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35:相持阶段第一场大胜,随枣会战-下(5/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五(新抗战系列之五十六)

日本骑兵部队的失败

蒋介石接到汤的求援以后,也十分焦急,他命令孙连仲第2集团军立即加速南下,全线攻击唐河,泌阳,桐柏,阻挡日军的两翼合围,彻底击溃日军的合围战术。

同时,蒋介石命令汤恩伯集团军主力立即北上突围。

于此同时,李宗仁也紧急调整部署,命令李品仙,张自忠两个兵团立即全线反攻,并且务必固守要点,迟滞日军进攻。又命令中央军江防军从侧翼猛攻日军,切断左翼日军的交通补给线。

更重要的是,李宗仁命令孙连仲第2集团军,立即南下阻挡日军的合围,这一点同蒋介石的命令相同。

此时日军已经激战了10天,左翼右翼都经过大小数十场激战,尤其右翼第3师团损失很严重,左翼2个师团又1个旅团伤亡损失相对较小,但他们战线拉长到250多公里,沿线有张自忠很多部队在,就像伸长一个脖子,是很容易被人斩断的。

所以李宗仁命令张自忠,李品仙兵团,以及江防军从左右侧翼攻击日军,这就正好击中日军的软肋。

同时李宗仁还命令大别山后方的游击队,立即全线出击,攻击日军后方。此时日军后方卫戍部队已经不多,正是抄他老巢的好机会。

不过这些都是相对次要的,关键在于汤恩伯抢先一步突围成功,以及孙连仲集团军能够阻挡住日军的两翼合围。

孙连仲集团军是经过无数次防御血战的强悍部队,果然是名不虚传。

11日第2集团军第30军30师89团一部经过急行军,抢先一步占领唐河县城,同日军骑兵第4旅团发生激战。

骑兵旅团经过一日一夜苦战,以巨大代价才占领唐河,将数量绝对劣势的国军击退。

之前骑兵第4旅团并没有遭遇国军强力部队抵抗,此次遇到最擅长防御的孙连仲集团军,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国军在唐河县的仅有孙连仲30师89团一部,另外还有唐河县当地民团。

骑兵第4旅团以数倍优势兵力,连续进攻数次,全部被孙连仲部击退,日军伤亡千人之多。

最终,在13日,日军骑兵依靠10多架飞机的猛烈轰炸,这才占领唐河。

实战中,骑兵旅团在攻城作战中,能力十分低下,高大的战马对于这种巷战和攻坚战,基本没有帮助。

日军骑兵完全下马作战,那么就跟步兵一样。

可惜,骑兵的训练,装备都远不如真正的步兵。

相比日军步兵每日的训练,骑兵每天只有半天是徒步训练,另外半天学的是乘马作战。

现在既然不能在马上作战,那么马上的这些训练,包括马刀肉搏,马上射击,都是没用的,浪费时间。

就训练和实战经验上,骑兵自然远远不如步兵师团。

而且骑兵第4旅团七七事变以后,并没有经受过真正激战的考验,大部分时候他们从事警戒,侦查,破坏,甚至还有维护治安。

骑兵们徒步作战经验不足。

更关键的是,骑兵旅团的重武器,也远远不如步兵旅团。

因为重炮无法有效跟上战马前进的速度,只能依靠战马背负的山炮和迫击炮,而且弹药都是相当有限的。

这样一来,日军相对于国军的火力优势,也就不大了。

唐河一战,孙连仲一个团大部,居然就能死守唐河县城一天一夜,造成日军1000多人伤亡。

实战中,国军对日军骑兵评价并不高。

国军老兵说:日军骑兵下马以后的战斗力,远远不如日本步兵。他们穿着马靴进攻,动作生硬迟钝,而且明显缺乏实战经验。在我们机枪的扫射下,这些骑兵居然还不卧倒,而是跪着射击,结果被我们一片片的打倒。日军骑兵的机枪,火炮数量远不如日本步兵,而且日本骑兵步枪比较短,射击精度不够。总之,日本骑兵下马以后,战斗力跟我们半斤八两,我们丝毫不畏惧他们。

孙连仲的西北军善于轻武器精确射击和大刀刺刀肉搏,唐河激战中,日军虽然依靠人数优势和空军支援,最终经过苦战获胜,但伤亡很大,更重要的是士气受到严重损伤。

因为打唐河伤亡很大,在唐河沦陷的两天中,日军骑兵大肆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房屋被烧,到处一片恐怖。

骑兵第4旅团长认为:目前国军主力第2集团军已经全线逼近,自己只有几千骑兵,实力占劣势。防御尚且不稳,不能再前进,只能先停下自保。

在占领唐河以后,强弩之末的骑兵旅团,实在无法继续前进,只得停下来等待步兵16师团赶上。

于此同时,攻击唐河北面南阳的日军也被江防军牟庭芳第121师拼死拦截,伤亡巨大。南阳虽然最终被日军占领,但这一路日军也无力继续前进。

右翼在桐柏县城继续北上的日军第3师团一个旅团,也被孙连仲第2集团军当面拦截。两军激战,日军有限兵力无法突破最擅长防御的孙连仲部队的防御,根本无法前进。

这样一来,从桐柏到唐河之间,就出现了长达60公里的空隙,导致外围包围圈完全失败。

内一层的包围圈,虽然日军已经于5月10日在枣阳以北完成包围圈,但汤恩伯集团军早在10日已经将集团军大部成功突围出去。

而外层包围圈又被孙连仲撕出一个大口子,汤恩伯31集团军的85军和13军一部,又全力从这个口子突围出去,并且在15日到达了泌阳,完全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到12日,内层包围圈没有抓住汤恩伯集团军,日军形成的包围圈中,只有一些小鱼小虾,还相当难啃,所以完全无用。

而有国军大鱼的包围圈,却最终无法形成,围歼也就无从谈起,冈村宁次不得不承认:随枣会战已经失败。

此时冈村宁次的参谋长还认为,可以继续追击汤集团军,但冈村却不这么想。

现在日军情况其实已经比较危急,两翼日军都深入国军后方150到250公里,前后到处都是国军,这是极为危险的。

虽然此时日军还有战斗力的优势,但经过长期苦战,补给不足,战斗力已经大减,而周边国军除了一部溃散以外,大部分国军仍然没有失去组织,也就是没有被击溃,随时可能发动全线反击。

如果此时日军不退兵,继续坚持作战,就很有可能重蹈台儿庄的覆辙,被国军聚众痛击,甚至歼灭。

鉴于这种情况,狡诈的冈村宁次宁可承担失败的责任和伤亡过万的代价,也要立即撤退。

12日,冈村宁次向随枣地区日军下达了总撤退令。

于此同时,李宗仁也下达了对随枣地区日军全线进攻的命令。

国军全线反攻

于是,国军分四路进攻。

第一路是北线,5月13日,赶到泌阳,唐河,桐柏一线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5个师,同刚刚跳出包围圈的汤恩伯第31集团军1个军,全线向南阳、唐河西南攻击。

第二路,左翼,张自忠第33集团军主力向枣阳附近地区攻击,与第2、第31集团军协力,对唐河以南之敌形成夹击之势。

而江防军一部向京钟路日军后方攻击,切断左翼日军退路。

这一线在张自忠的率领下,是攻击最为猛烈的。

第三路,右翼,西北军刘汝明的68军和汤恩伯的13军从桐柏山杀出,攻击桐柏县城,切断右翼日军退路。

第四路,敌占区的国军游击队全线出击,进攻日军后方。

在随枣一线作战的日军由于搞所谓的两翼合围,兵力严重分散,在内线外线都到处被打击,后方也遭到重创,焦头烂额,顾此失彼。

日军在13日,14日开始总撤退,但一路遭遇国军层层阻击,伤亡很大,狼狈不堪。

在进攻作战中,日军的伤亡总数大约是5000多人,而在此次撤退中,日军伤亡很大,超过了7000人。这还要感谢冈村宁次头脑清楚,下命令下的早。如果再迟3天下撤退令,日军伤亡很可能在3万以上。

其中,由于日军在左翼突进最远,左翼张自忠部是对日军威胁最大的部队。

7日,张自忠亲自率领精锐主力38师渡过汉水,当时汉水以东的两个师已经陷入混乱,师长刘振三和吉星文都失去联络了。

张自忠刚渡过汉水,突然看到了37师师长吉星文。

张自忠对吉星文发了脾气:你来这里做什么?

吉星文低声说:我来向总司令报告。

张自忠:向我报告?没有我的命令,你为什撤退到这里来报告?还是卢沟桥抗战的英雄呢,你是狗熊。你赶紧给我到前线去,再退我就杀你的头。

吉星文一惊,赶快调头返回前线。

张自忠渡过河以后,直接去找180师师长刘振三。

当时刘振三好不容易突围出来,也向河边靠近,准备一旦情况危急就渡过河去。

期间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刘振三勉强躲到一个山洞里面。

刘知道吉星文刚给骂走,正在紧张。突然听到张自忠来了,赶忙吓得抓起手枪就往前线炮,一面对卫士说:司令来了要问起我,就说我不在这里,正在前线。

这边张自忠亲自率领38师,全力杀向日军占据的襄花公路。

此时日军主力已经杀向枣阳和唐河,新野。襄花公路上兵力并不多,遭受38师37师和180师全力打击,顿时就有了伤亡。

张自忠指挥3个师全线进攻,他们在田家集以西之大家畈伏击日军辎重联队和步兵联队共3000多人。西北军一举歼灭其1000余人,并缴获军马数十匹、运输艇30余艘、军用地图、弹药给养和药品一大批,还抓了不少俘虏。

据敌俘虏供称:该辎重联队所输送之物资,系供给主力部队渡河侵犯襄阳、樊城之用的。所携之60艘运输艇一次可输送一个大队的兵力。由于该辎重联队的覆灭,日军渡河攻击襄樊之计划落空了。

占领田家集以后,张自忠部接连占领长寿店等地,将襄花公路切成几段。

日军无奈,只得丢弃一部辎重,全线绕过襄花公路从山区撤走。

日军此次撤退还是比较早的,元气还在,加上张自忠兵力有限,不可能彻底截断日军退路。

最终左翼日军大部还是撤退成功。

在张自忠部猛击下,日军前后伤亡4500多人,在撤退途中伤亡就有3000多人。

除了张自忠兵团以外,北路,经过激战,南阳,唐河日军全线溃败,孙连仲和汤恩伯集团军尾随追击,南阳,唐河先后被国军收复。日军骑兵旅团和第13师团狼狈后撤,光是在唐河县,日军骑兵前后伤亡高达3000人。

后方大别山,河南境内国军游击队四面出击,攻击日军空虚的占领区。由于日军主力全部用在随枣,很多据点只有几十名甚至十几名日军。在国军游击队骚扰下,日军顾此失彼,狼狈不堪,甚至连随军的日本妓女都被游击队俘虏。

国军游击队还有意外收获,在敌后大洪山的国军游击队全线攻击撤退的日军。在一次近距离袭击中,日军16师团的步乓第30旅团第33联队联队长山田喜藏大佐被当场击毙,死后被追授少将军衔(日军惯例)。这是日军在随枣会战中,伤亡军衔最高的军官。

只有右翼第3师团退得较早,相对伤亡较少,但也被孙连仲集团军和汤恩伯13军四处追击,一路风声鹤唳。

经过10天艰苦的撤退,日军留下大量尸体,最终全部退回原占领区,仅仅留下一部占领随县县城。

此战日军遭受一场完败,战略目的本来是歼灭国军主力,结果连31集团军的尾巴也没抓住,反而在20多天的激战中伤亡1万3000多人,占参战部队的十分之一,除了随县县城以外,也没有占领一块地方,真是偷鸡不着蚀把米。

而国军方面,总体是相当成功的,瓦解了日军的意图,还造成了日军相当的伤亡,完全符合持久作战的总思维。此战国军伤亡不算太重,约有2万人左右,占参战部队的十分之一不到。

此战中,李宗仁的指挥总体还是不错的。他在会战初期,利用部队节节抵抗,消耗日军实力,在关键时候,指挥部队突围和隐蔽。等待日军合围失败以后,再集中主力四面出击,攻击撤退的日军。

国军在初期以地形优势固守要点,在末期则从四面八方出击,攻击日军各条撤退路线,发挥了自己的优势,避免了自己的劣势。

此战中日两军伤亡比率基本相等,说明日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所以随枣会战我们打的还是不错的。

此战中,国军仍然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张自忠兵团在日军进攻初期就被突破,以及李宗仁和汤恩伯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属于国军固有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第一,国军因为战斗力,组织力,都存在问题,所以用兵时候往往无法得心应手。比如激战中,西北军和川军,以及桂军一部出现溃散,这都属于固有的问题,在抗战每一次战役中都有。

第二,地方军阀和中央军矛盾由来已久,比如李宗仁对汤恩伯部队死活并不重视,明知道汤部是日军主要目标,仍然把汤集团军顶在一线,还对汤隐瞒真相。而汤恩伯对李宗仁命令也不愿意遵守,宁可直接上报蒋介石,这些都是由于历史原因出现的问题,恐怕到抗战结束,也无法彻底解决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随枣会战中,日本骑兵部队由于战斗力薄弱,无力击破国军强力部队继续推进,导致外围包围圈全部失败。冈村宁次对日本骑兵部队大为恼怒,日本军部对骑兵的评价也一落千丈。

由此,日本骑兵部队直到1944年豫湘桂会战,再没有大规模使用。

随枣会战是中日两军在相持阶段交战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军第一个胜仗。此战胜利的相当不容易,国军为此也付出了相当的牺牲,我们要记住这些英雄。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