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133:功败垂成的南昌反击战(2/4)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一百三十三(新抗战系列之五十五)

进攻南昌的部署

薛岳得到第32集团军以后,心里相对比较有底,他共动用了4个集团军、8个军、22个师。

表面上很强大,其实其中3个集团军都是刚刚经历过南昌会战的,伤亡不轻,战斗力大减,只有32集团军兵力充足,战斗力比较强。

薛岳的部署主要分为三路

1.主攻的为上官云相的第32集团军,该集团军出动3个满员师从南向北进攻南昌。因为害怕兵力不足,薛岳逐步给他增加了3个师,总兵力最终为6个师。

其中第26师,第79师,预5师都是32集团军的原有部队,79师是29军的看家部队,它本来是浙军第6师,战斗力很强,也特别熟悉华东地区的地形地貌,当时的师长是段朗如。

26师则原本不属于29军,它是一支川军部队。川军一般战斗力不强,26师却不弱。该师在淞沪会战中,坚守阵地,拼到最后一个人,最终全师仅有100多人突围,几乎全军覆没,却杀伤了数千日军。

战后蒋介石对26师非常赞赏,特别拨款给人帮助它重建。重建后的26师又在武汉会战的马当战役中死守湖口,最终伤亡超过三分之一,所以也是能打硬仗的。

剩下的预5师就弱了,他本来是江西保安团,一直在鄱阳湖边负责水面警戒。之前该部队没有参加过正规作战,由于此次进入江西作战,需要熟悉本地的部队,就将该部队扩编为师,担任引路前导。

虽然不是正规军,但预5师基本都是江西人,目睹日寇在赣北老家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全师上下充满仇恨,要为乡亲们报仇,所以该师士气很高,战斗意志也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预5师的装备居然相当不错,这要感谢49军军长刘多荃了。刘多荃在淞沪会战以后,因为伤亡过大,申请预5师归入麾下补充损失,当时蒋介石同意了。刘多荃的49军原本是张学良的卫队师,装备最为精良,而且有很多存货。预5师全体官兵几乎空着手来了以后,刘多荃立即拿出私下的存货武装了该师。结果该师步兵全是精良的捷克式步枪,每连六挺捷克式轻机枪,每营配有重机枪连,团有迫击炮。稍后蒋介石将预5师调到第三战区堵缺口,刘多荃就这样吃了一个哑巴亏。

原属29军的3个师就已经很乱了,新增给32集团军的3个师就更乱了。具体为16师,102师,预10师,他们来自各个系统,战斗力有高有低。

16师是老湘军部队,属于何健麾下,颇有战斗力,但装备较差,而且作为军阀部队往往不服从上级命令。在淞沪会战中,16师在战斗中伤亡惨重,战功也不错,只是最后期间,16师没有等到上级下令撤退就擅自开拔,放弃现有阵地后撤,最终被蒋介石下令将师长撤职。

预10师同预5师一样,只是他们是浙江省保安团编组的,没有参加过正规作战。预10师的优势是全师都是浙江人,所以对浙赣一带地形比较熟悉,是地头蛇部队。

102师则更有问题,他是原来的黔军王家烈部。黔军是国军中战斗力最弱的部队,又是著名的双枪兵,装备更是最低劣的。该师战斗力一向很弱,师长为原来王家烈的大将柏辉章。之前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徐州会战中,102师也是拼了命打了,但战斗力确实太弱,1个团只能顶得住日军1个营。全师参战时有7000多人,退到南京时候仅剩3000多人,徐州会战之前补充到7000多人,战后又仅剩2000多人,连柏辉章的弟弟柏宪章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所以102师在后来的战斗中,上官云相只敢让他们作为预备队,不敢放在第一线使用。

花絮:遵义会议就是在柏辉章的别墅召开的,柏辉章本人在1949年率部起义投靠解放军。但1952年被定为反革命,随后被枪毙。

可以看到虽然编号有6个师之多,但真正比较有战斗力的为79师,26师和16师,其它3个师不是没经验,就是没战斗力。

这样整个32集团军所属部队虽然不少,真正可用的不多。

侧翼攻击为二个集团军又一个军,滇军第1集团军高荫槐部(下辖2个军共5个师),中央军第31集团军第74军俞济时部(该集团军只有1个军,下辖3个师),他们从西往东进攻。

第1集团军负责占领靖安,奉新,击溃106师团,然后务必同时切断永修,乐化的南浔铁路,阻挡九江地区的日军援军。

而74军则务必短时间内占领南昌西面重镇高安,然后立即逼近南昌,和32集团军左右夹击。

之前伤亡较大的东北军刘多荃49军担任总预备队,负责随时支援74军或者第1集团军,该军下辖2个师。

第三路是川军王陵基集团军,下辖3个军6个师,负责反攻离南昌较远的武宁县城,牵制战斗力强大的第6师团,让其无力增援南昌。(第6师团在后来无心增援南昌,同川军对峙了2个多月,互相只有小规模冲突,川军也算完成了任务。)

当时薛岳曾经仔细研究过如何反攻南昌,并且派出大量侦察兵渗透进入南昌城内和附近日军阵地。

果然不出他所料,日军101师团和106师团都是吃过国军大亏的部队,他们同之前的日军师团都不同。

一般来说,日军甲种师团作战比较狂妄,他们很少做防御部署。

用林彪的话来说:敌人轻视中国军队,成了习惯,便由骄矜而疏忽,不注意侦察警戒,不爱做工事。打起仗来,先让飞机和大炮显神通。未到猛攻时,他们步兵连阵地也不爱占领,只隐蔽在沟里休息。

之前国军多次偷袭轻敌的日军,比如武汉会战的第6师团因为傲慢,开始没有做防御部署,就被国军各种突袭打的人仰马翻,每作战一周必须休整一个月,以蜗牛速度前进。到了后期,第6师团每到一个地方立即就修建简易工事,也是被打怕了。

但此次101师团和106师团刚刚站住脚,就深恐国军反攻,立即修建了相当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这在之前也是极少有的。

当时101师团,106师团固守南昌,奉新,安义,靖安,高安以及南浔铁路上几个要点,兵力收缩很厉害,并不分散。在这些据点上,日军除了利用原有国军部分阵地以外,修建了大量土木工事,而且外围全部拉上铁丝网。

其中尤以南昌城外的工事最为完善,并且在城中布置大量重武器。

日军前进机场也推进到南昌机场,可以给予及时又准确的地面援助。

薛岳知道按照日军这样的准备,国军占领南昌的难度很大,那么目前无非两种方法作战。

第一就是强攻,薛岳认为可以将第九战区全部火炮集中起来使用,交给74军或者上官云相的32集团军,一举攻破南昌城。

但这个显然不切合实际,第九战区本来在赣北只有两个炮兵部队,一个是机动炮兵团,有各种乱七八糟火炮30多门,放在后方奉新准备决战使用。没想到日军利用坦克部队高速突进,仅仅一天时间就攻入奉新。而机动炮兵团的火炮基本都是用马拉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处可逃,只得将火炮全部炸毁。这样机动炮兵团也就不存在了。

另外一个是苏联援助的76毫米野战炮兵营,仅有10多门苏制火炮。此次南昌会战中,由于苏制炮兵营在修水河一线,阵地被突破以后,日军坦克和骑兵长驱直入,将国军炮兵远远甩在后面。苏制火炮相当笨重,根本无法有效撤退,最终被迫炸毁了几门,将其他几门推入山区躲避,目前可以作战的仅剩几门火炮。

日军两个师团自己的100门火炮,足以轻松压制国军集中起来的全部炮兵。

况且,薛岳认为目前日军完全掌握赣北制空权,炮兵部队一旦集中起来,怕是只有几十分钟就会被日军空军定位消灭,很难有效作战。

第一种方法不行,看来只有第二种了。

所谓第二种,就是突袭。

显然,国军10多万人想要避过日军耳目偷袭根本不可能。

所谓突袭是以一部正面强攻,由32集团军秘密度过抚河,以闪电战术猛击南昌附近的日军,造成其混乱,然后高速突进。

当时抚河距离南昌还不到20公里,如果日军一乱,32集团军急行军只需要1个小时就可以杀到。当然想要日军彻底混乱,光靠上官云相部正面强攻,是不可能的。

薛岳提出,同时派出一部化装成平民混入南昌城,然后里应外合一起夹击,这样事半功倍。

混入的部队至少要有1个团,而且必须是精锐团。

本来1000多人国军想要混入南昌城内谈何容易,更别说还要带着武器。

但南昌的老百姓都是支持国军的,同时南昌城内还有一些潜伏的抗日组织,有的还混入维持会伪政府,他们都可以帮忙,估计不可能穿帮。

薛岳兴奋的认为,南昌日军目前部署根本没有考虑城中被突袭这种情况,城内基本是极为空虚的,日军全部防御在南昌城外工事里面。

这个团一旦从南昌城内攻击,加上上官云相部从正面强攻,日军必然张皇失措,城内的重炮和飞机也会被全部击毁,巨大的弹药库也被毁坏,这样日军重武器就全失,打下南昌是非常有把握的。

只是这种打法的前提是首先要打到南昌城附近,如果上官云相部远离南昌城,一切就免谈,那个团如果过早起兵,在日军上万部队夹击下,估计也很难幸存。

所以一旦开战,务必短时间内逼近南昌。

显然,第一种方法不可取,第二种方法虽然有可能获胜,但是有一定风险。

不过,此时蒋介石既然下达命令,也就无法多考虑了,最终薛岳决定使用第二种方法,并且在4月22日发动全面的进攻。

虽然101师团和106师团已经做了完整的防御部署,但他们也根本没有想到国军敢于大规模全线进攻他们。

西路进攻的74军和滇军

日本军部对国内民众的宣传是武汉会战已经歼灭蒋介石军全部主力,蒋军剩下一点部队只能苟延残喘,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

而日本军官和士兵则对国军的认识深刻得多,这都是来源于实战的经验。他们认为国军远没有被消灭,仍然有强大的战斗力。但他们也绝没有想到,国军能够以10万大军主动进攻日军重兵固守的大城市,这在侵华战争到1939年4月来说,还没有这种先例。

之前台儿庄战役打的是个大庄子而已,兰封战役攻击的兰封城不过是个县城。

所以,此次日军并没有提防,在22日被攻击以后,日军一开始乱了阵脚,但很快就稳定下来。

三路国军中,西路推进的相对比较顺利。

西路国军第1集团军以第60军第184师和第58军新10师进攻奉新,以第58军新11师监视靖安日军;以第74军主力进攻高安,以第74军及第49军各一部北渡锦江,进攻大城、生米街。

其中战斗力最强的自然是抗日铁军74军。74军负责攻打南昌西部军事要地高安,接着从西边夹攻南昌,同时切断南昌以北的铁路和公路运输。

高安,位于锦江北岸,距南昌约60公里,为赣北丘陵之间一小冲积平原,在军事上极为重要;高安附近的锦江为赣江支流,发源于宜春市慈化山区,流经高安境内约78公里。

锦江流域在高安形成一个通道,形势上与南昌正面相接。

所以,高安扼守南昌西边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南昌会战的第一阶段,74军就曾经同日军反复争夺高安,两次易手。

最后由于南昌被日军攻占,74军处于高安过于靠前,怕被日军合围歼灭,才被迫放弃高安后撤。

74军自从建军以来,几乎每一场仗都是硬仗,所以该军身经数百场战斗,早就千锤百炼,不怕任何对手。

21日,74军已经将51师,57师,58师都推到进攻位置,当面的敌人是日军101师团一个旅团1万人,下辖103和157联队。

103联队和157联队占领高安以后,立即在高安附近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前后花费了近1个月时间,一共修筑了4个碉堡群。

但这难不倒身经百战的74军,该军以51师正面突击,58师侧翼夹击,57师则绕道敌后切断敌军退路和增援。另外已经被打残的东北军刘多荃49军负责协助。

两军从21日晚上开始激烈交战,74军官兵对高安一带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巧妙的以机枪火力吸引日军,然后以一部绕道日军侧翼攻击。一旦摸进日军阵地附近,就投掷大量手榴弹,继而冲锋,以集束手榴弹炸毁日军碉堡。

激战到22日中午,103联队固守的4个碉堡群被74军51师炸毁3个,剩下1个也摇摇欲坠。

日军见势不妙,立即调动高安附近仅仅几公里处的157联队火速开往高安支援,夹击进攻的74军51师。

157联队先锋3000多人在22日上午赶到,随即同51师杀在一起。

俞济时军长见日军增加到1万兵力,深怕只有几千人的51师吃亏,立即调动58师从侧翼猛击157联队。58师以山地作为隐蔽偷偷接近日军,然后突然发动冲锋。

58师冲锋非常猛烈,营长连长都是冲在最前面。

面对如猛虎下山的58师官兵,日军157联队官兵猝不及防,张皇失措,遭受很大伤亡,被迫向后溃败。

激战到24日,日军在高安外围据点被扫清大半,51师和58师在49军一部协助下,将高安外围的103联队合围,157联队不顾一切的增援103联队,两军一度混战在一起,展开激烈的肉搏战。

结果,74军的英勇压倒了日军,157联队实在挡不住国军的进攻,向后方溃败。

这边,被合围的103联队还是非常顽强的,他们拼死固守高安城,利用炮火优势向外猛烈射击拦截。

在南昌驻守的101师团得知高安危急,立即调动部队乘坐汽车增援。

此时74军57师已经包抄到日军后方,切断了公路。冯圣法师长的343团迎面痛击日军汽车部队,击毁汽车十几辆,日军无奈只得下车作战。

在57师的阻击下,101师团这个大队几乎无法前进,完全被阻挡,无法增援。

双方又打了整整一天一夜,74军305团在25日午夜突破日军103联队防线,占领了城外制高点。

占领这个制高点以后,74军立即用轻重机枪和所有迫击炮向城内猛烈射击。

103联队经过多日苦战,伤亡很大,疲惫不堪,已经到达极限。他们之前能够守住4天时间,主要依靠火力的优势。现在国军已经控制制高点,日军火炮和机枪都打不到这个区域,只能被动挨打。

103联队顿时出现溃败的势头,一部军官开始要求联队长立即组织突围,不然只能全军死在高安城里面。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