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首次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这个周六(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习近平在出席公祭仪式上说,没人可以否认7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但是“举行公祭,不是要延续仇恨”。

在中国官媒的报道中,大约一万人12月13日在南京参加了公祭仪式,祭奠在77年前死于日本军国主义暴行下的死难者。参加仪式的也包括一些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有的已经达90岁高龄。

从电视的现场直播中可以看到,人们在仪式上唱起国歌,然后进行默哀,南京城鸣笛致哀,伴随着降半旗。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仪式的讲话中说,“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报道还称,仪式上放飞3000只和平鸽,“寓意着对30万死难者的深深追思”。

历史疤痕

上世纪30年代,日军入侵中国。从1937年开始,两国展开了全面战争,直至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投降。中方称,30万中国人在日本入侵南京时被屠杀,同时妇女被奸、生灵涂炭。

一些西方历史学家对于这个数字提出质疑,例如,主要研究中国历史的英国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估计,大约4.2万名士兵和平民遇难,2万名妇女被奸——其中部分丧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有声望的历史学家质疑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然而在日本,一些人抱着这种观点。2月份,日本公共电视台NHK的一名高官否认南京大屠杀,称其为“政治宣传”。

什么是“国耻”?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中日时常紧张的关系中格外敏感的话题,北京指责东京未能为暴行赎罪。今年2月,中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与每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一样成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

在这个周六,中国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发帖称“勿忘国耻!”。然而也有一个帖子得到热传:“南京大屠杀不是国耻,而是国难”。文章内容是为当年浴血抗日的老兵争一个“名分”。

文章写道:“那些喋血沙场的烈士没有一个可以祭奠的地方,这才叫国耻。一个为国出征的士兵,至今没有得到国家荣誉,这才叫国耻。一个保卫了国家的人,却老无所依,这,才叫国耻”。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