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邓小平的遗产

六月香港,骄阳似火。民众的情绪从六四、占中公投到七一50万人大游行,达到十年来的新高。愤怒的浪潮不可遏制。北京党媒环球时报,诬指这是香港人凑热闹的“派对和狂欢”。他们十七年视而不见的事实,就是一次次游行示威显示的国家认同渐行渐远。而且这种离心倾向已经深植于年轻一代的心里。树有根,水有源。情势至今,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

人们疾呼白皮书撕毁了一国两制的承诺,这是今天我们必须抗争的目标。但是共产党为什么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撕毁一个国际协议达成的承诺?殊不知问题根源正是在“一国两制”上。八十年代中英谈判香港前途的背景是:英国不愿意放弃香港,香港人也不愿意回归到一个专制独裁的祖国。照国际惯例香港应该享有殖民地人民公投自决的权利,可是中共凭借在联合国入常的特权,不承认香港殖民地的地位。而一八四二以来一个半世纪内,中国既不享有香港主权,也没有管治香港一天。甚至在中共建国后也没有对香港提出领土要求,当英国议员在北京问到周恩来时,周也说过香港问题有条约限制。(甚至葡萄牙主动交回澳门,中国拒收。)

换言之,英国统治香港一百多年的根据就是三个条约。因此,英相戴卓尔夫人会见邓小平时,首提三个条约有效论,那是完全符合法理与实际的。(邓后来承认“这个女人难谈”),邓的应对是“主权问题不容讨论”,这个荒谬霸道的态度,就成为收回香港一言九鼎的主调。衍生了后来一系列决策。英方几个方案包括意欲引入香港的角色,均遭中方粗暴否定,甚至英方代表团一个华裔成员也被驱赶,民族主义牌北京玩到极致。中英谈判变成逼迫英国交械投降的过场,而将香港居民的参与权剥夺殆尽。港人形容是被一场盲婚哑嫁卖给中共。回归日,倾盆大雨,掺和着世代原居民和避秦而来的新移民的泪水,在骊歌声中送别港督乘伊丽莎白号离去。那边厢江泽民和一班奴才举杯高歌,对英国人及香港人予中国的巨大贡献没有一个谢字。

但是,香港毕竟不是一场战争的缴获品。邓要应付国际、安抚港人、笼络台湾,于是生出一国两制的缓兵之计。出炉之际就遭到政论界的痛批,因为两种极端对立的社会制度怎能共存于一个宪政体制之内?而中共的极权劣迹史无先例,岂容一党独裁之下成立一个香港民主政府?港人治港必定是傀儡治港。别无选择之下,一国两制登场。随着中共经济发达,专制强化,两制的对抗性便愈益加剧,白皮书公然摆出“我给你多少,你就有多少”的恶豪架势,当代最残暴黑暗的体制和百年西方文明的结晶体的长期对决不可避免了,举旗造反成为香港人的宿命。香港悲情的创制者就是中国最后的皇帝邓小平,是他留下的苦果,他的遗产。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