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失落的一代”终于有了不曾有的婚礼

图片:结婚54年后,陈慧英(音,左)和陈焕嵋(音)终于拍摄了他们的婚纱照。

(博谈网记者周洁编译报道)据加拿大《环球邮报》2月8日报道,大卫•罗和昆尼•邓第一次结婚的时候,没有音乐、花束和白色的婚纱。那是1970年,中国正经历文革,他俩领结婚证时,当时的简单仪式是在一个地方政府办公室,向一个毛泽东画像鞠躬。

中国传统的婚礼有大型庆祝活动,有音乐、鞭炮和喜宴。但对于文革那十年,无数夫妻穿着不成型的深色衣服,手里拿着《红宝书》,在不知叫什么名的官员们面前结的婚。

“婚礼?”罗先生用粤语说。“我都没敢想过。”

45年后,83岁的罗先生和75岁的邓女士终于有了他们的婚礼。另外还有102对在文革时期结婚的夫妇。他们将参加下个月在多伦多唐人街举行的一个精心制作的“婚礼”仪式。

本次活动由加拿大安省中国老年人协会组织,将依赖于志愿者和赞助商,例如当地一家旅行社赞助了那些白色的婚纱。娱乐节目将由这些夫妇自己准备。他们将会跳交谊舞和表演传统的中国音乐。

“非常非常简单”,活动组织者之一麦克•谢说。谢先生描述说,1959年他和太太琳达•李结婚时,他们只是在一个约定的时间在一个地方政府办公室会面。他当时穿着黑色的中山装,她穿着深色的裤子,扎着辫子。她的父亲不得不去工作,所以无法出席。

“在那种政治环境下,如果我们想要穿着礼服结婚,或是有一个盛大的庆祝,人们会批评你”,他说。“他们会把这看成是反共产主义。”

谢先生说老年人协会意识到他们协会中有100多对夫妇像他一样,是在文革时结的婚,于是决定举办这个活动。他们当中许多人已经庆祝过他们结婚40周年、50周年和60周年纪念日,他说,现在看来是个好机会让他们庆祝自己从来不曾有过的婚礼。

罗先生和邓女士初次相遇的时候,他们30多岁,在广州同一家工厂做工。那时,罗先生早已放弃了结婚的念头,因为他发现自己有两样不利因素:他是一个贫穷的工厂工人,还有,他的祖父在加拿大温哥华,这一事实让政府用极大的怀疑眼光来看待他。

但邓女士说她立刻就喜欢上了罗先生。“他知道如何妥协”,她用粤语说。“我知道我们不会吵架。”

他们结婚后,两人一直在广州。但到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的屠杀让他们改变了想法,他们开始寻找门路离开中国。1992年,他们搬到了加拿大后,他们碰到了许多也是那失落的一代人,他们经常碰面和交流经验。

在最近的一个下午,罗先生和邓女士在老年人协会安排的一个活动上拍摄了婚纱照。

娇小的邓女士梳着短发,当把一对白色塑料耳钉钉进她耳朵时,她看上去蛮紧张。一名志工给她穿上了白色的婚纱。

“真漂亮!”罗先生称赞他的太太。他就坐在几英尺之外,身着深色西装,打着领结,一名志工在给他涂抹腮红和给嘴唇上色。

到了拍照的时间,不习惯照相的邓女士拘谨地微笑着,手里笨拙地举着塑料花束。与此同时,罗先生站在她身后大概一英尺的地方,面带笑容。

另一名活动组织者刘女士在一旁咯咯地笑。“不要象那样!”她说。“要更加亲密!”

拍完照片后,罗先生忍不住一直微笑。“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经历了如此之多。但是现在,我们不去多想”,他说。“我们很高兴。”

原文Couples from China’s ‘lost generation’ finally get proper wedding ceremony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