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34:相持阶段第一场大胜,随枣会战-上(2/5)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四(新抗战系列之五十五)

冈村宁次的小算盘

冈村宁次得知31集团军到达第五战区以后,立即结束南昌会战的扫尾工作,准备全线攻击第五战区。

冈村宁次认为,第五战区的桂军,西北军虽然有一定战斗力,但相比汤恩伯第31集团军来说,仍然有一段差距。

此次的对第五战区的随枣会战,务必歼灭第五战区主力,而并不是占领第五战区的地盘,其中一定要歼灭的部队就是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

在冈村宁次看来,只要歼灭了汤恩伯31集团军,第五战区余下部队不足为惧,假以时日可以轻松消灭。

这里,就说明了冈村宁次这个老狐狸的厉害之处。冈村宁次在中年时代,在孙传芳新直系部队里面做顾问,对湖北,江西,湖南的方方面面都相当熟悉。

他仔细分析局势,对南昌和对随枣采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战术。

打南昌,冈村宁次用的是闪电战,击溃战,以重炮首先击破国军外围的修水防线,然后使用100多辆坦克装甲车高速突破,抢在国军援军到达之前占领南昌。

因为冈村宁次认为国军在南昌的防御像一个核桃,只有壳子很硬,里面很软,而且空间大。

国军将主力集中在修水防线,另外一部驻扎南昌,在修水防线到南昌之间没有驻扎重兵。

这是因为国军指挥官薛岳认为目前第九战区兵力不足,要兼顾江西省和湖南省,其中显然湖南省比江西省要重要的多,将主要兵力放在湖南境内,包括74军。

薛岳按照武汉会战期间,日军前进速度和攻击强度来估算,修水防线至少能坚持3到4天,所以这段时间内可以将湖南和浙江的国军部队调到南昌一线,同日军决战。

冈村宁次针对薛岳的想法,采用了一个新式的打法。他首先集中高达300门重炮,配合4个师团重兵,猛攻修水防线。这是前所未有的炮兵大规模参战,当时参战炮兵和步兵几乎达到1:1。

国军修水防线的大炮(非重炮)仅为日军二十分之一,根本无力抵抗,加上日军大量使用毒气弹,短短一天之内,修水防线就被日军突破。

在修水遇到日军的同时,薛岳已经开始调兵遣将,按照日军步兵的前进速度,援军赶到虽然迟了一些,但南昌还是可以守住的。

可是,冈村宁次再次意外出招,他使用100多辆日军坦克加上一个装甲汽车运输的步兵大队单独作战,编组为机械化突击军团。在修水防线刚刚被突破以后,日军装甲突击军团立即高速突进。

这也是后来德军在二战中闪电战的标准战法,区别是,冈村宁次早了德军1年多使用。

在当时,这种作战方法不但国军没有听说过,就连英美法军事高层也没有听说过。

于是,日军装甲部队高速突进,在2天之内就已经占领了从修水到南昌之间的几个重镇,并且威逼南昌。

当时国军主力还没有增援到南昌,如果此时同日军在南昌决战,就是一支支国军部队补充上来,被日军集中兵力一个个吃掉。

鉴于这个现实,薛岳被迫放弃南昌决战,以保存现有实力,除留下一部防御南昌,迟滞日军以外,余部总撤退,放弃了南昌。

可以说,冈村宁次这一手耍的很漂亮。

不过,冈村宁次此战仅仅是占领了南昌,迫使国军后撤100多公里而已,并没有歼灭国军主力。

随后元气尚存的国军发动南昌反击战,将日军分割包围,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对付随枣地区的第五战区,冈村宁次认为不能采用南昌的办法。

打南昌这样打,是因为国军布防分散,有空隙可乘。而且从修水到南昌之间距离不过几十公里,地形并不复杂(赣北平地多),便于装甲部队短时间突进。

第五战区所在区域地形复杂,山地很多,而李宗仁在各地依靠复杂地形设防,如果仿效南昌一样从正面突破,然后占领随县枣阳,是相当困难的。

而且就算占领这两地,也不能改变第五战区威逼武汉的事实,因为周边还有上百公里的国军防线,总不可能全部占领。

所以,冈村宁次认为,对付第五战区,必须改变战术,以歼灭其有生力量为主。如果第五战区的主力被歼灭,那么李宗仁自己就会主动撤退,收缩防线,这样武汉地区的日军也就安全了。

当时情况对冈村宁次并不是十分有利,南昌会战刚刚结束,日军使用101,106,6,27师团10万大军闪击占领了南昌。薛岳的第九战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却并没有死守,而是保存了战区主力,全线撤退,放弃了孤城南昌。国军会战伤亡仅有2万人不到,并没有伤筋动骨。

换句话来说,第九战区仍然具有主动进攻南昌和日军九江基地的能力,这对日军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当时冈村宁次的11军下辖7个师团又1个旅团,兵力似乎很多,但用于卫戍周边几个省这么大的区域,并且还要对付国军三个战区,兵力是不够的。

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写道:根据我方现有兵力,如果出动主力进攻敌军第五或者第九战区数量优势的敌军,皇军就必须出动总兵力至少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三的部队。如果少于这个数目,则在总战斗力上不能相对敌军占绝对优势,无法完成战役目标还是其次,更有可能遭遇敌人重创。但如果出动这么多兵力进攻,那么就必须在后方抽调大量防御兵力到进攻一线,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放弃大量后方卫戍的据点和地区。这又给后方敌军部队创造很大的机会,他们会乘机攻击我军占领区。这真是左右为难,捉襟见肘啊。

好在,武汉会战之后,由于冈村宁次不断向日本军部要求支援,日军从后方勉强增援来了2个师团,也就是乙种师团的第33师团和第34师团。

这两个师团战斗力比甲种师团要弱,但武器装备基本跟甲种师团一样,远远强于国军,用于防御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冈村宁次得到这两个师团以后,则可以抽调2个甲种师团用于进攻,兵力大为好转,具有一定的机动兵力。

不过冈村宁次很清楚,如果日军再占领一大块地区,这两个师团的所谓机动兵力,也就泥牛入海,瞬间看不出了,所以兵力还是不足的。

所以,冈村宁次发动对第五战区的随枣会战,不管他是否愿意,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千万不能陷入持久作战,而且不应该随意占领国军战略意义不大的地盘。

道理也很简单,他现在用兵是割肉补疮,孤注一掷,如果陷入持久战,一则,冈村宁次再没有多余援军可用,现有部队只会越打越弱,作战越长,对他越不利。二则,国军在大别山等地这些敌后驻有重兵和大量游击队,正规敌后武装。日军后方空虚,这些部队肯定会主动进攻。

目前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在敌后一个县城往往只驻扎一个联队到一个大队兵力(3000多到1000多人),而周边国军和其他抗日游击队基本都有近千人,数千人,甚至还有上万人的。

这些日军本来就是战战兢兢,有的驻守日军连县城都不敢出。如果再抽调大量部队去进攻,县城只留下一个大队甚至一个中队,那简直就是自身难保,甚至一不小心就被连锅端了。

综上所述,精明的老鬼子冈村宁次制定了以闪电战歼灭第五战区主力,却不在乎占领国军地盘的总计划。

冈村宁次此次的计划非常厉害,甚至可以说是阴险,而且大胆。

他在制定计划之前,不但仔细研究第五战区作战部队的情况,随枣地区的地形地貌,天气情况,甚至还仔细研究了国军统兵大将的性格和心理(汤恩伯)。

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日本人那种精益求精,做事认真仔细的精神。

冈村宁次在回忆中写道:此次计划极为大胆,这一点我也非常清楚。但以我方兵力的劣势,想要获得决定性胜利,就必须冒险,别无他法。好在军部高层也没有反对。

冈村宁次的计划是什么呢?

他采用的是中央突破加两翼合围的战术,这也是苏德战争期间,德军歼灭数百万苏军所采用的战术。

所谓中央突破加两翼合围,就是以一部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术,吸引敌军主力迎击,同时以机动性较强的部队采用大范围穿插的方式,从敌军的两翼包抄,切断敌军的退路,增援通道,补给路线,最终将包围圈内无法撤退也无法作战的敌军全部歼灭。

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翼合围战役,就是苏德战争期间的基辅战役。50万德军利用步兵部队中央突破,装甲部队两翼合围的战术,一举将85万苏军歼灭70万人,全歼了苏军4个集团军,重创1个集团军,全歼苏军43个师,德军仅仅损失15万人。

这种战术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冈村宁次具体的部署为:

首先命令战斗力强悍,兵力高达4万的甲种第3师团主力负责从正面突破,正面攻击随枣一线的国军,吸引国军主力集结在随县一带。

由于中央突破只是为了吸引国军主力的注意,冈村宁次特别命令第3师团进攻不要用尽全力,尤其不要一次投入太多兵力,要留有余地,让国军感觉日军兵力有限,可以反攻获胜。

第3师团早在1873明治六年就建立,又称为名古屋师团,是日军师团中历史最悠久的师团,参加过日军历史上每一次战争,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西伯利亚出兵、山东出兵等。

该师团还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是声名狼藉的屠夫师团。

冈村宁次特别命令第3师团的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必须首先进攻汤恩伯集团军。藤田进奇怪的说:我们不是要围歼汤恩伯集团军吗?如果我们主动进攻,打草惊蛇,汤率部全军撤退怎么办?

冈村宁次哈哈一笑说:那是你不了解汤恩伯此人。我跟汤君有过几次接触,他也是我们大日本帝国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此人能力很强,善打硬仗,我对他很钦佩。更重要的是,汤君性格强悍,富有进攻精神,在徐州会战就是一个好例子,他的进攻导致我军两个甲种师团崩溃。我深知此人性格,所以如果我军主动进攻汤部,汤绝对不会随意撤退,而是会迎头痛击我们,这样一来,我们就吸引住他了。

藤田进将信将疑,最终还是执行了冈村宁次的命令,事实证明冈村宁次的判断完全正确。

至于两翼合围的部队,更是相当强大。

显然中央突破的部队是次要的,两翼合围的部队才是主要的。

两翼分为左翼和右翼,其中以左翼为作战的主力。

左翼,冈村宁次调动以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两个师团约7万重兵,从南往北进攻,切断国军南面和西面撤退路线。

13师团和16师团也是老萨经常说到的两个师团,他们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的战役。

东史郎就是16师团的一个班长。

这两个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甲种师团,战斗力都是很厉害的。

现在它们的师团长分别为:荻洲立兵中将,中岛今朝吾中将。这两个老鬼子也是在中国打了多年仗的,都是熟悉中国战场的人。

由于两翼合围需要很高的机动性,冈村宁次怕这两个步兵师团不能有效完成任务,特别派遣其骑兵第4旅团参与左翼作战。

日军骑兵旅团在关内数量极少,而且大部分是编制有大量空缺,而骑兵第4旅团却是一支装备精良,兵员充足的生力军,而且机动性远远超过步兵部队,毕竟是骑马作战的。

骑兵第4旅团本来是关东军的一份子,常驻东北的海拉尔地区。侵华战争开始以后,骑兵第4旅团调入关内作战。

骑兵第4旅团的目的是发挥他们的机动性优势,在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外围穿插,形成第二层包围圈,从而彻底截断国军向南面和西面的撤退路线。

冈村宁次认为,只要两层包围圈形成,里面的第五战区部队插翅也难飞,必将全部被歼灭。

右翼,以北面信阳地区第3师团的第29旅团在重武器和空军配合下,从东往北突进,切断国军向北撤退路线。冈村宁次知道这一线国军兵力很少,而且都是装备低劣的川军部队,所以用一个旅团的兵力就足够了。

当然,冈村宁次设想的没错,右翼日军后来作战非常顺利,只是在最后阶段出了问题。这不怪冈村宁次,只是李宗仁用兵比他还要厉害一筹,这点就是冈村想象不到的了。

一旦包围圈完成以后,日军各部立即在空军和坦克部队掩护下,全力收网,务必歼灭包围圈内的国军,尤其是汤恩伯第31集团军主力,完成会战部署。

可以看到,冈村宁次的计划非常毒辣,也非常实际。随枣地区面积并不大,从日军第13师团和第16师团出发的钟祥到国军后方枣阳(内层包围圈),也不过只有100公里,以日军陆军一天战斗行军40公里来说,也仅仅需要最多3天时间,所以日军穿插包抄并不需要太多时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国军指挥高层反应稍慢,就很容易被全军包围,难逃被歼灭的命运了。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