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香港:门常开的政府总部变门常关?

回顾初期的港府新大楼设计理念强调的是亲民,将大楼设计成有如敞开的大门,美其名为“门常开”

7月17日清晨,号称“门常开”的政府总部突然架起围版,政府则在早上7 时发出一则新闻稿,指政府总部东翼前地由即日起至8月底关闭,原因是有需要加强政总大楼“抵御潜在保安威胁的整体能力”。

此外,近期在立法会大楼发生的公共秩序事件(反政府示威),亦说明有需要采取适当的保安措施。

政府发言人其后补充说,将会在该地点树立约3米高的围栏。在完成围栏工程后,广场每晚11时至6时将会关闭,不准议员、职员、记者之外的人进入。

政府加设新围栏,限制市民进入的消息来得突然,又不令人感觉意外。政府总部的广场近年来成为大规模反政府示威的热门地点,因此有别名“公民广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次集会,分别是反国民教育及支持港视获发免费电视牌照,两次均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参加,政府现在索性以加强保安为由,将广场以围墙围起,限制进入了!

令人感觉“巧合”的,是工程在即日起至八月底进行,被视为示威热门地点的东翼前地,在这段期间被完全围起了施工围板。而人大常委会,预期也会在8月份就本港政制改革作决定,舆论普遍估计,会否定泛民主派主张的“公民提名”方案,激起抗议浪潮。但现在东翼前地已因为工程而围起围板了,在管治者眼中,至少又可以离抗议声音远一点。

泛民抨击建栏决定

政总前地加围栏,引起泛民主派抨击。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陈家洛斥政府鬼祟,质疑行政长官梁振英惧怕政改方案进一步激起民愤,才会“建高墙围住自己”。民主党何俊仁也斥责建围栏的决定“极之低能”,剥夺表达自由,正考虑司法复核。建制派则毫不令人意外地支持政府,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蒋丽芸认为,加设围栏是为了避免一些较激进的行为,造成破坏。

泛民和建制派各执一词,但如果回顾政总设计初期是如何强调亲民,如何将大楼设计成有如敞开的大门,更美其名为“门常开”,则今天的改变更会令人感觉倒退。

2011年7月,行政署与承建商到立法会,讲解新政府总部通道安排。时任副行政署长邓婉雯曾在会上指出,广场通道“原则上24小时让议员及公众使用”。而政总建筑师严迅奇,更将广场形容为“公共广场”,从地铁站到立法会有多条路线,行人可以“悠闲行走”,最基本设计是每处地方也可以示威。

理想色彩幻灭

可是,今天理想主义色彩幻灭了。不管初期是有几分诚意要广纳民意,如今铁般的事实是要筑起围墙,远离反对声音。如果还不够讽剌,不若再回顾梁振英2012年3月角逐行政长官期间的一番话吧:“(我要)拿张板櫈,带记事簿和笔,与我的管治团队走入群众,听取民意。”

不错,政总围起3米高墙,只是梁振英管治团队诸般强硬手法之一。梁班子对付反对派的手法是敌情观念主导,全方位对立。不难发现,在原先泛民占优的位置,现在也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建制派势力:在基督教会内有亲政府势力,如前任和现任高官梁爱诗、苏锦良、议员梁美芬等;在论政团体里有“帮港出声”,囊括了名嘴周融、学者何乐生等名流精英;在街头则有高达斌、李思嫣等人。

香港像陷于准战争,、次文革状态,未来又怎会平静?

关键词: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