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央行官员:比特币是技术至上和绝对自由主义的乌托邦

作为互联网世界虚拟货币的新宠,比特币在过去的一年赚足世人眼球但也饱含受各方争议。

中国央行就曾在去年底将其定性为虚拟商品,并非真正意义的货币,而央行官员盛松成周四再度发表专题文章称,只要现代经济社会组织形态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比特币就成不了真正意义的货币,不过是技术至上主义和绝对自由主义者的乌托邦而已。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今日发表联合署名专栏文章称,虚拟货币打上了现代科技的烙印,但人们只是看到虚拟货币与本位货币个别表象上的类似,而误以为前者是后者的扬弃。事实上,便利、快捷、低成本不是虚拟货币的特权,信用卡、网银等实际货币的电子载体都能满足这些要求且更加便利和安全。

这是继去年12月5日中国央行发布相关通知防范比特币风险后,再有官方人士就比特币问题发声。而相较于前篇央行通知,是篇文章则更像一篇论点清晰、论据充分的学术议论文。

文章从货币本源上直指比特币的“软肋”,认为其缺乏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而该职能却恰恰是货币的本质属性和最基本职能。

文章具体提出,首先比特币不具备作为货币的价值基础,“比特币能否具有价值,能否成为交换媒介,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信任度”;其次比特币没有法偿性,流通范围有限且不稳定,难以真正发挥流通支付手段的作用;再次比特币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很难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很容易被替代。

而比特币产生过程的技术性亦束缚其成为真正货币,因其上限数量和达到上限的时间已被技术上固定,即在2140年达到2100万数量上限,这与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之间存在矛盾,若成为本位币,必然导致通货紧缩,抑制经济发展。

同时,数量的有限性使比特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为投机对象而不是交换媒介。“持有比特币的人更愿意把它收藏起来而不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结果必然导致其最终退出流通、失去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而成为投机对象。”

文章并认为,比特币缺少中央调节机制,与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不相适应。“它的发行、流通和管理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改变比特币的供给量,甚至也没有中间机构记录比特币的交易信息,因此,货币当局不可能通过改变比特币的供应来调节宏观经济。”

所以,盛松成在文章明确地总结称,只要现代经济社会组织形态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就将存在,比特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就成不了一国的本位币,从而也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不过是技术至上主义和绝对自由主义者的乌托邦而已。

但文章也没有完全否定比特币存在的意义,认为其出现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们对信用货币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忧虑。提醒各国央行应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调控货币供应。

据MT.Gox行情显示,目前1比特币兑换817美元,今日最高价为830美元,最低价为771美元。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