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纪念那个守住底线的人

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六四25周年烛光晚会。

最近因为纪念赵紫阳去世十周年,关于民间要不要纪念赵紫阳引发了一些讨论。当然,这些讨论都是从民间立场出发的,认为赵关键时刻背叛了党的五毛言论不包括在内。

觉得不能拔高赵紫阳的人认为:赵作为曾经担任中共最高领导的人,一路升迁也没少作恶,赵,更有人认为民间盲目称赞赵是一种明君意识,是自身丧失勇气的表现。而认为赵值得纪念的人则强调赵反对镇压的立场,并付出权位和自由的代价。还有人认为赵后来在软禁期间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真正具备了民主思想,这是值得纪念的。

赵的回忆录中收录了他在软禁期间的很多思考,这时的赵紫阳已经完成了思想上的切割,转向了民主。这样的转变很可贵,但是并不值得拔高。一是因为这些本来就是常识,尤其是第三波民主浪潮和冷战结束之后,几乎没有另外一种思潮能够动摇自由民主的地位;二是赵晚年的立场已经变了,前总书记已经成为了“国家囚徒”,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人的立场一变换位思考就很容易。众所周知,党在取得政权之初就会把敌人消灭干净,但之后又喜欢把自己的忠诚儿女教育成敌人。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被开除党籍之后也有不少深刻反思,和原来那个迫害举报人的他判若两人。南斯拉夫的吉拉斯坐牢之后写出《新阶级》,还不远万里启蒙了中国的一些高干子弟红卫兵。就连鲁莽粗暴的赫鲁晓夫被赶下台后也喜欢和异议人士混在一起,发表“反动”言论。除了这些大领导,一些知识分子也是在党的监狱中完成蜕变的,进监狱之前还怀着对党的忠诚热爱,在里面反思就深刻了。

赵真正让人敬佩的是89运动中及之后的审查始终守住了底线。不镇压这条底线并不高,但是在中共一条船主义的背景下,守住这不高的底线就意味着叛逆。叛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赵是清楚的,其在决定之前召集家人征求意见,说明他一开始就没有心存幻想。进入90年代之后,赵和其子被审查,他也不改初衷,即便镇压已经过去,认错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他还是坚持住了。仅从守住底线这一条,赵就值得大书特书。毕竟中国的政治人物圣贤不少,伟人更多,但有底线的太少,能不计代价守住的更少。就凭守住底线这一条,赵就值得纪念。

民间很多人被赵感动,但又说不清为什么。而一些人编造赵领导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神话又在混淆视听,一旦资料显示所谓80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镜花水月,赵的形像难免受损。在我看来,所谓领导政治体制改革本就是贩卖虚假希望的人在自说自话,这样虚假的光环增之无益、去之无损。即使没有这样的光环,赵还是中国政治人物中的稀缺典范。

我们看电影《投名状》,被其中的赵二虎感动,就因为他守住了不杀俘虏的底线。观众几乎忘了赵二虎是和庞青云、姜午阳一样的人,甚至比他们更混蛋,在前面庞青云执行军纪的情节中,只有赵二虎一个人反对,而在拒绝杀俘之后,他却成了整部电影中最有正义感的人。其实观众应该知道这不是一部能够区分好人坏人的电影,但是一个守住了不高底线的人还是让人把情感寄托在他身上。

做人的逻辑和政治的对错往往并不是同一个标准,而评价政治人物、尤其是离我们很近的政治人物也不能完全剥离感情的因素。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