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34:相持阶段第一场大胜,随枣会战-上(5/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四(新抗战系列之五十五)

汤部甚至还有少量防毒面具和一些山炮野炮,只是数量很少而已。

这个所谓的李岳嵩团实际只有2个营兵力,武器更是极差。

当时桂军武器已经很烂,一个连只有1,2挺捷克式轻机枪,一个团几挺重机枪,几门迫击炮而已,主力团有时候还会有1,2门老式山炮或者平射炮。

就这种装备,桂军在军阀部队中也是差的,没想到川军更烂十倍。

李岳嵩团没有一挺轻机枪,也没有一门迫击炮,步兵手上只有步枪和手榴弹。而且所有步枪全部是四川成都兵工厂土造79步枪,这种步枪使用的钢材非常差,制造工艺粗糙,导致整枪性能也不好,射程近,故障多,一些子弹出膛到200米外就不走直线。

手榴弹也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弹,而且数量还严重不足。

整个团的重武器,就是4挺马克西姆重机枪,还都是20年前四川军阀混战时候从国外购买的。目前已经老得掉渣,就这样,这些重机枪还是当做珍宝保存下来的。

因为它们是可怜的川军唯一的火力支柱,为了保存这4挺机枪,川军牺牲了不少战士。

梁津旅长看到川军这种样子,心中早已凉了,他对李岳嵩团长说:我的刘团已经苦战五昼夜,正希望贵部来接替,给他们休息片刻。但刘团阵地正面很宽,你部又只有两个营,恐怕是不够分配的。而且你部也没有轻机枪和迫击炮,刘团精心修建的机枪掩体和迫击炮掩体,不适合你们使用,怎么办?

李岳嵩团长听到这种怀疑的口气,一点也不惊讶,他沉着的说:请旅长放心,我们这一团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两个营,而是一个完整的师。经过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四个战场的转战后,全师活下来的就只剩两个营了。别看我们兵力少,装备差,官兵都是经过考验的,个个沉着勇敢。您说阵地不合我们使用,我们可以立即修改。

梁津旅长为李岳嵩团长所感动,问:那你们现在最需要什么。

李岳嵩团长毫不思索的回答:七九步枪子弹和手榴弹,我们现在一个人就十几发子弹,2个人一枚手榴弹,弹药太缺乏了。

梁津旅长赶忙急电覃连芳军长,紧急拨给李岳嵩团长步枪子弹十万发,手榴弹二百箱。

其实当时84军的弹药也相当缺乏,覃军长却还是同意了,他命令骑兵紧急把弹药送到一线。

于是,梁津旅长又命令刘团继续坚持了1天,到晚上由川军李岳嵩团接替阵地,刘团退到后方二线阵地休整,将伤员送到后方,同时补充弹药。

李岳嵩团当晚接过阵地以后,第二天天还没亮,就跟日军激烈接触。

日军继续以前的打法猛攻李团,李团刚刚打了半天,4挺重机枪中的2挺就被日军步兵炮击毁,另外2挺由于日军冲锋过于猛烈,几乎不停止的开火,几个小时后,这两挺老掉牙的机枪先后出现故障,不能射击了。

这样一来,川军唯一的所谓重火力,全部丧失。

就是到了这个地步,川军也是很坚定的。

由于没有中远距离的武器,他们在中远距离不开枪,等到日军进入200米内才用步枪射击。

可惜,步枪火力实在太弱,对日军杀伤很小,反而引起日军机枪还击。

到最后,川军干脆连步枪也不怎么打,直接等到日军进入50米内,投掷大量手榴弹,然后直接冲过去挥舞大刀肉搏(没有刺刀,只能用大刀)。

川军虽然勇敢,毕竟兵力太少,仅仅坚持二天二夜,就伤亡殆尽。该团所有连长全部殉国,余部仅剩2个连。

梁津旅长看到川军打的如此惨烈,处于保护友军的考虑,他命令川军赶快退下来,再次让残破不堪的刘团上去顶住。

经过这样惨烈的数日激战,桂军正面徐家河以东阵地才被第3师团突破。

日军也伤亡数千人,桂军正面阵地日军留下众多尸体。

*汤恩伯傻不愣登在一线硬顶*

桂军打的惨烈,中央军汤恩伯31集团军比桂军还要惨烈一倍有余。

在日军向桂军阵地全面进攻的时候,汤部85军刚刚赶到桂军后方约20公里处。

经过两日激战,桂军正面部分阵地已经被突破。兵团司令李品仙在征得李宗仁同意下,紧急命令汤恩伯集团军立即南下,协助桂军防御。

当时汤恩伯还在南岳军官训练团担任团长,负责培训敌后游击队干部的事情。

在接到随枣会战开始的报告以后,立即请假返回一线指挥。当时训练团学员和副团长叶剑英都去同汤告别,叶剑英还祝汤旗开得胜,杀尽倭寇。

在汤回来之前,31集团军暂由13军军长张轸负责指挥。张轸接到李品仙的命令以后,立即向汤恩伯请示。

汤恩伯命令13军和85军立即南下进攻,但汤部刚刚进入一线,尚且立足未稳,就立即遭遇日军第3师团大举进攻。

汤恩伯31集团军的13军第89、第110师先后遭受日军迎头攻击,汤部随即固守高城镇附近的主阵地。

同冈村宁次预计的相同,汤恩伯果然被日军的进攻激怒,他们立即调动13军主力全线反击,协助桂军防御。

两军在高城镇附近激烈交火,因为桂军是守,汤部是进攻,所以汤部战斗更为激烈。

汤部13军110师328旅655团,656团协同,早在5月2日就开始进攻,他们通过夜袭击毙日军400多人,并且集中8门迫击炮轰击,全歼三家寨日军,连续占领了清水岭,三家寨等数个据点。

日军随即反攻,两军在数十公里正面全面对攻,一个阵地一天往往反复争夺几次。

日军苦战5日,高城镇阵地先后易手6次之多。

最终日军在坦克部队的配合下,并且释放毒气,才占领了塔儿湾、高城一线。

当时和汤部一同坚持的桂军梁津旅长回忆日军的毒气弹道:敌人再次被打退后,再次猛烈炮击。奇怪的是,此次炮弹的爆炸声很小。下午旅部的炊事员送饭上来,一线官兵抓紧时间吃饭,我也亲自去阵地查看。突然看到不少官兵呕吐不止,我还以为是炊事员炒菜时候误用了桐油,正准备派副官去追查,突然卫兵冲过来汇报,日军用了毒瓦斯。

我赶紧命令卫兵拿我的防毒面具,但已经来不及了。我跟官兵一样,剧烈呕吐流泪,突然之后,鼻孔到胃部全部火辣,痛如火烧一般。还是日军使用的是催泪瓦斯,不是致命的窒息性瓦斯。我命令官兵立即离开低洼的阵地,因为瓦斯比空气重,同时用湿透的面巾,涂以肥皂蒙面,可以缓解毒瓦斯的威力。到了第二天,日军又用瓦斯桶,通过风力吹过来大量毒气,我军官兵晕倒很多,被迫将他们抬到二线治疗。但是这些官兵异常勇敢,一旦苏醒过来,立即要求回到火线。

战至6日,此时汤恩伯已经回到一线,他根据日军进攻的情况,立即调整的部署,命令110师,89师,91师,193师各一部,迅速从南北夹击突入31集团军阵地的日军,主攻日军侧后。

汤这一手相当厉害,已经杀入汤部十几公里的日军,在侧翼遭遇夹击以后,深恐补给线被切断,狼狈不堪,被迫放弃已经占领的阵地后撤。

经过一日激战,日军第3师团第5旅团伤亡1000多人,仅仅遗留在31集团军阵地前的尸体就有800多具。

由于此时信阳出发的右翼日军第3师团1个旅团,被桐柏山区复杂地形影响,前进缓慢。

冈村宁次见汤部主力已经被第3师团吸引住,他等不及右翼包抄完成,下令正面攻击的第3师团立即分兵一部以主力4000多人猛攻汤部北面的天河口,进而妄图北上占领桐柏县,切断汤部北撤路线。

汤恩伯调动85军主力第4师和第23师迎面拦截,两军激烈交手。

汤部第4师在最前线,该师是汤军主力,装备最好,仅仅师直属部队就有82迫击炮营和37坦克炮炮连,20毫米机关炮连等。

两军在8日激烈交手,伤亡都颇重。

日军调动30多辆坦克为先锋,猛攻中央军阵地。此时汤部的37毫米德制反坦克炮发挥了威力,连续击毁了6辆日军坦克。

只是由于汤部的反弹坦克炮也仅有几门,实在无法对付各条战线的日军坦克。

其他战线的31集团军官兵无奈,只能采用老办法,使用步兵带着集束手榴弹组成敢死队上,又摧毁了几辆日军坦克。

日军进攻不利,双方逐渐僵持,日军没有能够占领天河口,也就无法从这里占领桐柏,切断汤部北撤路线。

表面上似乎汤部已经击溃正面进攻的日军,桂军也能勉强支持,日军进攻并没有太多成效,实际上危险已经迫在眉睫。

经过一周多的激战,第3师团伤亡颇大,估计最少死伤3000多人,但成功的将汤恩伯集团军吸引到这一线,达到了作战的目的。

其实日军此时已经从左翼,右翼高歌猛进,而且都相当顺利,这就是汤恩伯所不知道的了。

汤部表面上似乎丝毫不占下风,实际上是极为危险的,正处于冈村宁次的合围计划中。

奇怪的是,直到此时,李宗仁仍然没有把日军试图合围汤恩伯集团军的计划,告诉汤恩伯,而是告诉的自己的子弟兵桂军李品仙。

眼见日军两翼合围部队速度极快,左翼日军已经在8日占领枣阳,切断汤部和桂军向西后方撤退的路线,而东面和南面又都是日军,只剩北面一条路。

而右翼日军此时也出动第3师团29旅团从信阳向桐柏出发,并且在8日已经占领桐柏附近的吴家店,祝林等地,距离桐柏仅有10几公里。

虽然桐柏一线都是山区,但按照日军推进速度,最多再要3,4天就肯定可以占领桐柏。

一旦桐柏被占领,汤部北面撤退路线就几乎被封死,恐怕难逃一劫了。

鉴于如此的危急情况,李宗仁终于下达了撤退令。

他在7日下令,让桂军和中央军向桐柏山区撤退,放弃随枣公路一线的防线。

并且命令,如果实在不行,桂军85军可以放弃撤退到桐柏山区,而向日军尚未占领的西北面河南境内的唐河,白河以西撤退,中央军31集团军则向西面的河南省新野撤退。

可是,这一命令又出了大问题。

李宗仁此时左右为难,由于之前没有告知汤恩伯日军的战役计划就为围歼他的集团军。

此时如果把实情告知汤,日军此战目的就是为了歼灭他,而李宗仁又一直把汤部放在一线,不顾他们的死活,汤恩伯必然极为愤怒,甚至会翻脸。

于是,李宗仁也就没有说明撤退的真正原因,仅仅说是因为日军向天河口进攻,试图包抄汤部北撤路线,所以汤部必须撤退。

这一下,就让汤摸不着头脑。

在汤看来,日军虽然集中4000多兵力进攻天河口,但汤部2个师已经成功阻击了日军的推进。

那么,为什么汤部要擅自放弃固若金汤的天河口撤退呢?这显然是违背一般军事常识的。

况且现在汤部各军已经和日军胶着在一起,撤退谈何容易。稍微有差池,说不定就在日军追击下全军崩溃(就像后来桂军的撤退一样)。

所以,汤恩伯接到这个命令以后,完全莫名其妙,他认为现在还没有到撤退的时候,决定先打一打再撤退。至少要把当面日军击退了,这样撤退也从容一点。

就在汤恩伯莫名其妙的时候,日军在8日占领枣阳,并且骑兵旅团向唐河突进,实际上已经完全切断了李宗仁命令汤部西撤新野的路线。

李宗仁所谓不得已可以西撤的命令,已经不可能执行了。

此时,李宗仁也急了。如果中央军精锐31集团军在随枣一线被全歼,那么蒋介石的脸上自然是非常难看的。

李宗仁此时耍了一个小聪明,他在8日直接电告蒋介石,大概意思是,左翼日军突破我军防线,试图包抄我军退路,所以命令汤恩伯集团军和桂军以桐柏山区为寄托,逐步向北转移,脱离日军的包围。

其实,如果李宗仁早这样对汤恩伯说,汤怎么可能不撤退呢?

现在李宗仁告诉蒋介石这番话,他的意思很明白。我已经告诉汤恩伯要撤退了,现在是他自己不撤退,将来如果他被歼灭了,跟我没有关系。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汤部尚且没有撤退的情况下,李宗仁为了保护桂系子弟兵,依然命令桂军85军全线撤退。

于是85军3个师于7日放弃阵地,向北方撤退。

由于85军本来也跟日军在激烈交火,现在撤退又谈何容易。

桂军此次撤退很乱,而且速度很快。

由于伤亡很大,加上撤退组织较差,被日军一追击,全军秩序出现大混乱。

各部抢先向北退去,根本没有互相掩护一说。

加上桂军通讯联络本来就差,在撤退途中,几个师居然都互相失去了联络。

谭连芳军长的军部一路退到鄂豫交界的吴王店,只联络到173师,另外的174是和175师都不知去向。

当时谭连芳军长愁眉不展:不知道这两个师能否成功撤退出来。我们不要走,在这里等他们。

但日军当时突进很快,吴王店并不安全,在参谋长的力劝下,谭连芳勉强在当晚撤退到河南境内的刘博士店,就再也不肯走了。

173师师长钟毅出于好意,说自己留下收拢174师和175师,让军长先走。

谭连芳却突然大怒:你走你的,我不走。

其实这样并改变不了桂军撤退混乱的现实。

大家可以看到,桂军实际已经全线撤退,那么随枣地区仅剩汤恩伯31集团军,正面有日军第3师团4万多人,侧后还有日军不下7万之众,而且日军包围圈就要形成,正是万分危急。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