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北京昌平1200名楼门长兼职搞情报

每天早上七八点钟,郭阿姨就会拎着袋子出门,目的有俩:一是出去锻炼身体,二是在上班早高峰的电梯和楼道里刺探‌‌“情报‌‌”。

今年,昌平区全面开展人口调控工作,在天通苑北街道9个社区,1200多名楼门长和300多名物业房管员成了对流动人口摸排工作的监督主力。

郭阿姨又有新‌‌“情报‌‌”了,是她今天早上在电梯里发现的。自打当上楼门长,她发现自己和原来不太一样了:眼尖、敏感、人脸识别能力强。

这不,今天就有收获了。刚进电梯,眼尖的她就发现了几个面生的小伙子,这就是她所谓的‌‌“情报‌‌”——楼内新搬进来的流动人口。郭阿姨的工作就是在她住的这个楼门里发现流动人口,及时向社区居委会汇报,配合专人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

‌‌“哟,小伙子们,上班啊,以前怎么没见过啊?‌‌”郭阿姨一脸关切地问开了。郭阿姨有经验,新来的流动人口一般警惕性高,如果鲁莽地敲门调查,他们不爱配合,如果在一个很自然的场合,也许局面很容易就打开了。

‌‌“阿姨您好,我们都是新搬来的,您早锻炼去啊。‌‌”郭阿姨三言两语就把他们的门牌号、住了几个人、哪个单位的问了个一清二楚。

和她估计的差不离,小伙子们说的那个门牌号就是楼里的出租房屋之一。她手里拎的环保袋里,有一个小账本,记录的是全楼道26户居民的情况,尤其是7户出租房屋的具体情况,包括屋里住几个人、哪里人,如果人员情况有变动,她马上会发现。出了电梯,郭阿姨改了线路直奔社区居委会,把刚刚得到的信息汇报给了负责人,约个时间上门再登记具体信息。

和全街道1200多个楼门长一样,自从当上了这个志愿者,郭阿姨特别上心,对楼道里的蛛丝马迹特别敏感。看见有工人拉沙土要装修,赶紧上去问两句;楼下有人家换了保姆,她都得跟保姆聊聊;账本里有家租户最近不怎么出现了,她得去敲敲门,如果发现已搬离,马上上报,对流动人口进行核销。

郭阿姨干这活有巧劲儿,工作开展起来还不算难,可更多的楼门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敲不开门是最常见的,明明里面有人,可你怎么敲就是不开门。好不容易敲开了,一问三不知的也不少。在这种情况下,天通苑北街道还联合了物业力量,利用300多名房管员进门维修管道、开关等机会,查看出租房屋内流动人口的情况。

在物业工作人员看来,配合管理流动人口,对物业公司来说其实是件双赢的事儿。‌‌“你知道我们的门禁一年要坏多少次?几千次!这笔费用相当巨大。‌‌”一位工作人员说,正是由于小区里居住着大量流动人口,不愿意购买门禁卡,才导致门禁经常被损。另外,垃圾乱扔、环境脏乱也让居住在这里的本地业主怨声载道,物业费欠缴情况也普遍,‌‌“能把小区管好,又能多收物业费,辛苦点儿也值得。‌‌”

延伸

今年目标压减5万人

昌平区发改委副主任樊懿德介绍,昌平区的百万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天通苑、回龙观、东小口、沙河、北七家。居住类型主要是租赁、借、寄居他人房屋,共计80万人左右,占已统计流动人口70%左右;来昌平的原因主要是务工、务农、经商等,共计100万人,占87%;流动人口中近9成是16岁至60岁的劳动适龄人口。

调查发现,在昌平区,接近9成的流动人口是来劳动工作的,而且有一半以上在昌平区居住一年以上,这说明大量的流动人口具有持续的经济来源,能够较好地维持在本地的生活。有7成流动人口靠租房、借房等方式驻留,这些问题说明,控制业态、控制房屋出租是人口调控的重要方向。

昌平区人口管控的目标是,到2015年,常住外来人口压减12%,今年年末压减5万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昌平区对于流动人口聚集和严重倒挂的北七家、回龙观、沙河、天通苑南、马池口5个地区,正实施精细化调控,强化‌‌“以业控人‌‌”,调整疏解不适宜产业,完善低端产业退出计划,对工业大院、废品回收市场、建材市场、小商品市场等集中清理,断绝流动人口非法经营渠道。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