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灵魂离体一瞬间:“我感受到别人的痛苦”

新《科学人》杂志6月26日刊登了一项研究,发现濒死时刻人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祥和感觉。此外,在英国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了17年的护士佩妮‧萨托利,今年又出了一本新书《濒死体验的智慧》,记录了她所亲见的许多濒死案例,她也发现许多经历过类似体验的人大多有愉悦的感觉,而且复活后都变得更善解人意,珍惜生活。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神经学家史蒂芬‧莱斯与其昏迷科学研究小组对190个由于心脏骤停、溺水、头部受伤等创伤引发濒死体验的案例进行研究。他们利用统计分析和Greyson Scale的测量方法对不同特性的濒死体验进行研究,发现报告结果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相似之处。他们都会看到眼前出现亮光、感觉在穿越隧道、感觉脱离自己的身躯,并且在离开身体的那一刻有着无与伦比的祥和感觉。

Pam Williams在分娩的时候因为大出血而昏迷,之后她便经历了濒死体验,她说自己看到一个医生在敲打她的胸膛,为她做人工呼吸并插了一根管子进入她的心脏。“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感觉十分的愉悦,身心舒畅,仿佛慢慢地飘向阳光照耀的地方。”她说:“突然我听到我的大女儿在喊我,我才意识到我的孩子需要我,我必须要回去。”Williams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她却认为死后人们将会去到一个平静、美丽、温暖的地方。在此之前,Williams只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矿工妻子,但这次的体验却让她感觉自己有义务要帮助和支持他人,所以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护士。

佩妮有17年的重症看护经验,她对那些濒死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与研究,并于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在她的书中写道:总体来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每个经历过濒死体验的人,都会从精神上重新定位自己的信仰。有的人变得更相信宗教,而有的人则认为宗教已经无法支撑自己,从濒死体验中感悟到的事物。无论如何,大部份经历过濒死体验的患者都会变得更善解人意。

Marie-Claire Hubert是一个身患脑膜炎的护士,她曾声称自己通过一个隧道见到了许多早已逝世的亲属。现在她表示:“我知道我们最终都会同我们爱的人相聚,这让我努力想做个比之前更好的人,我每天都在督促自己多为他人做一些好事。”

他们中还有一些人表示通过濒死体验获得了爱,让他们决定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所以有不少人恢复健康后更努力渴望成为一名护士、医生或在医院当义工。

自古以来,许多知名经典都存在着濒死体验的记载。如《圣经》中诸多章节、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西藏度亡经》等等,都提到了灵魂如何脱离肉体,与圣洁的光、灵相会的情景。

“濒死体验”一词,是1975年做濒死研究工作的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雷蒙•穆迪提出的。穆迪博士在对100例濒死体验的病例进行研究后,著成了《生命之后的生命》,又译《濒死体验访谈录》)一书。此后对濒死体验进行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1978年,国际濒死体验研究联合会成立,成为濒死体验研究者交流和支持的平台。

美国1983年进行了一个大规模的调查,该调查报告显示约有5%的成年人曾有濒死体验。虽然这些体验在人类历史一直有发生,但只有在最近30年,人们才敢于自由地讨论它,并谈及体验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经历濒死经验的人,75%会尝试改变现有职业,转行到可以帮助他人的领域。

在对唐山大地震死而复生的人调查中,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病医学教授冯志颖发现,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在事后都发生了性格改变。他们的性格大多变得比以前平和、善良。有些以前性格很暴躁的人,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被热传:“为何有濒死经验的人都会变得无私大爱?”该微博说:“一直以来我总有个疑惑,为何我们总在一些濒死经验的故事中,发现到主角们在重回世间后,总是变得无私、大爱,并常常去当义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这个疑问点,终于在最近看了一位名为丹尼尔‧布雷克林的先生的濒死经验故事后,得到了完整的解答。”丹尼尔‧布雷克林经历过两次濒死经验,他把自己在濒临死亡时看到的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在光明中得救》,这本书在1994年出版后连续5个月被纽约时报列为最畅销书籍。在第一次濒死中,他经历了“回顾一生”的人生重现经过。这让他发现:“人类向善的简单秘密,就是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善良与爱,和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付出的将一样多。”

丹尼尔从小放荡不羁,恃强凌弱,以打架和羞辱他人为乐。长大后在政府中工作,并拥有几套住房和几个小产业,收入颇丰,春风得意。在他25岁那一年,即1975年9月17日,一场暴风雨袭击了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的艾肯市,当时他正在家中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一道闪电通过电话线击中了他,将他重重地抛向空中。如所有死而复生的人描述的一样,他也重新经历了他走过的人生历程,最微小的细节都一览无遗。但当他回顾人生时,他发现自己生活在对方的身体中。比如,他小的时候是学校的一霸,他经常痛殴一些无辜的同学,这时他亲身体会到了受害者所感到的疼痛、惊恐、慌乱与无助。

还有,他在参加越战时,被他杀害的北越军官在脑袋中枪那一瞬间所感到的疑惑,以及后续因无法再与家人见面的伤心、无奈、悲哀。更惊人的是,连后来军官家人在闻知死讯后,连续好几年的痛苦他都感受到了。当历史回放完时,他陷入悔恨和羞愧之中,感到无地自容。因此当他重回人世,他彻底改变了自己,尽一切力量去帮助他人。

同丹尼尔‧布雷克林一样,濒死经历中,很多当事人都会对其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网上报导了一则对伊利诺州大学芝加哥分校历史系教授史蒂夫‧芬尼的访问。1988年,他因为哮喘病发作昏迷两个星期,亲身经历濒死经验。当时他在重新回顾人生的时候,在那个没有迷的空间,同时从三个角度,感知自己所做的事,不由得被深深的震撼:“我从三个角度同时体验过去我的一生。我当初的感情、我的思想、我的动机,同时,我还体验了那些与我有关的人当初的经历,他们的感受、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所思所想,这些使我非常震惊,体验别人的感受使我非常震惊。”他在那个片刻,认知到原来自己一向认为“以牙还牙”的道理,是千错万错的:“如果你能感受别人的感受,一切都变了,感受到这些,使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经过这样的体验,史蒂夫‧芬尼认为自己从前是活在自我欺骗之中:“我简直觉得无地自容,感到一种极大的耻辱。我所看到的是我的一种自我欺骗,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找到正当的理由,真是为所欲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A•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并集结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后出版了《死亡回忆》一书,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10条。

1、明知死讯——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他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

2、体验愉悦——“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奇怪声音——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进入黑洞——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灵魂脱体——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语言受限——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时间消失——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感官灵敏——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他“人”陪伴——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0、回望人生——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雷蒙德•A•穆迪是世界知名的学者和科学家,先后取得了哲学和医学两个博士学位。他对伦理学,逻辑学和语言哲学方面颇有研究,后来兴趣转向医学,并决心做一名精神病学家,在此期间他注意到了濒死体验现象,然后就开始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死亡回忆》便是他几十年研究的成果。《死亡回忆》一书自1975年上市以来创下了全球销量1,300万册的记录,仅在台湾就销售了100多万册,被称为超级畅销书。它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死观念,使“濒死体验”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正式纳入西方主流医学的视野。为了奖励他多年来在科学研究及其普及工作上的不懈努力,1988年他在丹麦被授予“世界人道主义奖章”。

诚如许多文献中报导的,有濒死经验的人,常常因而完全转变了生命的态度和人际关系。他们也许仍然害怕临终的痛苦,但却不再对死亡本身产生恐惧;他们变得比较宽容和有爱心,对精神价值或智慧之道也变得比较感兴趣,而且通常是对共通的精神价值,而非任何一种宗教的教条感兴趣。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