年于湖南作战的日军军官藤原彰回忆道:我们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在通城、平江之间按照所分配的任务,开始进行汽车道路的补修作业。虽说是汽车道路,但因为这一地区多次遭到日军的进攻,加上中国军队为阻挡日军而有意破坏,所以道路已经损坏得不成样子了。尽管在地图上有公路的记号,但实际上有很多地方完全没有留下道路的原来形状,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了水田。虽说还是有不少的山地,但平地部分都是水田和湿地,一旦下雨,雨水泛滥,道路就成了烂泥塘,怎样才能让汽车通行呢?我们也无计可施,不知如何是好。

当时日本兵的负重也不轻,除了步枪,弹药,刺刀,背包以外,还有雨衣,工具,应急的粮食等等,总重量也是很大的。

经过长达10日的山地艰苦行军,士兵们已经相当疲惫,苦不堪言。

更别说这一线完全是国军控制区,每天24小时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激战,日军官兵都高度紧张,精神上也极度疲惫。

藤原彰又回忆道:前两周,我们是在与烂泥作斗争的道路修筑中度过的。分配给我们的任务连三分之一都没有能完成,但士兵们已经感到非常疲劳了。而且越来越接近兵站线的最前头,粮食的补给也不够充分,特别是副食品,完全没有任何补给。实际上,从作战一开始就没有任何补给计划。也许日军的补给完全是依赖于就地征发补给品,但征发的成果往往是零。湖南省的这一地区已经反复经历过战争,是习惯于战争的第三、第十三两个师团毁坏和糟蹋过的地区,凡是能吃的东西,一点儿也没有留下来。身体的疲劳加上营养的不足,成为导致后来出现大量营养失调患者的原因。

更惨的是,日军的粮食和弹药供应越来越少了。辎重部队的运输车辆跟不上来,只能依靠人力和马匹携带辎重,运输量急剧减少。而且由于后勤运输线被国军小股部队不断袭击,后续运输几乎中断。跟随一线部队行军的辎重部队数量又能有多少呢?根据冈村宁次估计,一线部队的粮食弹药供应,只能坚持半个月,也就是15天。

冈村宁次认为,必须在9月30日之前占领长沙,歼灭第九战区在长沙以北的主力部队。

鉴于此,他一再命令中路突破部队加大攻击力度。

中路作战主力的第6师团和刚刚在侧翼登陆的第3师团第5旅团,都是国军狙击的重点对象,他们渡过汨罗江和登陆以后,遭遇层层阻击,前进异常艰难。

本来,来自于民风凶悍的日本九州地区的第6师团,是日军甲种师团中的顶尖王牌部队,号称全日本第二。

而在1873年成立于名古屋的第3师团,也是17个甲种常备师团里面的前几名。该师团参加过日本历史上所有大战,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干涉俄国内战,入侵中国的一系列战争。

而这两个师团的装备更是全日军中最好的,国军倾全国之力,也凑不齐他们这样精良的重武器。

但由于孤军深入,在强渡新墙河和汨罗江都伤亡不轻,加上补给不及,连续作战极为疲劳,这两个师团战斗力大减。

此时,国军的战斗力反而越来越强,兵力也越来越多。

渡过汨罗江以后,第6师团遭遇国军层层阻击,前进异常困难。

而从侧翼登陆的第3师团第5旅团也遭遇国军预设阵地的阻拦,虽然重武器占有绝对优势,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突破,反而自己损兵折将。

冈村宁次无奈,再次试图出奇兵制胜。他命令第13师团第26旅团紧急向右侧平江突击,协同刚刚从大山里面杀出来的第33师团,立即南下,妄图从侧翼包抄长沙。

大家对第13师团应该也不陌生,这也是日军最强悍的甲种一流师团,在中国作战多年,和多支国军交过手。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有些奇怪,为什么第3师团和第13师团都只出动一个旅团,没有出动整个师团呢?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冈村宁次轻视国军实力,所以只出动不多的部队。站在冈村的角度,如果一次能够出动100万军队最好,能给他1000万他也不嫌多。

关键在于,冈村宁次的11军虽然控制地区只有几万平方公里,却四面树敌,又有大量国军敌后武装在其控制区活动,必须留下大量日军卫戍自己的地盘。

所以,第3师团和第13师团都只能出动一个旅团,余部都在后方驻防,动弹不得。

如果说以上的三个师团处境还不算很惨,下面的就不同了!

第33师团是新组建的师团,冈村宁次害怕他们没有战斗力,特别让他们从事中路的包抄任务,沿着幕府山南下。

在冈村看来,山区的国军人数有限,相对不会有什么激战。

可是,此举害苦了33师团。

33师团本来是所谓的治安师团,不是甲种师团那种4单位部队,而是3单位师团。

所谓4单位师团,也就是一个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2个联队,这样1个师团下辖4个联队。

4单位师团总兵力接近3万人,上面的第3,第6,第13师团都是这种师团。

而3单位师团设定的初衷是对付自己控制区的所谓治安作战,因此师团下面没有旅团,直接下辖3个联队!这也一来,师团兵力就大规模减少,一般只有约2万人。

虽然是3单位师团,不过也是甲种师团的一份子,在同国军交手的时候,配备众多重武器,战斗力不弱。

吸取第101师团,第106师团等特设师团的教训,第33师团这类治安师团并没有单纯的使用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师团,而是从一线师团抽掉了大量军官和老兵为骨干,补充新兵组建了师团。

这样一来,第33师团就不再是整个师团都没有战斗经验的菜鸟部队,有相当的战斗力。

不过,第33师团毕竟还是刚组建的师团,没有经验的新兵数量很多。虽然他们面对的仅仅是国军第20军和第79军这两支部队,兵力还不如33师团多。却因为此处全是高山,国军又拼死防御,第33师团的前进极为困难。

从21日开始,33师团苦战整整一周,到27日都没有占领国军固守的福石岭阵地。由于当时战局急剧变化,不但中路第6师团,第3师团,第13师团全部陷入苦战,连赣北的第106师团也有被国军包围的危险。

在冈村宁次的严令下,第33师团无奈,被迫选择绕过福石岭国军阵地南下,这一来就要丢弃大批的辎重和重武器。

绕过福石岭以后,第33师团还是遭遇国军层层阻击,几乎寸步难行。

好在第33师团组建之时,已经在国内受过强化训练,所以部队比当年的101师团,106师团要强多了。

而33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也是一个职业军人,从小学开始就在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就读,也是身经百战的一个军人。在中国,他参加过128上海战役,对付东北义勇军战役,颇有在中国作战的经验。

其实甘粕重太郎中将尚且算不了什么,他的侄子甘粕正彦。就是玩弄溥仪于股掌上的满洲情报头子,所谓在满洲比关东军司令还有权势的人。

在电影《末代皇帝》,甘粕正彦狂妄的当着溥仪面宣称:只有大和民族才是真正神的子孙,整个亚洲都是大和民族的!

就装备上,33师团也相当强大,下辖山炮联队,野炮联队,以及坦克装甲车联队,这是国军无法相比的。

遗憾的是,新师团毕竟没有多少经验。

33师团在进攻作战时,曾经使用十多辆坦克冲击国军79军阵地。无奈79军准备多时,十多辆坦克还没靠近阵地,就被地雷和埋设的集束手榴弹炸毁4辆,余下的只好撤退。

由于久攻不克,33师团又使用毒气弹,连续发射几十发。不过由于师团的化学兵没有太多经验,他们选的攻击点不对。

国军79军经验丰富,随即点燃阵地前方的茅草,大火使得热空气上升,瞬间将毒气吹散。

33师团无计可施,只能硬拼硬打,伤亡惨重。

尤其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以后,一线部队没有粮食弹药,几乎要崩溃。后方辎重部队冒死押运一批补给冲入前线,被国军迫击炮占据到高点一顿猛打,炸死的马就有100多匹,只得狼狈撤退。

此后,33师团战斗力削弱到底点,实际上已经无力继续作战了。

不过以33师团此次重武器的配备,对付国军也并不困难,光是重炮数量就是国军同等数量部队的十倍有余!

后来33师团也逐步升级为野战师团,参加了缅甸战役等南下和英美的作战。

国军的炮兵

这里要说一说国军的迫击炮部队了!

进入抗战的第三年,当时虽然名义上,国民政府兵工厂可以制造极少的大口径火炮,但大的锻件,包括炮管等主要炮件全由德国供应毛坯,至于精密件瞄准器则由德国供应全套成品。

抗战开始以后,德国很快和中国断交,外援进口不可能了。加上日军陆续封锁了中国对外的军购通道,国民政府也就几乎无法自产中大口径火炮了。

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可能自产,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投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开始可以生产中大口径火炮。但一则产量绝对不会多,二则质量肯定平平,三则投入巨大。

国民政府认为,从实战角度考虑,花费巨大财力物力和时间,生产这几门火炮,性价比也太低了。

所以中国干脆放弃了大中口径火炮的生产工作,改为生产一线部队急需的迫击炮。

国军在8年抗战中生产了从150毫米到60毫米各种迫击炮,60毫米迫击炮约5000门,82毫米迫击炮约7500门,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另外还有150毫米280门。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政府累计生产迫击炮弹约550万发,其中大部份是82毫米迫击炮弹。

虽然山野炮基本不再自产,为了已装备的山野炮的使用,国民政府仍然保持弹药的生产。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国民政府兵工厂累计生产75毫米山野炮弹约42万发。

有人很奇怪,显然大中口径火炮才是真正的炮兵,二战中一些国家甚至不把迫击炮当做火炮,为什么国军只生产迫击炮呢?

除了大中口径火炮无法生产,迫击炮又比较容易生产以外,国军一线部队极度缺乏火力支援,而迫击炮虽然威力小,射程近,却可以提供一线部队急需要的支援火力。

其实,在实战中,由于中日的大中口径火炮数量相差太大,国军又没有制空权,国军一线即使有些大炮,往往也被日军完全压制,根本无法有效作战。

而迫击炮则不同,它轻便容易搬动,日军就算有再强大的炮兵火力,也不容易彻底把它们干掉。所以,整个八年抗战中,国军的迫击炮部队立下了赫赫战功,也造成日军很多的伤亡,甚至干掉了日军不少将军。甚至八路军用迫击炮也有斩获!八路军在1939年用迫击炮打冷炮,干掉了独立混成第2旅团阿部规秀旅团长。

貌似国军抗战八年生产了1万多门迫击炮,数量似乎不少。但这和列强相比,又算不了什么了!

保守计算,苏联在二战期间短短几年内,生产了30万门以上的迫击炮。

此次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给一线部队配备了大量的迫击炮部队,其中就包括第四军第九十师直属迫击炮营。他的第三连少尉排长钱壮杰当时年仅18岁,作为见习排长进入一线实战。

第四军是中央军的精锐主力,但他的主力九十师居然只有一个迫击炮营作为支援火力。

钱壮杰这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娃娃排长进入炮兵排,原本认为是作为实习军官,跟着部队学习。没想到,去了以后,他们立即被任命为正式排长。当时排里面的炮兵战士们,普遍比钱壮杰要大的多,大部分是20多岁的青年。

为什么直接委任为排长?道理很简单,一线官兵伤亡太大,急需补充,只得赶鸭子上架了。

钱壮杰他们刚到部队就奉命急行军,去支援同33师团激战的第79军和第20军。

此时钱壮杰体会到33师团的悲哀,他回忆道:经过了好多个日夜的行军,部队穿过幕阜山的崇山峻岭,翻越了海拔将近千米的连云山主峰,过激流,渡险滩。这种艰苦绝非常人可以想象得了的,后勤供应跟不上,吃饭经常是有一顿没一顿,至于夜里睡觉就成为了奢望,只是一个劲不停地打瞌睡,有时队伍稍停一下,即是站着也会打起盹来。

进入一线杨森的20军在平江的军部附近,他们领到了18门当时国军最先进,威力最大的120毫米迫击炮。这批迫击炮是刚从国外购买的,性能先进。钱壮杰回忆道:武器是崭新的,配有先进的测距测向仪。这是步兵伴随炮,射程达五千米,最小射角四十五度,它弹道高。可作超越射击,消灭死角,适用于山地战,是不错的武器。

配备了新式武器以后,这个迫击炮营又加快行军速度,冒着倾盆大雨赶到一线。

120毫米迫击炮分量可不轻,重达近300公斤,每发炮弹也有10公斤。虽然迫击炮可以分解成几部分,但仍然是很大的负重。迫击炮营赶到汨罗江和捞刀河之间时,中日两军正在这一线激战。

仅仅数日内,战局就发生很大变化。日军由于苦战半月,重武器无法跟进,战斗力急速减弱。

从汨罗江到捞刀河一线,国军兵力更为雄厚,日军几个师团再次陷入苦战。

实力最强悍的第6师团一部,在29日强渡过捞刀河。没想到这一部立即遭遇国军60师和195师团团包围,险些被歼灭,只好狼狈突围。

而第6师团主力在捞刀河一线拼死南下的时候,突然被大股国军伏击。两军混战,第6师团苦战不胜,伤亡很大,实在无法继续前进。

这边33师团绕过国军坚固阵地,勉强和13师团会合以后,立即不管不顾的向长沙侧翼包围。却被在这里守株待兔的第79军和第20军东西夹击,差点被打散。

迫击炮营排长钱壮杰就参加了此次的战斗。

钱壮杰回忆道:根据团指挥所的命令,营长命令我连投入战斗,向步兵提供炮火支援。在连长指挥下,全连迅速进入阵地。射击准备完成之后,我排第五第六炮奉命试射。咣咣两响,炮弹超越了阵地前山棱线飞向目标,两发炮弹一前一后紧紧地夹住了目标。通过观测,修正了射向射程,开始第二次试射,求得了射击诸元的正确数据。试射完毕后,连长下达效力射。随着炮长们下令,一声巨响,六发炮弹飞出炮膛。炮弹在敌阵爆炸,火光一闪,烟柱腾空而起,炮弹命中目标。连续射开始,炮弹一发接一发,以更高的密度,把大量的钢铁倾泻到敌人头上,敌人的机枪和掷弹筒火力立即减弱。步兵部队抓住战机,迅速接近敌人,发起冲锋。

国军在火炮掩护下,一步步的占领了日军的阵地,火炮也紧随步兵跟进。

钱壮杰继续回忆道:我营营长带领第一第二两个连,从待命攻击线跑步进入战斗。士兵们扛着炮筒,背着座盘,肩扛炮架,弹药兵挑着炮弹箱,个个汗如雨下,气喘如牛。这样,全营18门迫击炮集中射击,群射,纵深射,榴弹燃烧瞬发延期,炮弹冰雹般飞向目标,敌阵地上一片浓烟烈火,有效地达到了压制敌人,摧毁敌人火力点的目的。看到主攻部队迅速拿下敌人据点,占领了制高点,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到了30日,日军用尽残余的最后一点力量,有一部再次渡过捞刀河,接近到长沙附近,却又遭遇到国军第4军,第52军等精锐部队强力阻击,被迫转为就地防御。这也是此战最靠近长沙的一支日军部队!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