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分析师看中国央行不对称降息

中国央行周五宣布,自11月22日(周六)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

中国央行网站并称,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此外,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国信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一、存款端利率下调至2.75%,上浮区间扩大至1.2,存款利率上限仍为3.3%。考虑到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早已上浮到顶,而大行存款利率也上浮至3.25,因此这一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应该非常小。

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降息的核心在于降低存款利率。如果没有存款端利率的下调,只有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在息差收窄压力下会通过提高上浮比例或者绕开监管的方式来维持息差,最终的效果非常有限。而这次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很小,大幅调降贷款基准利率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意义有限。

三、非对称降息传递强宽松预期的同时实质意义有限,同时会遇到来自银行相关部门的巨大阻力,我们一直认为不太可能推行。但是现在既然推出了,可能意味着经济和就业可能陷入了较大的困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迫切性明显上升。如果是这样那么单纯价格工具是不够的,后续一定是需要数量配合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全面降准或者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的概率都会大幅上升。

四、另一种可能是,如果将贷存比口径调整和非对称降息合在一起看,明年或许银行吸储的压力会相对较小,这样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用一浮到顶,会有所下降,这样对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和社会融资成本是有意义的。

--中金公司宏观团队:

降息证实了我们的判断,贷款利率下降幅度高于预期,降息反映货币政策放松导向。利率调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利率政策将在今后更多地发挥逆周期的调节作用。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来说,此前利率不具有灵活性,调整缓慢而且变动频率低。

本次利率调整显示,货币政策将回归其应有的逆周期调节职能,即减轻经济短期波动,营造一个既无显著通胀也无通缩压力的宏观环境,更便于各项结构改革的稳步推进,预期未来货币政策效果会逐渐发挥出来。

降息有助于经济企稳;将降低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大幅下行的风险,并有利企业盈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对提高企业盈利增速有利。未来政策继续放松,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未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空间仍然较大。但借助人民币贬值来“稳增长”不具备操作性。

--民生银行宏观团队:

降息降低融资成本。当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央行释放基础货币无法传导至实体,只能希望通过降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但能否真的降低融资成本有待观察。短期看,降息或导致一般性存款加速分流理财,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不一定下降。中长期看,43号文是否能约束地方债务扩张,国企改革能否提高国企盈利能力,中小企业风险盈利特征能否改变是中长期融资成本能否下降的关键变量。

货币宽松空间被打开,未来继续降准降息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包袱,再考虑到存贷比调整带来的缴准压力,预计下一次降准降息不会太远,一直会持续到社融余额增速拐头向上,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为止。无风险利率下降有利于风险资产(股市和房地产),降息也直接利好于债市,但考虑到市场预期充分,效果不会太明显。当房地产销售带动经济转暖,则股强债弱。

--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张涛:

央行之前调控和操作而言,想在短时间内把融资贵问题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说短期内实现目标,途经无非是两个,加大货币投放力度,“水漫金山”之下,市场利率会很快回落的,但此举显然不符合结构调整及本届政府的思路;所以,就是通过全面降息,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扭转实体和金融的预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闫敏:

宏观经济下行,原来的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不强,近期的财政货币政策的主要指标,对经济支持的力度偏弱。整个国民经济在处在下行阶段,相对来看工业增长的压力比较大,11月份的工业增长受APEC的影响仍将处于较低的水平,四季度经济增长的压力较大。年底依靠财政政策继续扩张的可能性比较小,只有通过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进行刺激。

目前经济运行阶段确实需要宏观调控的刺激,但是一直采用的是数量型的工具,数量扩张的使用过程中,对整个经济层面的拉动作用还是比较小的。10月份M1、M2的增速都是相对较低的低点,财政支出也是负增长,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显得偏弱,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决定打破原来的这种思路。

--西南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峰:

前期定向调控的效果有限,从10月的经济指标可以看出来。但同时CPI的低增长给降息提供了空间,因此降息操作在意料之中。全面资金成本降低不同于之前定向操作,将作用于所有领域。经济下行是系统性问题,只刺激少数行业或领域,仍然不能带动经济整体向上,同时由于外部环境不好,被刺激的行业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除了资产端,在负债端的降息可以刺激全社会风险偏好,带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同时利好资本市场改善融资结构。全球主要经济体目前都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给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空间,不会引起汇率大的波动。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

进入四季度,国内经济呈回落趋势。10月金融数据低迷加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重心进一步向稳增长和稳就业倾斜,央行因此推出全面降息之举。此次不对称降息中,贷款基准利率降幅大于存款,这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息工具央行一贯慎用,这向市场传递非常明确的稳增长决心,具有强烈的信号作用。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2倍,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又往前迈出一步。

--交通银行金研中心研究员徐博:

此次央行调整基准利率时间窗口较窄,时点略早于市场预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利率调整仍属于中性操作,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未发生变化,政策引导意义大于市场利率影响。这是由于:一、在贷款浮动放开后,贷款基准利率的执行约束放松,主要反映央行的政策指引和决策分析。二、存款基准利率虽下调25个基点,但浮动区间上调至1.2倍,银行可执行区间上限并未改变。三、此次利率调整仅集中于短期利率,有助于引导短期信贷市场利率同步下行,但由于长端利率并未调整,对中长端利率影响总体中性。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

降息时点符合预期,存款上浮同时打开超预期;存款利率下调后结合上浮调增与降息前水平相同,占比约四成的活期存款利率没有改变,贷款利率下降40BP(公积金贷款下降25BP),银行息差将普遍收窄;结合重定价期限考虑,年内息差变化较小,明年1季度结合按揭重定价息差下降压力较大(预计降幅在30BP左右),利润增速进一步放缓。银行股短期面临调整压力。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

降息发出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必须让经济回到轨道上来!过往的定向刺激与微刺激效果正在迅速边际递减,经济基本面十分糟糕,这是毋庸置疑的,降息并非强刺激,而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正常的货币政策调整,并非改革的对立面。

降息有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意愿,降低储蓄率,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特别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缓和部分地区不断蔓延的信用风险,缓和银行不良上升的压力。

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降幅,显示此次降息意在降低企业贷款成本,这可以刺激企业端对贷款的需求,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较高评级企业的贷款利率将出现下行,但资质较差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不会实质性好转,小微企业的困境有赖于宏观经济的好转。

存款利率降幅较小的同时,还提高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这使得银行的存贷利差有所收窄,一方面这符合利率市场化的趋势,大额存款将受益,但另一方面或许会影响银行新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具体影响有待观察。

对债券市场而言,是次降息已经包含在了此前的大幅上涨中,不排除短期有利好出尽的可能,但我们认为本次降息不会是独立事件,未来将有更多降息出现,至2015年2季度,都是较佳的降息窗口,这一预期在中期内对债市构成利好,预计央行将采取降息+定向宽松的方式,降准的迫切性并不高。

人民币与美元利差开始收窄,掉期点未来料冲高回落,但央行不会允许人民币出现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仍有望持稳甚至升值。

--银河证券分析师任承德:

对股市肯定是个正面消息,更多社会资金会涌入股市。虽然银行股可能会有所走弱,不过高负债类公司将受益,如航运、电力股,大盘周一应会上涨并创新高。但大盘调整还未结束,涨幅不会太大。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姜超、顾潇啸、李宁、周霞:

降息周期展开,宽松有望延续: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标志着降息周期的正式开始。1年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bp,有望大幅降低企业贷款融资成本。1年存款利率下调25bp,但上浮上限由1.1倍扩大至1.2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而存款利率基本未变,助于银行利润向实体经济的转移,降低经济风险。预测15年GDP增速7%、CPI增1.5%,通缩是主要风险,泰勒规则下7天回购利率应在2.5%以下,判断未来仍有一次以上降息,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

降息周期展开,债券牛市延续:央行宣布同时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降息周期正式展开,我们预测未来仍有1次以上降息。将大幅缩窄贷款和债券收益率的差距,打开债券类资产收益率的下行空间。判断未来货币宽松仍将延续,7天回购利率均值有望降至3%以下,3个月目标2.5%。下调10年国开债目标区间至3.6%-4.0%,下调其目标中枢从4%至3.8%。

--南京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杨浩:

第一、降息速度超预期,表明央行意识到之前的政策和所采用的创新型工具无效,欲降低融资成本只有降息才有效。第二、结构上看是非对称降息,对存款影响不大,贷款利率下降较多,主要是企业受益,这是央行降息的直接目的。第三、从影响上看,企业融资成本会相应下行,银行净息差收敛压力较大,债券市场在新的宽松预期下重新凝聚,在短期波动后收益性有望重回下行轨道。

--交通银行资管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鹄飞:

降息之前存款基准利率是3%,下调之后的基准是2.75%,并同时扩大波幅至1.2倍。也即如果为争夺存款客户,不排除再次有银行直接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至3.3%,从而出现调息之后短期内全行业存款利率反而走高的局面。

实际上,即使一浮到顶将存款利率提到3.3%,吸储成本也远低于当前各档期的理财利率。因此,从理性人角度考虑,部分银行完全有动力和能力将利率一浮到顶至3.3%。因而考虑到银行一浮到顶的政策弱化效应,不排除近期央行再次降息。

--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林博程:

可能经济真的压力比较大了。直接降息也可以迅速稳定市场的信心。未来货币政策仍然还会使用定向调控的方法,两种手段并不违背。

从效果看,之前两个月的MLF只是提供了部分低成本资金,总量有限,而降息等于全面压低了银行负债成本,在刺激银行风险偏好上更有效。在银行经营方面,非对称降息给银行经营会带来一定压力,但总体影响有限,而且还要看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

虽然存款利率下降,但不会带来大规模存款流失,因为由于整体利率下降,对应的理财产品收益降低,吸引力下降,对存款的分流作用也会减弱。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研究员张仕元:

应该降,再不降不行了。至少降息也呼应了市场上大家的预期。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十条”表示希望从国际上引进低成本的资金,国内的资金成本没必要保持那么高了,这种提法以前从来没有。

其一主要是消费不振,尤其是地产政策松动以来,房地产市场经过短暂反弹后又出现下降,包括一些一线城市的地产销售和信贷数据都是负增长。也就是说现在老百姓认为目前总体的资金利率成本仍然是比较高,没有购房的意愿。现在整个地产去库存的压力非常大,搞不好明年经济就会失速。

第二,从企业的财务成本,尽管央行持续引导利率下行,但是企业的财务成本仍然是在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抑制了企业进一步拿资金的需求。整个产业产能过剩,企业没有扩大产能的需求,导致尽管央行在引导资金下行,但企业没有实际的积极性。

**相关背景**

--中国国务院周三举行常务会议指出,当前融资成本高问题仍然是突出问题,将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缓解,包括增加存贷比指标弹性、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等十方面措施,以促进创新创业、带动群众收入提高。

--中国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明年影响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短期风险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相互叠加,一些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

--财政部周五公告称,将于下周二(25日)进行今年第10期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招标,操作量600亿元人民币,期限三个月。

中国央行上一次降息是在2012年7月。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