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家里老人总买乱七八糟的保健品,怎么劝

首先,关于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的现象和原因——

果壳上有一篇文章是分析相关原因的,我个人比较认可。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对于较疏远对象(如邻居、陌生人)的信任感,其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提升的程度则更显而易见。

老年人似乎倾向于忽略负面线索,而多以正向(但可能不尽正确)角度去体验周遭的人和事物,这种现象被称为正向偏误(positivity bias)。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主张,人到晚年会将和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连结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而信任他人无疑是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他人采取正面的重新评价也让老年人更容易信任他人,并更愿意向他人请求协助,以化解生活上因机能衰退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如此一来,信任他人也算是一种促进老年人调适晚年生活的应对策略。

但不幸的是,正向偏误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让老年人更容易被诈骗集团锁定。

其次,老年人所经历的上当受骗更可能与‌‌“医疗保健‌‌”有关。

成为‌‌“老年人‌‌”,意味着,自己以及的很多好朋友(都是同龄人)都要面对身体的衰弱,甚至社交圈里的成员们在陆陆续续地去世……——这都在提醒着‌‌“死亡‌‌”的存在,以及它在逐渐靠近。

这会让老年人产生一些对于死亡的焦虑感

人在焦虑的情绪下很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策以降低焦虑感——这一点很容易被商家利用(美容院向女性顾客推销产品的时候也会制造进而利用女性对于自身年龄与容貌的焦虑感)。

所以,相比于其他方面的诈骗,养生保健类更加容易得手。

在此基础上,我们来讨论怎么劝,怎么办。

主要是以下两点——

节制老年人对陌生人的信任感。

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焦虑。

如何节制老年人对陌生人的信任感

如果从‌‌“认知‌‌”的角度来入手,也就是教会老年人理性判断,类似于‌‌“说服老年人不去买产品‌‌”,个人认为这个比较困难。毕竟,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知识水平,几十年下来,很难改变。道理不好讲啊——至少咱们很难在‌‌“空口说白话‌‌”这件事情上超越那些‌‌“专业‌‌”的骗子。

但是,以下方法值得尝试:

比如,可以带自家老年人定期体检,正规医院总比来路不明的商家靠谱吧(医患关系的话题此处不讨论…),医生的白大褂一穿‌‌“权威感‌‌”就出来了吧,老人家思想传统,对‌‌“权威‌‌”还是会比较忌惮的,有了医嘱,面对商家推销的时候,老年人总会多掂量一下吧。

再比如,老年人需要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如果老年人能够在家庭、老朋友的范围内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应该比较不容易在骗子身上花费感情。家人多关心,朋友多走动,也是可以促进‌‌“防骗‌‌”的。

如何降低老年人关于死亡的焦虑感。

死亡焦虑是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的研究表明,自尊水平高亲密关系(依恋)对死亡焦虑有缓冲作用——但是得到上述结果的研究并不是针对老年人的。

如果我们不太严谨地在老年人身上推广一下,那么——

提升老年人的自尊水平。

‌‌“自尊‌‌”,也就是‌‌“自我评价‌‌”,所谓‌‌“高自尊‌‌”,也就是‌‌“觉得自己很不错‌‌”——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这个‌‌“价值感‌‌”,不是说儿女天天嘘寒问暖就能有的,也不是说被人当成菩萨供起来就能有的,而是需要去劳动、去做出贡献、去创造价值。比如做顿饭,打扫打扫房间,帮忙带带孩子……倪萍曾经故意让自己的姥姥整理报纸,这是个帮助老年人提升自尊的例子。

另外,还有就是老年人的控制感——让他们自己为自己做决定,包括吃什么、穿什么、平时在家干什么、时间怎么安排……在合理的范围内,给老年人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让老年人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也就是之前说过的安全稳定的情感联系,家人多关心,朋友多走动。

最后啰嗦地做个总结吧:

空口讲道理,我们的确很难扳倒专业推销人员。

我们能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

定期带老年人去正规的大医院进行全面的体检。

多与老年人进行情感交流,并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在安全的人际范围内进行情感交流。

让老年人适当劳动,适当做贡献,提升自尊水平。

尽可能保证老年人的控制感,即自主决定权。

总之,老年人要不要去买明显不靠谱的保健产品,‌‌“说服‌‌”未必有用,解铃还须系铃人,焦虑感惹出来的不理性的麻烦,还是要通过降低焦虑来解决。

愿健康平安。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被骗?

果壳网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仅对待家人、朋友或者邻居,即使是陌生人,他们的信任感也显著相关。图片来源:lapatilla.com

当今社会上的诈骗案件,特别是诱之以利的手法(例如:抽中大奖,但须先付税金),有很大的比例都以高龄者为目标。老人很容易成为诈骗受害者,究竟是单纯的贪念作祟?还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人?

对于上述问题,香港教育学院的李田园(Tianyuan Li)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冯海岚(Helene H. Fung)的研究[1]发现或许可以提供若干线索。通过分析来自世界价值观调查组织(World ValuesSurvey)的横跨38个国家的资料,他们发现在控制基本人口变量之后,年龄与信任感仍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具体而言,年纪越大,“一般信任感”(针对不特定的他人)与“特定信任感”(针对四种特定对象,包括:家人、朋友、邻居,以及陌生人)都显著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较亲近对象(如家人、朋友)的信任感,年龄差异并不算大(可能因为在年轻时对家人和朋友的信任度本来就颇高,所以在老年时期的增加自然有限);对于较疏远对象(如邻居、陌生人)的信任感,其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提升的程度则更显而易见。

另外,通过运用多层次模型进行分析,他们也发现,在个人主义倾向越高的国家(例如美国),对于朋友和陌生人的信任与年龄的正向关系越强;在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年龄与对于邻居的信任也有更强烈的正向相关;最后,在所得越不平等的国家,对于陌生人的信任之年龄差异也越大。

如此看来,年纪越大,越容易相信他人(不论特定或不特定)的现象似乎放诸四海皆准,虽然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可能随着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与政经水准而有所波动。然而,李天元和海伦•冯的研究具有一个重大限制,他们在报告中亦坦诚不讳。

因为使用的是横断面资料,他们无法确知年龄-信任感之间的正向关系,有多少部分是老化的效应?又有多大程度来自于世代差异?前者反映的是人类发展过程的自然演变;后者则关系到不同年代出生的同期群。由于成长历程的时空背景差异,致使老一辈的人和他们的晚辈在认知/行为表现上不尽相同。所幸,一份稍早的研究针对信任感的年龄差异提供了神经科学上的佐证,也就是说,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老化现象的确与信任感的变化脱不了干系。

在去年发表的这份报告[2]中,研究者进行了两项主要实验。第一项实验要求受试者将照片中的人区分为三类:可信赖、中性、不可信赖。研究者发现老年人与年轻人都可以成功地指认出可信赖与中性的人,但对于那些看来不可信赖的人(照片中的人出现奸笑的表情、游移的目光,或后倾的身体等),老年人对于种种可疑的线索却显得较不敏感,也更容易将其视为可信任与可亲近的。

第二项实验则进一步要求受试者评估照片中人的可信度,并同时接受脑部的扫描。当年轻人看到某张不可信赖的照片时,其前脑岛区域出现明显的活动迹象,而脑中的这个部分一般认为就是所谓“直觉”的来源,其可协助我们诠释他人的可信程度与评估社会情境中的潜在风险或利益。有趣的是,当某张不可信赖的照片呈现在眼前时,相同的脑部区域在老年人身上却未见任何反应。

因此,老年人似乎倾向于忽略负面线索,而多以正向(但可能不尽正确)角度去体验周遭的人和事物,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正向偏误(positivity bias)。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主张,人到晚年会将和他人建立紧密的情绪性连结视为有生之日的首要目标,而信任他人无疑是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他人采取正面的重新评价也让老年人更容易信任他人,并更愿意向他人请求协助,以化解生活上因机能衰退所带来的种种不便,如此一来,信任他人也算是一种促进老年人调适晚年生活的应对策略。

但不幸的是,正向偏误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让老年人更容易被诈骗集团锁定。不但陌生人不可尽信,美国的相关统计显示,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财务诈骗事件,有近半数的加害人就是老年人的照顾者或让老年人视之为朋友的人[注]。

所以切莫一味责怪受害者。当身边的长者遭遇骗局时,千万不要暴怒而骤下结论:“老人家就爱贪小便宜!”事情远比你想的复杂得多。其次,也期待有心人能尽早投入设计相关的手册、网站或介入活动,协助老年人更容易地侦测出可疑的线索,以便判断何时必须提高戒心。

原文发表于PanSci,作者银发心理科普知识推广,转载时部分文字由修改。

注:For the Old,Less Sense of Whom to Trust.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5,2012]

参考文献:

[1]Li,T.,&Fung,HH,(2013). Age differences in trust:an investigation across 38 countries.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68(3),347–355.

[2]Castle,E.,Eisenberger,NI,Seeman,TE,Moons,WG,Boggero,IA,Grinblatt,MS,Taylor,SE,(2012). Neural and behavioral bases of age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of trust.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9,20848-20852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