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大哥也social起来了好吗?

我打网球没打出来的网球肘,摇个春晚险些给摇出来了。对,春晚不是用来看的,是摇的。不管怎么说,在微博出来6年后,在微信出来4年后,春晚主动触微,也算是一大进步,用他们假装很熟溜的网络语言来说,那可得点赞嗷。

春晚到处抄网络段子和流行语不是头一回了,冯巩老师自打2010年开始就是这么在干的,一位快60岁的大爷,涂着口红抹着粉,装着嫩,卖着萌,说些网络语言企图跟年轻人们拉近距离,又可笑又可怜。到了今年,因为习大在今年的新年贺词里用了‌‌‌‌“蛮拼的‌‌‌‌”、‌‌‌‌“点赞‌‌‌‌”这样的网络语言,于是一贯政治正确的春晚便迎头赶上,在昨天的晚会里头大量使用诸如‌‌‌‌“叔叔我们不约‌‌‌‌”、‌‌‌‌“风中凌乱‌‌‌‌”、‌‌‌‌“鲜肉‌‌‌‌”、‌‌‌‌“女汉子‌‌‌‌”、‌‌‌‌“也是醉了‌‌‌‌”、‌‌‌‌“安静的美男子‌‌‌‌”等等在过去一年里被广大网民频繁使用的语言模式,以示与民同乐。

于是今年的春晚就出现了很吊诡的一幕:我们的爸妈看不懂,直打瞌睡;我们又觉得不好笑,于是低头摇了一晚上的红包摇出了网球肘腱鞘炎。春晚的悲哀绝非独有,你没事刷微博刷微信,就能看到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的大品牌在与民同乐上头并不比春晚好到哪里去。

包括春晚在内的所有大品牌们其实很早以前还真是与民同乐的,那会他们刚从民间的土地里生长出来,脱离群众就要完蛋。不信你回过头去看83、84、85那几年的春晚录像,一句‌‌‌‌“点赞‌‌‌‌”都没有,距今三十多年了,按说沟深壑远,但你看完仍想真心地给它们点个赞。可是后来发达了,牛逼了,看的人多了,有影响力了,就不大说人话了,开始习惯性打起了官腔。春晚打打官腔还可以理解,中央电视台毕竟是国家副部级单位,各品牌们也跟着学,在各种广告里国家的,世界的,历史的,国际的,各种牛逼一通乱吹,大概是觉得这样才够大气吧。

及至后来进入到了微时代,各大品牌一看,卧槽!原来年轻人都在这上头玩啊?那好办啊,我们也在上头陪他们玩玩得了,这就是所谓的social传播了。原来的品牌们也傻,直接把原本贴店里头的海报改改尺寸,啪地往微博上头一贴,齐活了。可这个social不比传统的媒体发布,传统媒体发布是看不到接收度和反馈的,反正钱扔出去就扔出去了,两眼一抹黑,跟傻逼似的。在social上头你评论多少转发多少那可都是有数的,这个数字一旦不理想,品牌们就急眼了,妈蛋我们都民族的世界的了你们丫为毛不买账?为毛啊?

后来他们发现了,敢情年轻人们有话都不好好说,神马不明觉厉啊,十动然拒啊,得嘞!咱学还不行吗?于是把社会热点跟网络语言再跟产品一嫁接,大哥也social起来了好吗?其实就跟现在看到春晚里头满篇乱飞网络语言一样,你是又好气又好笑,还隐隐觉得有几分心酸。人家都这么努力了,也真是拼了,就算是胳肢你吧,你就乐一乐捧捧场又怎么了?

语言是某类群体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号、表达方式与处理规则,沟通下面隐藏着的在某个规则作用下人际关系互动是最难学会的。比如那段让所有老外都挠头的对话:

-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意思,小意思。

-你这人真有意思。

-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是我不好意思。

这里面考究的不是‌‌‌‌“意思‌‌‌‌”两字的复杂意义和运用,而是在中国人情社会复杂规则作用下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理,在年轻人的网络世界里自然有一整套成型的交际规则,年轻的人们在某种规则的作用下互动交流,表现方式是网络语言。比如最早的网络语言‌‌‌‌“酱紫‌‌‌‌”,是全拼输入‌‌‌‌“就这样子‌‌‌‌”的缩写,相当于通话中的‌‌‌‌“over‌‌‌‌”,如果在打字中你用‌‌‌‌“酱紫‌‌‌‌”没问题,如果在说话中你把这两个字直接读出来,要么你是林志玲,要么你是在抽风。每一个网络词汇出现的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形成机制,你不了解这个机制,没在这个规则下生存过,直接弄个新词过来贴你老瓶上就想卖新酒了?做梦吧你!

你能想象一个彪形大汉拎着一把塑料小铲子跑过来跟一群正趴在沙滩上撅起屁股挖沙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说:‌‌‌‌“我来跟你们一起挖!‌‌‌‌”你以为小朋友们会很高兴吗?不!他们会觉得很惊悚!你要在年轻人的地盘上跟年轻人们交流,得慢慢跟他们去相处。social是社交,不是传播。社交就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急不急,还有甲鱼,咱们慢慢来的意思。

春晚是国家财政拨款,所以他们随便贴个网络语言的形式,内里还是那套过时的价值体系也没问题,反正也不挣钱。而各大品牌们你们敢这么玩吗?你们也不挣钱?所谓新媒体的传播一定是网络化生存模式在互联网上的表现方式。而这个,跟你看了多少本《世界是平的》、《大数据时代》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你到底每天在网上能泡多长时间?然后,你能否把你积累的网感用传播学的理论加以归纳提炼,结合你的品牌,用大伙儿都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一切,真的不是贴两个热门词汇讲两个段子就能办成的。

十年前还没有‌‌‌‌“网感‌‌‌‌”这个词,我们评价一个哥们是不是网络老炮基本是看他有没有在天涯吵过架,在猫扑蛋过逼,在豆瓣混过私密组,在聊天室得手过姑娘。相当于读过了清华北大,混过了牛逼的四大。今天,在90后都进入晚婚年龄的今天,我们没有资格来定义这个标准。我们今天仍然坚持每天刷30次朋友圈,用美图秀秀P照片,用大众点评找餐馆,用喜马拉雅听故事,用快的打车订出租,用陌陌找姑娘……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还能跟得上你们年轻的步伐。

任重而道远,且行且珍惜。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