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35:相持阶段第一场大胜,随枣会战-下(2/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五(新抗战系列之五十六)

随着火枪和火炮技术的进步,骑兵就算是披上欧洲中世纪的重型铠甲,也不足以抵抗洋枪的子弹,更抵抗不了杀伤面积很广的榴弹炮。

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战役中,有备而来的英法联军8000多人依靠平原地形和火枪火炮的火力优势,击溃了僧格林沁2万大军(骑兵1万多人)。

曾经强悍的蒙古骑兵,在此战中根本无法冲破英法联军的火力网。一波波的骑兵冲过来,被英法联军的排枪一片片的放倒,更可怕的是洋人的大炮造成了蒙古骑兵的严重混乱。没有听过大炮声音的草原蒙古马,被吓得四处乱窜,有的还扔下了骑手。

最终,蒙古骑兵伤亡1200多人,全线溃败,英法联军仅仅伤亡几十人。

八里桥之战,是蒙古骑兵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一战。

到了一战之前,由于马克西姆发明了重机枪,基本宣布了骑兵的死刑。

马克西姆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殖民地警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其中3000多人,自己毫发无伤。

众所周知,骑兵在战场上的目标远比步兵明显。步兵遭遇重机枪,尚且如此下场,显然,如果骑兵在开阔地对着重机枪阵地冲锋,就形同自杀了。

一战中,各国都在进行可拍的静态消耗战,骑兵在阵地战中根本没有什么作用。相对目标较小的步兵,骑兵在重机枪面前根本难逃一死。

水冷式机枪每分钟射速600发,更换冷却水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射击几个小时,就算是几千个骑兵也很难突破几挺重机枪的火力封锁。

一战中,由于马上向重机枪阵地冲锋等于送死,骑兵已经基本放弃了马上战斗,只是将马作为搭载士兵的运输工具而已。

骑兵骑马到战场,然后全部下马作战,其实也就同步兵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

而骑兵和步兵训练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当做步兵使用,骑兵的特点也就没有了。

一战结束以后,骑兵还曾经有过一些亮点。

诸如俄国内战,苏波战争中,由于红军白军波军火力的薄弱,加上俄国面积的辽阔,白军的哥萨克骑兵,红军的布琼尼骑兵都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显然都是有限的,只能攻击敌人的薄弱处,而且伤亡很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就是布琼尼骑兵,他们的骑兵师伤亡很大,连师长都阵亡了,保尔的战友“跳舞的老乡”死于波军重机枪的扫射,保尔自己则是被榴弹炮的弹片击穿了颅骨。

总之,重机枪和榴弹炮,已经成为骑兵极为可怕的杀手。

到了二战期间,随着轻机枪,冲锋枪,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的大量装备部队,步兵的火力更远远超过一战,这导致骑兵在欧洲基本绝迹。

骑兵集群如果同装备精良,又有准备的步兵强碰,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二战中,再没有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摩托化机械化装甲部队已经全面代替了骑兵。

欧洲战场少量的骑兵,也仅仅作为侦查,骚扰,破袭使用了,形同特种部队和侦察部队,甚至宪兵。

至于波兰骑兵手持长矛向德国坦克冲锋,也是臆造的。

实际上是波兰第18骑兵团2个连,在撤退中,意外的同一个就地休息的德军步兵营遭遇。

由于德军毫无防备,被波兰骑兵一下子冲乱,但德军伤亡很小。

此时附近十几辆德军坦克装甲车突然冲出来,疯狂追击波军骑兵。

波军骑兵不是傻蛋,他们不会去送死,立即转头逃走,根本没有抵抗。德军坦克尾随追击,在草原上连续击毙了二分之一波军骑兵后,才撤回远处。

此战波军骑兵死亡100多人,德军只有步兵伤亡了10几人。

第二天,赶来采访的意大利战地记者乔治·帕拉达看到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波兰骑兵以及战马的尸体和断矛,战场周围巡视着的德国坦克,并根据对参加战斗的德军士兵的采访,发表了一个著名的通讯,称波兰精锐骑兵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装甲是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端着长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德军坦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报道造成了轰动的效应。这样,“波兰骑兵用长矛向德国坦克冲锋”的神话就这么传开了。

其实波兰军队也开始大批量废除他们引以骄傲的骑兵,已经换装了近千辆坦克(220辆轻型坦克和650辆超轻型坦克),开始将骑兵向机械化部队转变了。

下面再回来说说日军骑兵。

日本骑兵的历史很长,日本古代骑兵有过多次作战,最著名的恐怕就是武田信玄的骑兵。

但也是武田信玄家族骑兵的灭亡,宣布了日本骑兵时代的瓦解。

长筱之战中,强悍的武田家骑兵(其实据考证,也仅有1000到3000个骑兵),被织田德川联军3万人用火枪和防马栅全线击溃(因为织田德川联军的兵力有绝对优势,火枪也很强悍)。

此战武田家参战的1万8000多人伤亡15000多人。

虽然如此,日本古代骑兵在世界角度来看,只算是三四流骑兵。

这是因为,日本骑兵的马匹太差,骑兵的铠甲太差,骑兵的武器也不行。

日本古代缺铁,所以很多高级武士的铠甲主要是竹、革为原料,只在关键部分使用一些金属。至于下级武士,干脆连这点金属也没有。所以表面上,日本武士的铠甲花里胡哨的很好看,其实没什么用处。

这种轻甲,只具有一定的防止弓箭的能力(古代日本弓箭的威力很弱),近距离基本没用,对格斗没什么帮助。

而骑兵的武器,其实跟步兵差不多,日本骑兵大部分时候不做马上冲锋,而是下马作战的。

而这三点里面,最重要的,是日本马太差劲。

日本马最初到底是岛国原产还是从中国朝鲜传入的,已经不可考证。

但日本马属于蒙古马的一份子,却又是蒙古马中比较低劣的品种,甚至可以说是实在弱的可怜。

蒙古马在世界马种中,本来就不属于很适合战斗的马种。

蒙古马耐力强,生存力强,繁殖能力也不错,但是,蒙古马矮小,速度慢,负重能力较弱。

这导致,蒙古马速度比不上阿拉伯马,负重能力抵不上欧洲马。

蒙古军团横扫欧洲的时候,他们的重骑兵始终只有三成,而且他们的最重的铠甲也是锁子甲,很多则干脆穿着皮甲,这些都是比较轻的。因为蒙古马负重能力有限,一旦负重太大,蒙古马就无法长距离行军。

而且,蒙古军团攻打中东,中亚时候,正面冲锋的也不多,冲击时候也以轻骑兵的骑射为主。这主要是蒙古马的速度较慢,冲锋起来比不上阿拉伯马,马又矮小,正面冲锋不占优势。

蒙古军团的优势在于战术,纪律,武器的先进,以及蒙古马可以长距离行军,还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欧洲马和阿拉伯马,都无法像蒙古马这样纵横上千公里作战,遇到严寒和高热气候,这些马往往都会大面积死去。

甚至欧洲马和阿拉伯马如果吃了一些杂草,也会中毒死去。

这可能是欧洲各民族和阿拉伯人也曾经有过全盛时期,却没有同蒙古人一样纵横世界。

蒙古马不算强,日本马更为孱弱。

原产的日本马有8种:托加拉马、御崎马、木曾马、野间马、北海道和种马、对州马、与那国马、宫古马。

以世界标准而言,日本古代的马上武士根本不能叫作骑兵。

当时日本马非常弱,体型极小,马背高度只有100~120厘米。

这个高度基本相当于中国的驴子,中国的大型驴有关中驴、德州驴,这两种驴体高就有130厘米以上。

而且日本马种比起蒙古马,更加足短不善冲锋,瘦小的体型也承受不起任何的重甲配备。

尽管日本古代历史,将武田家的所谓重骑兵吹成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铁骑,但是事实上由于负重力和冲锋速度的限制。武田骑兵队的冲锋能力和装备,也只能算的上是世界骑兵中的最初等的轻骑兵等级。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全面的建军工作,骑兵自然也放在重要的位置。

当时日本组建的新式陆军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大兵种,骑兵仅次于步兵放在第二位。

日本骑兵最初完全模仿法国骑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马具。但是,最重要的马匹,由于历史问题,却暂时没有什么变化。

在八国联军侵华中,日本骑兵骑着传统的日本马,同欧洲各国骑兵并肩作战,结果遭到欧洲骑手的嘲笑和奚落。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除了鱼类等水产品,几乎不食用肉类,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很低,加上遗传因素,日本人当时身高很矮,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

而日本马高度也仅有1米,日本骑手骑在日本马上,比高大的欧洲骑手骑着大洋马,矮了非常可观的一大截。

加上日本马力量小,速度慢,负重也小,这也和洋马相差很大。

实战中,日本骑兵作战能力低下,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

西洋骑兵嘲笑日本骑兵是:骑着大耗子的日本侏儒。

此战之后,日本骑兵深感羞辱,开始加快了骑兵的发展,这是全方面的发展,其中的重中之重,自然是战马的改良。

日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改良了战马。

日本侵华前,大量的改良战马已经装备部队,主要分为五种,全是世界名马,包括:阿拉伯马,英国纯种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盎格鲁诺尔曼马,顿河马。

阿拉伯马体形优美,速度快,耐热性和耐力都很强。当年安拉之剑卡立德在叙利亚大败罗马大军,靠的就是阿拉伯马。这些阿拉伯马在50度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冲锋,而罗马人的马早就热趴了。

目前沙特等国,已经限制阿拉伯母马出境,为了保存自己的马种。

阿拉伯马在日军中,主要不是用于作战,而是用于耍酷。

大正、昭和天皇的座骑都是阿拉伯马,公开场合昭和天皇阅兵时骑的都是白色的阿拉伯马。天皇的近卫骑兵和马车所用的也是阿拉伯马。

速度极快的英国纯种马,还有盎格鲁阿拉伯马(英国马和阿拉伯马的杂交),也同阿拉伯马类似。在日本主要作为赛马,而不是战马。

盎格鲁诺曼马,也就是英国马和法国诺曼马的混种,则是日本战马的主力。

超过七成的日本战马都是这种马。

盎格鲁诺尔曼马在速度、勇气、耐力、负重能力上都相当出色,而且马的体型高大,身体强壮。

日本对于骑兵用的盎格鲁诺尔曼马有着严格的要求,就是从马肩胛骨到前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53厘米以上,体重必须在460公斤左右,不能有任何赘肉。这个标准是日本马绝对无法达到的,也和欧洲美洲各列强对骑兵战马的标准一致。

这种优秀的战马,不仅适合做骑兵的坐骑,也给日本辎重兵使用。

至于顿河马,则是在日俄战争中缴获哥萨克的马匹。

顿河马虽然体型矮小,速度有限,但是跟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不容易生病,而且负重能力强,更擅长长距离行军(当年顿河马是长距离拉练比赛的冠军马匹)。

日军繁殖了大量顿河马,用作辎重兵的载重马,但是并不装备骑兵部队,参加作战。

日本非常重视马的血统,每一匹战马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注明马的生日、血统等等。

在日俄战争中,日本骑兵部队已经扩充到了54个中队的兵力。

此战日本骑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面对俄军在满州部署的212个骑兵中队丝毫不落下风。

到了一战之前,日军已经完全脱离了法国骑兵的模式。

日本骑兵的武器和装备已经清一色是本国设计,包括:三二式骑兵军刀,三八式骑枪,四四式骑枪,骑兵专用的三菱刺刀,三〇年式骑兵马鞍,三三年式骑兵马鞍,南部十四式手枪,甚至还有弹药盒,武器携带背包等等。

可以说,日本骑兵的装备相当精良,算是当时世界一流,而且日本战马也是世界第一流的。

遗憾的是,骑兵全盛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一战以后,日本军方高层认为未来是坦克装甲车的时代,骑兵已经过时。而且骑兵相当昂贵,除了各种饲养费用和装备以外,为了便于训练,日本战马的公马全部都是阉割的,所以也没有后代,只能使用一代。

日本军事高层曾经试图废除骑兵,只是在骑兵方面高层的强烈抗议下(还有军官为此切腹自杀),只得保留了骑兵部队。

但是,日本骑兵已经从一战之前的“骑兵作战为主,下马作战为辅”,变为“以马匹机动,以下马徒步作战为主”了。

日俄战争中,日本骑兵在马上的作战已经很少了,大部分是下马作战。

四个骑兵为一组,三个骑兵下马去作战,一个骑兵负责管理4匹马。骑兵近距离作战的马刀,也不随身携带,只是留在马背上。

实际上,日本骑兵作战时候,已经等同于步兵了。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