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打过巴掌,央行拿5000亿抚慰市场

所谓央行,就是那个在金融市场上念“紧箍咒”的人,只不过从今年开始,周小川念出的咒语不再是纯正的汉语,常常充满了英文字符。

PSL、SLF、SLO,这是央行今年的“三大新玩具”;然而这些仅仅是结果,决定它们走向的是PPI、CPI、PMI、FDI……当然了,这些最终都会影响到M1、M2的增速,并左右QDII和QFII和PE的行为方式……看哭了吧,这就是今天装逼的经济圈、金融圈,他们在创造汉语新词汇上太缺乏想象力了,所以那些繁琐的汉语表达方式,基本上被雪藏了。

投资圈眼下最新的话题是,在A股放量暴跌,成交5000亿的当天深夜(9月16日),就传出了消息:央行通过SLF方式,向5大银行各投放了1000亿资金,刚好也是5000亿。5000亿救了5000亿,所以9月17日的股市没有再表演跳水,而是暂时喘定。

9月17日全天,中国的财经记者们都忙着证实这个传闻,但央行守口如瓶。跟几个月前1万亿PSL贷款一样,到今天都没有正式回应过;但对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也没有否认过。所以,可以猜想,这次5000亿SLF贷款最终也是只做不说。

那么SLF是什么,这5000亿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谓SLF,中文名称比较繁琐、累赘,叫“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是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2013年,中国央行也宣布推出了这一工具,跟它同时降生的还有SLO,中文名称是“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两者的共性,都是在金融机构缺少资金的时候,向央行借款的方式。区别是,SLF更为长期,一般为1到3个月,金额会比较大;SLO则一般不超过7天,金额会比较小。

后来,央行又推出了PSL(抵押补充贷款)。PSL跟SLF相比,又有所不同。PSL期限更长,可以长达3年,金额也比较大,而且由央行主动发起;SLF刚刚说了,一般是1到3个月,一般由商业金融机构主动提出。这两个货币工具,都带有定向宽松,定向调节市场利率的作用。

由于外汇占款逐步走低,中国货币发行方式面临新的变化,将可以有更多方式,也更为主动。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M2)增速为14.7%,明显超过了政府工作报告里设定的13%,以及最近几年同期的增速。所以到了最近两个月,央行开始踩刹车。至8月底,M2增速只有12.8%,明显收紧了资金。M2少了,经济马上就还以颜色,各项指标全面下行。

尤其是9月16日股市的暴跌,显然对管理层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5000亿SLF出来是理所当然的。

但这不意味着中央货币政策掉头,这仅仅是“巴掌打过”之后的“抚摸”,属于安慰性质。李克强总理一周前刚刚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表态,用“强改革”而不是“强刺激”来解决问题,立足长远。

不算两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调整存贷比。仅仅是给国家开发商银行的1万亿PSL“棚改”专用资金,以及此次给5大行的5000亿SLF,就相当于全面降低了1.5个点的准备金率。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是在外汇占款不断降低的时候发生的。所以对M2的增加效应,会低于历史上的“降准”。也就是说,“此降准”已经不同于“彼降准”了。

但即便如此,管理层也不希望使用“全面降准”这一工具,在他们看来,“全面降准”和“降息”是大规模杀伤武器,等同于“强刺激”。而PSL和SLF这种“洋咒语”,念起来动静比较小,属于中小规模杀伤武器。既然作用差不太多,那么为什么不用大家不熟悉的工具呢?至少不会给人造成全面宽松的误解!

这样看来,不到万不得已,“全面降准”和“降息”是不会有的。面对中国经济这个病人,管理层的思路是:尽量降低药量,能不用药最好不用药,希望它自己能强壮起来。这种痛苦的、琐碎的博弈,将在未来一两年反复进行。

至于股市,今年最痛快淋漓做个股的时候,似乎已经结束。但大盘会在政策底(2000点!)和市场顶(2350?)之间,反复纠结。这就是所谓的“鸡肋行情”吧。而楼市,一线城市和少数强二线城市会继续放量,绝大多数地方将继续低迷。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