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柯文哲为何能从素人变成柯神

蓝营质疑柯文哲是“深绿”

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人物——柯文哲。

原本是台大医院创伤部主任的柯文哲,因其医学院教授的身份,学生习惯叫他柯P(取Professor之意),他的从政经验是“零”,所以外界以“政治素人(新人)”的眼光来看待他。

他曾经自嘲,自己在台大的人缘很差;若是票选台大医院的院长,还未必选得上,但是他却可以在蓝营大本营台北市,用无党籍的身份参选台北市长,意外卷起了千堆雪。

柯文哲在网路族群中拥有高人气,甚至被喻为“柯神”,但是网友的支持能否转为一张张真实的选票?

不少人替他捏把冷汗,直到选前一周的造势活动,聚集了满满的人潮,不管是警方估计有9万多人,还是主办单位宣称的20万人,台湾媒体终于见识到,柯文哲的支持度,不再是看不见的“空气票”。

语出惊人又发人深省

“柯文哲现象”已引起关心台湾政情的人高度关注,许多政治观察者开始分析他能获得选民青睐的原因。

回溯他的参选历程,可以发现,柯文哲确实有着异于传统政治人物的思维与竞选模式,支撑他的支持度至今不坠。

在决定参选之前,柯文哲长期是绿营的支持者,从主张陈水扁保外就医、检调调查台大研究经费申报不实、爱滋器官移植等新闻事件中,他的发言常常引起媒体青睐。

例如,他为自己被调查贪污感到不平时,说:“这个国家疯了吗?林益世没贪污,结果是我贪污,现在加入国民党还来得及吗?”显得既讽刺又好笑。

台湾媒体爱新鲜,到后来,许多与他无关的事件,媒体总爱访问他的看法,只因他的发言,常常语出惊人又发人深省。

在台大医院误植爱滋器官事件中,因为器官小组由他带领、移植办法由他拟定,让他遭到卫生署惩处、监察院弹劾,他深感不平,动心起念脱下医师袍,决定参选台北市长;但是柯文哲在考虑是否参选的过程中,他显然做了相当深层的思考,跳脱出“为自己平反”的格局,进一步探究了“赢的策略”。

否则,仅凭“柯式语言”的新鲜感,他的支持度,不可能支撑到现在。

以无党籍参选是关键

不加入民进党,以无党籍身份参选,是第一个关键。

柯文哲坚持不加入民进党参选,有客观现实上的不允许,也是他所思考的“赢的策略”,毕竟民进党规定党员需入党二年后才能获得提名,他尚无实力可以让民进党为他修改游戏规则。

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披绿营战袍参选在台北市难有胜算,在那段过程中,他可以挺得住压力,最后逼迫民进党放弃提名自己人,是整场选举中,最重要的关卡。

更重要的是,柯文哲不只把“无党籍”作为一种选举“策略”,他还进一步升级成他参选的“理念”。

蓝营指柯文哲在意识型态上根本是“深绿”,其实一点不假,蓝营甚至直指柯所打出的“超越蓝绿”是在“骗选票”。

但是“超越蓝绿”这个诉求,过去很多人都用过,为什么别人没发挥什么效用,柯文哲用,却发挥了效果?

许多政治评论者最近开始探究柯文哲的竞选模式,认为他诸多作法确实跳脱了传统蓝、绿政治人物的框架。虽然都是些“战术”,但如果没有理念为后盾,恐怕这些“战术”也难以施展开来。

跳脱传统的竞选模式

比方说,柯文哲没班底,他竞选总部的工作人员,有许多是“海选”而来,但不止竞选团队要海选,未来市府团队也要海选。

过去蓝、绿候选人,碰到未来施政团队组成的问题时,为避免给人犒赏辅选功臣、利益纠葛的印象,总是避而不答,柯文哲却在选前就公布,包括文化局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等职务,要开放民众推荐,再由市政顾问团遴选。

这种“开放政府”的作法,充满了实验性,难以评断其结果,却让人眼睛一亮。

在碰到MG149帐户的质疑、窃听案自导自演时,他也采取了传统政治人物不会有的作法,把自己多年来的薪资所得资料、幕僚与通讯业者往来的简讯内容全部公布。

打滚经年的政坛老手都知道,“细节往往是经不起放大镜检验的”,但是柯文哲却以“就算断手断脚,也要取得道德的正当性!”,让他在面对这些危机事件时,关关难过关关过。

柯文哲也是第一位利用网路公开所有竞选经费支出细目,并在募款金额达到法定经费上限时,主动关闭募款帐户的候选人。

过去政治人物的募款金额,如果超过选举支出,就算没有放进口袋,也是成立基金会,作为未来拓展政治资源的资本,但柯文哲却说:“经费够用就好,选举经费就像魔戒,毫无节制的花费,只会造成选举风气的败坏。”

柯文哲关闭募款帐户的动作,后来也引起民进党台南市长候选人赖清德跟进。11月29日就要投票,不管选举结果如何,柯文哲这些独创的作法,是台湾选举史上的第一次,未来势将令更多参选人效法。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