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A股连续六年走熊 创史上最长熊市周期

从2008的梦碎到2013年的心碎,A股不知不觉已躺在熊市的怀抱中度过了6个春秋。最近几年,A股似乎总在重复同样的故事,疲于反弹又无力反弹,气喘吁吁。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熊市周期“变异”延长?熊市的延长并非偶然,而是缘于资金“内因”,做空机制的存在以及其他的盈利模式,令A股深陷困境。

6124或将是永恒的回忆,随着股指期货的发展,资金逐渐熟悉做空赚钱。在没有充裕的资金面和宏观面彻底复苏下,这些盈利模式将对市场走出熊市造成阻碍。

市场回顾

2013年股指继续“熊出没”三年反复重演相同宿命

如果说沪指K线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山脉,那么,6124点就是群峰中的制高点,3478点、3067点以及2444点便是小山峰的顶端。

股权分置改革下的A股市场,于2006年和2007年走出一波牛市,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泡沫击穿,一夜之间股指由牛转熊。尽管2009年受4万亿投资刺激,A股迎来单边牛市,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2008年到2013年,A股不知不觉已躺在熊市的怀抱中度过了6个春秋,而最近几年,A股似乎总在重复同样的故事,疲于反弹又无力反弹,气喘吁吁。

2013年继续“熊市命运”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A股似乎又给投资者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用一句成语概括,那便是“虎头蛇尾”。

2012年下半年,沪指一度跌破2000点,随后在当年12月展开强劲反弹。当时有不少投资者认为,2013年的A股市场令人期待,股市或许将彻底抛开“熊”的外套,穿上“牛”的外衣。

事实证明,乐观的预期不无道理,但是透支过快,完美1月之后,沪指于2月初便来到了年内高点2444.8点,之后又几经调整,一度跌破2200点,此后赶在6月前,沪指再度重返2300点,反弹行情似乎仍有期待。岂料,这只是“噩梦”的开始。

2013年6月,美联储退出QE预期增强等消息对市场造成持续影响,最终导致沪指当月破位暴跌13.97%,同时创了2013年新低1849.65点。

在接下来的下半年,由于一直存有政策利好出台预期,股指重拾升势,但在流动性趋紧的大环境下,沪指再也未出现凌厉上涨攻势,似乎每上行一步都显得“气喘吁吁”,一年下来,熊市命运仍在继续。

2008年熊市“噩梦”之始

回到“悲剧”的开端。当沪指在2007年10月创出历史高点6124点后,回调之路正式开启。进入2008年后更是一路单边下跌,印花税改革引发的一夜暴涨也仅是偶发事件,次贷危机的蔓延,令沪指最低探至1664点,一年时间从高点到低点的累计跌幅达72%,两市总市值整体缩水22万亿元。2007年到2008年,A股跌幅处于全球第三。

若从年走势来看,A股的崩塌则更令人吃惊,2008年沪指从5265.00点开盘,到年末收盘1820.81点,一根实体为3444点的巨大阴线赫然在目,高达65.42%的下跌幅度,创造了A股有史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

2008年A股瞬间崩塌的“引线”自然是上一轮牛市上涨后引发的估值泡沫,而点燃“引线”的“火引”则来自两方面,一是从紧的宏观调控预期,巨额的再融资,以及“大小非”解禁等;二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

不过,好在2008年末,我国推出4万亿投资政策,再加之流动性的释放,到2009年上半年,A股单边上扬,沪指反弹高度曾达到3478点,但谁也想不到,这却是6年熊市中,第二道压制股指反弹的高点。

2010年初,随着美联储QE2的实施,货币洪水再次泛滥全球。在这样的外部经济环景下,A股2010年走出变形“V字”,年初几经高位调整上冲无果后,随着股指期货的开闸,当年2季度A股倾泻暴跌,到10月,由于货币洪水进一步泛滥,大宗商品大涨,导致该月沪指在有色、煤炭板块的带动下,迅速反弹至3100点之上,但是短期的爆发上涨并未维持多久,此后又再次陷入低谷。

相同走势三年内不断重演

次贷危机的惨痛还没有完全忘却,2011年,世界经济又遭遇重震。

当年初,“3•11”日本大地震在首先震塌日本经济的同时,也震松了全球经济的塔基;一些国际评级机构掀起的“海浪”则更高更猛:3月29日,标普调低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向主权信用开出第一炮后,美国几大评级机构连续对日本和南欧国家主权信用开火,8月标普破天荒地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12月标普将欧元区15国主权信用评级列入负面观察。国际评级巨头这些前所未有的系列行动,让塔基已被震松的全球经济“大厦”剧烈晃动,尘土飞扬,世界经济陷入一片迷茫中。

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拥有相对安全边际,但是A股市场2011年的表现可谓“一塌糊涂”,除了在流动性宽松的一季度,沪指实现反弹,一度重返3000点大关,但到4月中旬,市场毫无做多气力,沪指一路下行,全年暴跌21.68%,高点仅是4月份创造的3067点。

2012年,情况虽没有2011年那般糟糕,但是令人惊讶的是,2012年的A股几乎重演了2011年的走势,只是波动幅度没有那样大。该年前四月,沪指3阳一阴,于2月创出年内最高的2478.38点,于12月创出年内最低1949点。

即将过去的2013年,A股继续上演着同样的走势,同样在2月,沪指创出新高2444.8点,此后再度陷入下跌调整,年内更是创出1849点低点,继续躺在“熊”的怀中。

熊市溯源

供求失衡阻股指腾飞盈利模式多样“助长”熊气

A股长“熊”周期即将迈入第7个年头,追溯A股难以崛起原因,不难发现更多来至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供给不平衡、做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随着IPO重启、新三板扩容,这些问题还将长期困扰着A股。

持续供给导致“缺血”

6年熊市,如果分段来看,2008年属于大型股灾,主要由于对2007年超级泡沫的一次扬汤止沸;美国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等原因造成。

2009年的单边上涨,可以看做是对2008年大型股灾的一次修复,不过仍处于熊市的下跌通道中,从2010年开始,就是持续的小股灾,而造成小股灾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股票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二是高通胀和低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

股改后限售股全面解禁,被锁定的巨量筹码被大规模释放,淹没市场。因此,2010、2011这两年,实质上是非国有大小非抛售减持的高峰年。这种筹码释放使现实和预期作用交互发挥,打破了市场供求的平衡。

与此同时,IPO的重启让A股融资进入了新的高潮,2010年A股首发股票共计349只,这一数字超过2007年至2009年三年发行数量之和。而当年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合计首发股份达到了580.40亿股,募集资金合计为4879亿元,超过之前最高的2007年。到2012年,虽然该年只有150只新股发行,但实际募集资金仍高达926.95亿元。

市场资金供给在房地产、银行理财产品和民间信贷高涨的夹击下,出现收缩。因此,股票供求关系的这种巨大变化,是形成长期熊市的最根本原因。

做空机制“助长”熊市

供求失衡必导致股指长期受到压制,而单一做多盈利方式的改变,则会使熊市周期持续。

海南宏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总监黎仕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2009年底到现在的沪指K线图走势来看,市场一直走熊的最重要原因是,我国2010年通胀的异动,以及在2011年针对其做出的货币收缩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导致的GDP下滑,乃至这几年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复苏之路的一波三折。”

“如果我们在研究A股市场这几年熊市产生的根源,把宏观经济给忽略掉,是非常不客观的。虽然2010年4月我国A股市场的股指期货诞生,导致了市场机构盈利模式的格局变化;但是,股指的涨跌,究其根源,并不是由金融衍生工具就能够主导的。”黎仕禹补充道。

有市场人士认为,出台金融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是为了完善交易体制,实现股市发展稳定,但目前还处于改变的初期,因此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门槛的限制,期指还不能完全适用于普通投资者,因此普通投资者要想在股市获利,还是只有单一做多,但是机构有了股指期货这样的工具,投资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在宏观经济大背景不佳的情况下,股指自然难有表现,但不是说期指的存在,会打压股指上涨,只要市场环境具备,流动性充裕,市场走牛也并非不可能。

资金走向

熊市周期“变异”延长非偶然资金“另辟蹊径”困A股

翻开A股运行周期,熊市曾于2001年开启,止于2005年,时间长达5年,在这期间,A股为成长付出了代价,此后一轮改革则诞生了史上最长牛市。

不过,改革的“滞留物”却成为A股近年来的一块“心病”,这便是大小非解禁减持。随着IPO重启,新股发行“抽血”,从2008年开始,A股进入新一轮漫长的熊市周期。到了2012年末,熊市进入第5个年头,当年12月沪指的迅猛反弹,曾被看做熊市的终结,在没有IPO的2013年里面,A股曾被寄予厚望,但一年下来,沪指竟然无动于衷,延续熊市。是什么原因导致熊市周期“变异”延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做空打压:股指期货破“做多”思路

2010年,当股指期货正式出现在投资者的面前时,A股单边做多的模式就已经改变。截至2013年末,股指期货运行已有3年半之久,但是不难发现,从2010年开始,A股每年的走势都极其相似,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要想股指有所表现已经不再可能,因为做空机制的引入,机构资金可以通过股指期货对冲、套利,因此,股指期货越发的成熟,会令没有利好支撑的A股难以前行。

2013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整体运行区间在2000点至2800点,2月份达到高点,6月份达到低点。而股指期货同沪深300指数走势密切相关,整体走势未出现背离现象。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股市的持续低迷为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机会,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放心保)公司等机构都已经参与到股指期货市场。

不过,引起投资者对股指期货重视的则是,2013年突发的“乌龙指”事件。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导致沪指出现一分钟暴涨5%。不过“乌龙指”事件发生后,光大证券子公司光大期货在当日持有的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F1309卖单量为10194手,比上一日激增7023手。

其实,上述事件仅是一次偶然事故,不过在如今的市场操作中,当市场环境不佳或是多空难断的时候,不少机构都已经熟练掌握二级市场做多,期指做空对冲这样的模式,因此,做空机制的引入乃至成熟,令A股难现持续上涨。

另类做多:融资客“勇往直前”

如果对游戏规则谙熟于心,那么在实践中便会发挥到极致,对于一直有着做多惯性思维的A股普通投资者来说,融资交易在2013年达到一次炒作峰值。2013年初以来的“第一牛股”冠豪高新惊鸿一瞥过后,市场方才意识到融资做多这一杠杆的“魔力”。

由于没有相关政策佐证这样的融资买入是否构成股价操纵,因此在2013年,融资集中买入一只个股推动股价上涨便成为常有之事。

2013年两融市场最受关注的是昌九生化(600228)的“黑天鹅事件”。昌九生化主营化工业务,多年亏损,但由于传言其将被赣州稀土借壳而沾上重组概念,股价持续飙升。11月4日随着赣州稀土借壳威华股份(002240,股吧)的消息公告,昌九生化股价连续7个跌停,让融资客梦断。

值得注意的是,回看昌九生化融资融券数据,9月以来融资买入额一直持续增加,9月26日跃上1000万元,10月9日踏上2000万元,10月24日奔上3000万元台阶。截至11月1日该股跌停前一天,其融资余额达到最高值3.54亿元,而融券余额仅有4.93万元。

昌九生化仅是融资豪赌重组股的个案,这种投机行为不仅让融资客对个股失去理智判断,也同时令他们损失惨重,这样的“畸形”投资藏于A股,同样不利于市场摆脱“熊影”。

做多独舞:创业板单边暴涨

此外,2013年的A股市场,创业板唤起了做多资金的热情。在IPO暂停的一年里,创业板鲜有空头警报,最终演绎出自己的神话,无视主板调整,全年飙涨70%左右。

2013年以来,创业板疯狂上涨,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公募基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2013年上半年,创业板市场有个明显变化,即从无人问津到众星捧月,引来了各类机构的关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142只创业板个股中,持股比例在20%以上的就达到了13只,此外,在碧水源(300070)、银邦股份(300337)、恒泰艾普(300157)三只创业板个股上,公募基金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已经超过30%。

有市场人士指出,2013年上半年国家宏观调控比较严,市场存量的资金并不是特别充裕,再加上创业板里面有一些个股是未来国家扶持的产业,公募资金重仓这些个股,也是基于这样一种形势做出的选择。

到2013年下半年,创业板两极分化越发严重,明星股中的龙头依旧支撑着整个热点板块,如文化传媒、手游以及互联网概念。不过从三季度机构持股来看,不少基金已经开始减少对创业板公司股票的持有,创业板市场的高估值成为资金担忧的问题。

另一组数据表明,2013年全年市场交投情况,沪市延续了2012年的低迷,日均成交没有显著变化。反观创业板,日均成交相比2012年。出现井喷式增长,一跃突破百亿,由于股指期货的标的是沪深300指数,难以干扰创业板,这导致在主板缺乏机会时,资金选择另起炉灶,在创业板开展做多,由于创业板的崛起同时转移了场内资金,因此,主板交投就显得相形见绌。

2013年资本市场七大新政

1、IPO财务核查

2012年8月份以来,A股IPO实质上暂停了,一大批已经过会的企业无法挂牌上市,报会的企业无处审核。

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在京召开IPO在审企业2012年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宣布将成立不少于15个小组、约百人的核查队伍,对882家在审的IPO企业进行财务核查。

随后,一批批企业因为业绩变脸、财务问题等原因或自行撤掉上市材料,或被“终止审核”。截至目前,IPO“堰塞湖”已经降至约700家。

2、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制度

2013年3月底,证监会宣布建立定期新闻发布制度。随后,每周五收市后,证监会就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内容主要是证监会发布重要事项,以及对监管查处情况进行通报。

3、分道审核开启

2013年10月8日开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启动,重组审核将采取“快速、正常、审慎”三类审核办法,一方面加快优秀项目的审核速度,另一方面对问题项目加大监管。

4、新股发行改革

11月30日,管理层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市场期待已久的新股改革方案出炉。在该《意见》中,包括推进股票发行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强化中介机构职责、改革新股配售方式以及强化监管执法的力度等大大颠覆市场的预期。12月13日,《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出台,改革措施包括取消行政限价手段、引入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提高网下配售比例、明确市值配售办法等。

5、借壳上市参照IPO

11月30日,管理层发布《借壳上市审核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其中两大内容—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和创业板不允许借壳上市内容引发市场关注。

6、优先股试点

11月30日,《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12月13日《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发布。

7、中国版401K“减税”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政策。企业年金被称为中国版的“401K计划”,这对资本市场构成重大利好。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