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83:疯狂的日本和坚决的蒋介石(2/3)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八十三(新抗战系列之五)

日本华北驻屯军装甲部队在做临战准备

日军另外一股很强大的力量,就是驻扎在朝鲜的朝鲜军的立场也和关东军一样。

后来担任日本首相的时任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中将,参谋长久纳诚一少将也同意立即增援华北,开展全面侵华战争。小矶国昭甚至电告日本军部要求一战占领整个中国,彻底解决中国问题,也就是“利用这一事件实现统治中国的雄图”。

他们下令朝鲜军的第19、第20两个精锐师团立即进行战斗准备,随时开拔。

入侵中国的急先锋关东军和朝鲜军立场如此鲜明,日本军部的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首先是主管日本陆军军政事务的日本陆军省大臣杉山元,他在8日卢沟桥打响的当天就下令:准备复原的4万日本现役士兵全部停止退役。显然日军此时就准备全面开战了。

陆军一派如此,海军一派也相当积极。日本海军中央部下令在台湾海域演习的第3舰队立即返回上海,准备参战。

而日军参谋本部的参谋们彻夜未眠,几个小时后就制定出了《处理华北时局纲要》,其中明确说明:将与我军敌对的中国军队驱逐出平津地区,还提出,必要时可以出兵山东。

可见,日本军方态度大体就是这样,基本已经确定要开战了。

7月11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首相、陆相、海相、外相、财相),实际就是日军和政府高层做最终的决定。以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陆相)最为坚决,立即增兵华北,全面入侵中国,会议上其他所有人也都同意。

当时日本近卫文麿内阁刚刚组建一个月,立足未稳。近卫文麿本人虽然也是强硬军国主义者,曾经狂称一个月内亡华。但他既然能够当上一国的首相,自然也是日本国内的精英人物,多少有些头脑。

近卫内阁成员曾经对是否全面进攻中国有所犹豫,日军内部一些人,比如著名的石原莞尔,冈村宁次也认为日军万一陷入中国战场的持久战,就会严重影响将来的对苏和对英美的作战。中国实力较弱,是无力主动向日本进攻的。日本应该先击败苏联或者英美,然后再来对付相对较弱的中国。

所以在事变刚刚爆发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8日。近卫内阁曾经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暂不要扩大事变,尽量和平解决。

由此,日军曾经在短时间内和中国方面谈判,试图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捞一点好处就收手。

但在军方几乎所有高层压倒性的压力下,没什么实力的内阁迅速妥协,军方一些异议人士也立即闭嘴,不敢质疑日军高层的主张。实际上日本内阁也基本都为军人操纵,几乎所有内阁成员都对军人言听计从。

见军方已经决定,近卫文麿内阁也发生了转变。之后近卫数次发言,号称“要严惩暴戾中国”“打到其屈膝投降为止”,也由此成为入侵中国坚定的支持者。

7月11日,近卫首相为了统一各方面的意志,邀请军方代表,两院议员代表,财经界实力派人物,新闻界精英一同会谈。

期间一个知名议员对日军能够短期内击败中国有所怀疑,问到:军方到底准备打到哪里?陆相杉山元双眼望着天花板,毫不理睬,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有礼貌,尤其在正式场合一般都极有礼貌的,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非常失礼的。

此时海相米内光政认为议员也是国家的重要人物,这样对他们未免太不尊敬了。加之入侵中国基本是陆军发挥作用,卢沟桥事变也是陆军挑起,海军一派向来和陆军作对,对此并不以为然,也不热心。

海军一派认为入侵中国虽然是必须的,但不符合海军一派的意图。中国是大陆国家,攻占中国自然主要是日本陆军发挥作用,海军一派则被抛在外围,成为辅助角色。

因为被陆军一派牵着鼻子走,海军一派认为自己不用对此次华北事变负责,完全可以在旁边看看热闹。于是,米内光政对陆军一派领袖杉山元并不在意。

此时米内光政貌似礼貌的代为回答:陆军计划绝对不超过永定河保定一线。

而杉山元听到这句话不觉勃然大怒,此时陆军的观点是至少占领华北,有必要占领整个中国。听到米内光政这种说法,杉山元认为这是海军一派对陆军的侮辱。

杉山元根本没把这个空架子内阁放在眼里,也不愿意跟他们说任何的事情。在他看来,军方既然已经决定,其他任何人只有遵守的权力,谁敢质疑就是卖国贼。

于是杉山元大声怒斥米内光政道: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能说这种大事。米内光政不觉一惊,没有敢继续说话。其他议员也立即低头沉默不语,再没有人敢于追问,这个通气会就这样草草结束。

事后那个议员回忆道:军人根本把内阁当做无物,也根本没有把政府放在眼里。

而蒋介石的大将陈诚在回忆录中写道:军事本是政治的延续,在日本,政治却成为军事的附庸,不仅是军阀干政,简直是以军代政,欲求不败,又如何可能?

稍后近卫文麿代表政府将结论上呈裕仁天皇,天皇裕仁不过30多岁,军政经验自然也是有限的。

他问跟随近卫文麿一起来的杉山元:陆军的作战目标只是打到保定?杉山元回答:初步这样决定,根据需要可以扩大到华北,华中和华南。

裕仁天皇听了杉山元的回答顿时沉默了一会,他自然明白这也就是有可能全面侵华的意思。裕仁从小接受过政治军事方面的全面教育,知道中国毕竟有4亿人口和200万军队,国土又非常辽阔,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时间内打下的。

此时裕仁心中有些松动,显然有些犹豫,随后追问了一句:你们认为多久可以解决华北事变?杉山元毫不思索的回答:预计最多二个月,中国政府就会屈服。

裕仁天皇听到杉山元这个非常坚定的回答以后,顿时大喜,立即给予签字批准。

于是在当天,日军开始全力增兵华北,具体为关东军出动2个精锐旅团,朝鲜军出动1个精锐师团,日本本土出动3个师团,另外三军一共出动27个空军中队,日本联合舰队也立即出动,封锁中国沿海。

由于日本本土运输部队需要时间,所以第一批增援华北的部队,是关东军和朝鲜军。

一直争锋相斗的陆军和海军两派也达成共识,准备协同作战,平津地区作战由日本陆军负责,海军负责运输部队和补给,同时担任海上封锁和岸上火力支援。

但以米内光政为首的海军一派对这样的分工显然不满,他们强烈要求在华中(江苏浙江上海一线)派遣3个师团作战,占领中国经济中心上海(日本海军在上海驻有数千海军陆战队),这也是后来淞沪813会战的根源。

同时日本军部授意华北住屯军新上任的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原司令官田代皖一郎重病,几天后去世),以和平解决的烟雾同29军周旋,尽量为日军增援部队的到来争取时间。

于是,从11日开始,日军从后方源源不断开入华北。

关东军驻吉林省公主岭的独立混成第1机械化旅团于16日到达日军控制的河北省密云县,驻长城古北口地区的独立混成第11旅团20日到达河北省顺义县以西的高丽营。

朝鲜军驻龙山的第20师团于16日从朝鲜出发,19日其先头部队到达天津,其它分别在唐山、山海关集结待命。

其他部队也纷纷开入华北,包括铁道第3联队,关东军汽车队等等。

短短二周时间,先后有超过5万日本陆军开赴华北,加上原有的住屯军,总兵力已经高达6万人。

这些都是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加上战斗力的差别,实际日军战斗力已经远远超过了驻扎在华北的29军。

16日,日本关东军6个飞行中队赶赴天津日军控制机场。到20日,日军参谋本部调国内7个飞行大队,4个独立飞行中队,一共有200多架飞机开到华北,已经超过中国空军总数,其中重型轰炸机30架。

这批飞机在之后的战斗中,对国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前面已经说了,日军高层认为日军华北住屯军只有5000多人,相对数量高达10万的河北察哈尔的29军处于劣势,所以此时必须用其他手段麻痹29军高层,争取增兵和部署的时间。

日本方面预计从东北和朝鲜运兵到华北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自然要谎称和29军方面和平解决,最大程度拖延时间。

一旦日军可以集中5到6万部队在河北省,那么加上中日两军战斗力的巨大差距,日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占领河北省,察哈尔省,下面无论怎么做都是很有利的。

相比日军的强硬态度,中国的国民中央政府也几乎一样的强硬。

卢沟桥事变一爆发,当时众望所归的唯一领袖蒋介石,立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蒋介石在1937年7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倭寇已在卢沟桥挑衅。彼将承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故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立乎?倭已挑战,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自从918事变日本入侵东北以来,蒋介石就在日记中以倭国或者倭寇的称呼指日本。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日军在卢沟桥挑衅,试图乘中国备战没有完毕的时候进攻,或许是想迫使宋哲元宣布独立。日本已经挑战,我们现在应该立即应战吗?

蒋介石早在一二个月前,就已经得到日军会在华北发动武装事件的情报,只是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开始?规模如何?日军的目的又是如何?是像丰台事变以后,只为捞一点便宜?还是像918事变一样是想全面入侵华北?

所以蒋介石一直关注着华北局势的变化,知道卢沟桥打响以后,反而松了一口气。

就像你始终在等着你的敌人出现,在等待期间一般都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会来,不知道来几个人,不知道他们带着刀来,还是带着枪来。结果,真的等到敌人杀气腾腾的出现,哪怕是开着坦克来的,你也反而会轻松很多。

不过当时蒋介石的心情还是很沉重的,在他看来1937年自然不是和日军开战的好时候。

自从西安事变在1937年2月基本结束,国家还处于动荡期中。由于西安事变中,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集中20多万大军和中央军对峙,中央军不得不集中40万大军威逼陕甘,直到4,5月份才完成了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收编工作。

而红军这边一直强调自己的条件,要求保证其军队和政府的完整性,没有放松一丝一毫。

在蒋介石看来,红军既然同意被收编,那么就应该放弃对自己控制区和军队的控制权。如果就这样答应红军的全部条件,还谈得上什么改编?完全等于国民政府发军饷,提供武器来让红军壮大发展。

蒋介石心里很清楚,红军既然信奉马列主义也就绝不可能听国民政府指挥的,他们会在抗战中继续发展自己的力量,从而在将来和国府为敌。所以就长远看来,红军并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到了1937年7月,由于双方要求差别很大,红军不同意改变,所以4万红军尚且没有改编成国民革命军。

蒋介石深知中共的发展潜力,虽然西安事变中被迫同意了收编红军的要求,但也不能如此轻易答应红军的全部要求。

此时中国内战停止刚刚半年时间,抗战的各方面准备从1935年开始,到现在不过2年时间,期间还有1年半在打仗,国家几十万大军一会北上对付红军,一会南下对付两广军阀,时刻处于战斗和准备战斗中。

蒋介石本来预计日本自己也没有完成持久战争的准备。他和国府智囊们预计:日本要完成这方面的大体准备,至少也要到1938年末,那么中国至少还有一年多时间的备战期。

在这段时间内,国军预计可以完成60个师80万人的完全德械化,另外还有100万军队也会进行大规模的整编和整训,同时增加军工力量,发展国防科技,争取盟友,从而大大提高国军的战斗力,拉近同日军在军事上的差距。

另外,蒋介石认为世界大战是打定了,日本既然和德国意大利联盟,也就必然要和英美法苏对抗。以日本的实力和这四大列强为敌,基本也就注定失败了。所以中国越迟参战,对中国就越有好处,因为这样中国孤军对抗日本的时间就越短。

另外中国国内的情况也并不是很好,中共尚且不谈,国内华北还有三大军阀存在,就是山西,绥远的阎锡山,他的晋绥军有10多万人;河北,察哈尔的宋哲元,他的29军有10万人;山东的韩复榘,他的山东军有近10万人。这三大军阀是相当强大的反对力量。

除了这三个军阀以外,国内还有广西省军阀白崇禧李宗仁的桂军约3万正规军,云南省云龙的滇军3万人,西康省刘文辉的西康军约2万军,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的马家穆斯林骑兵总兵力大约5万人,新疆盛世才的新疆省军1万多人。

可以看到,自从张学良的20万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自行瓦解,国内军阀已经不可能推翻中央政府,也不可能公然和中央军对抗。但毕竟国内还有这么多省份控制在军阀手上,这些军阀对于敢于入侵他地盘的势力,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一律照打不误。

换句话说,在军阀看来,日本人是敌人,中央军一样是敌人。如果日军进来,军阀部队会还击,但中央军进来,军阀部队一样也会还击,都是一回事。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