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我们培养出优秀人才 却出不了顶尖精英

虽然我(原作者)没有接受过教育学相关培训,但是我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过教育经历。我教授过的学校包括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在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担任院长。在我看来,自己可以说是个依靠直觉的敏锐的观察者,我观察的正是教育所起的作用。

要将中国教育的现状直白地写出来那是做不到的,因为在过去得35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弄清楚,中国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从根本上说无法说明他们有才华。

中国的学校对于大规模教授基本知识和技能非常拿手,从这点看,平均看来中国学生的成绩确实更高。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学生的‌‌“均值‌‌”更高,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大学阶段,相比同年龄其它国家学生,中国学生的分数都更高。

这是中国教育领域很重要的优势之一,其它发展中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看一看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最近几年上海的学生蝉联榜首。从这份全球评估中,我们看见许多贫穷移民家庭的子女在数学上的分数比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要高得多。

政府和家长花重金在孩子身上,重视教育是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比其它国家的学生更多——这都是中国学生高分背后的原因。中国基础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在中国教师一向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即便在高等教育领域,总体看来中国在教授基础知识和重要的高端学术技能方便也是卓有成效。

这种教育优势对国经济走出低收入发展阶段意义重大,因为这符合中国追赶发达国家的‌‌“拿来再改良‌‌”路线。

不过,虽然中国学生均值高,方差却较小,用最简单的话说,中国真正杰出的工作者和顶尖的创意人才少之又少。

虽然出现这种人才的几率非常低,不过不同民族的天赋异禀者或多或少几率都是相同的,杰出人才的数量应该与人口成正相关。

诺贝尔科学家在哪?

中国有13亿人口,国内实验室却没走出哪怕一个诺奖奖获奖科学家。中国不需要和发达国家比,就和印度比比——两国人口基数相仿,印度的人均收入还不及中国。

印度的平均教育水平不如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印度一流人才的数量比中国多得多。知名世界级商学院现任院长都是印度籍,包括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康奈尔商学院和华盛顿大学商学院。微软、百事、德意志银行和万事达等跨国公司的现任CEO也都是印度裔,然而没有一位中国人走到如此高的地位过。

大家都觉得中国人在创意、领导和影响力上要弱一些。已故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对中美两国的导弹和太空项目都有重大贡献,钱老曾经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直觉告诉我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人才是能够‌‌“培养‌‌”的么?也许不能。与其说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如说是从沃土中迸发出来的。所以,比起养育人才或者培养人才,不如说通过创造合适的条件培育人才。我之前的两次演讲,分别面对的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和中国的企业家,在演讲中,我强调中国学生缺乏好奇心、缺乏想象力、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至少对一些人来说,一部分好奇和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中国的环境却在腐蚀他们的好奇心,腐蚀他们的想象力。中国的情况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好奇心和想象力就越弱。而且中国学生就不鼓励批判性思维,无怪乎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几个有创造力。

所以,原因不在于中国的学校培养不出顶尖人才,而是中国的教育体系遏制学生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处在低收入阶段的时候,如果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拿来并改良‌‌”,那么人才方差较低的影响还不痛不痒,只要均值不要也低就不要紧。不过,一旦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区,创造力就是发展的驱动力量,方差低恰恰影响了创造力,阻碍了创新。

价值取向问题

社会经济的基本原理解释了中国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绩,也预测了下一个发展阶段中国即将面临的问题。

中国教育的病根在于一方面不去培育顶尖人才,另一方面制造出许多缺乏社会整体感的人才,看看现在公私领域随处可见的腐败就知道了。

中国社会现在存在一种渴望人才的紧迫感,我们要求立竿见影式的成功,结果导致了轻视了培养人的素质,反过来又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依我看,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还不是如何培育人才,而是如何用良好的行为去培养人。只有超越了教育所起到的独有的功利作用,中国才能挣脱限制,走向真正现代化的国家。

钱颖一是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院长,这篇文章是从他在北京的演讲中摘取,文章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有原文。

原文:Why The Chinese Are So Good, But Rarely Great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