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巴黎枪击案凸现欧洲的“伊斯兰纠结”

2015年元月巴黎先后发生两起枪击案,十多人死伤,震惊世界。

欧洲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一言难尽,但新年伊始,巴黎杂志社的枪袭血案,凸显了这种关系的一个侧面。2015年元月,在被视为欧洲心脏的法国巴黎,被认为蕴集了法兰西精神的媒体之一的著名讽刺杂志社《查理周刊》,遭枪手袭击,总编、漫画作者等12人丧生。据称袭击者在扣扳机前逐一喊出这些遇害媒体业者的名字;他们被指亵渎了真主。

社会凝聚力

即便宗教或与宗教有关的此类袭击事件近年来有所增加,但《查理周刊》血案仍令人震惊。

在启蒙运动后的理性的欧洲,很久以来宗教就属于“安全的领域”,犹太教和基督教在西方世俗社会中常常会成为“安全的讽刺对象”。

但伊斯兰教则完全不同。

在伊斯兰教内部,中东地区不断的战事折射了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对立;对教义作极端解读并付诸行动的极端穆斯林,比如伊斯兰国(IS),和那些希望和平地秉持伊斯兰教信仰的穆斯林之间的博弈,开始在欧洲城镇街道上演绎。

后者对欧洲社会的凝聚力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熔炉的失败

即使这些枪击案是“孤狼”所为,其后果却将波及整个欧洲,促人反省,重新检视过去几十年来在社会、宗教融合方面的失败。

《撒旦诗篇》激怒了很多穆斯林,英国抗议者在街上焚书并宣布追杀作者拉什迪。

在穆斯林人口众多的法国和德国,甚至英国,对外来移民的疑惧正在加深。

法国的穆斯林人口是欧洲国家中最多的,大约5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英国有300万穆斯林,也占全国人口的5%。

在英、法、德三国,主流政党不得不正视公众对移民增多的不满,还必须应对一些年轻的移民家庭的后代不愿遵循包括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在内的西方自由生活方式的诉求。

以宗教的名义

在英国,这种纠结在公共领域的体现大抵较和平,比如就“英国价值观”展开辩论,20多年前抗议者当街焚烧作家拉什迪的小说并对他发出追杀令等,但伦敦7/7炸弹袭击事件说明英国也难以幸免极端分子的暴力攻击。

法国街头以宗教名义发生的暴力事件过去几十年里明显增多,但当局往往把大部分“孤狼”袭击定性为精神失常者的疯狂举动。

一直存在一种担忧:打着宗教旗号的暴力曾经只在非洲和中东盛行,现在可能随着为躲避暴力逃到欧洲的移民侵入了欧洲。

巴黎市郊犹太人和穆斯林聚居的较穷困地区近来不断发生针对清真寺和犹太人的暴力攻击,加剧了这种担忧。

法国和比利时反犹太情绪抬头,极端伊斯兰分子杀害犹太人等事件导致那里的部分犹太人决定移居以色列或其他国家。

德国目睹了近年来反伊斯兰情绪在各地高涨;激进的年轻穆斯林引发的担忧超过了对极右翼和新纳粹党的关注,更多地进入政治生活的主流;抗议欧洲“伊斯兰化”的公众运动在那里很受欢迎。

德国政治和宗教领袖们都公开声明反对这个运动,并组织了针锋相对的示威游行,但对“伊斯兰化”的恐惧驱使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反伊斯兰游行示威。

大规模反弹

抗议“欧洲伊斯兰化”运动在德国拥有大量支持者。

《查理周刊》枪击案成了对西方的一个极为逆耳的提醒:对于那些激进青年,他们对自己所属宗教的原教旨主义式的解读无比重要,足以为之去杀人,杀死那些他们认为冒犯了这种解读的人。

因此,西欧自由派理念主导的社会在如何对待极端伊斯兰主义、极端伊斯兰对西方国家可能造成的冲击等问题上,开始出现不同阵营,而政府则担心这种趋势可能会给生活在欧洲的穆斯林造成反弹。

英国和法国的主流穆斯林组织已一致表态谴责杀戮,并强调恐怖主义是对伊斯兰的公然侮辱。

但潜在的反弹影响,包括支持极右翼政党和团体,对普通穆斯林的伤害很可能最大,结果给西欧的政治、宗教领袖们出了个难题:如何在既不让少数群体成为受害者,自己不被扣上“伊斯兰恐惧症”的帽子的情况下打击以宗教名义进行的暴力活动。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