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老萨说史53:决定红军存亡的宁夏战役(西安事变17)(1/2)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三

苏联的军工生产能力惊人

红一方面军(毛泽东周恩来的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贺龙肖克),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徐向前)主力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会师,红军兵力突增到近9万人,其中中央红军有约3万人,红二方面军有1万人,红四方面军4万多人。在此之前,中央红军几乎调集了全部主力从陕北苏区出发西进甘肃东部,打垮了此处马鸿逵一部,占领了几个县的地区,作为将来宁夏战役的准备。而宁夏战役是当时中共唯一的希望,也是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

一切为了援助

早在长征期间中共就已经制订了占据西北,背靠苏联的战略,其后几乎所有决策都以此为核心。

在1936年红军西进甘肃之前,苏联已经明确电告中共,准备从外蒙古把军火物资送到宁夏境内的定远营(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苏联告知中共,已经准备了600吨物资,准备通过第三方公司的150辆卡车,两次运送到定远营。苏联同时要求中国红军尽快发动宁夏战役,占领宁夏大部地区,武装保护苏联到定远营的车队。

当时中共领导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这是苏联援助中共的巨大进步。如果红军能占领宁夏,那么苏联的援助必然会源源不断而来。以苏联国力的强大,给予大量援助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当时中国红军最需要就是苏联的重武器,包括重炮和飞机。

红军目前有9万多部队,宁夏也是一个大省(在民国时期宁夏的版图比现在要大的多)。这种情况下,只要有苏联援助,红军发展到20万规模根本不成问题。而这20万装备重炮和飞机的强大武装,没有人敢于小视。

同时,当时陕甘的实力派军阀张学良杨虎城也已经和红军达成合作协议,准备建立西北联合政府。

张杨部队总数有20多万,还有数万民兵武装,占据了陕甘两省的地盘(甘肃省主席为东北军将领于学忠,陕西实际控制者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是一股强大的地方军事力量。

如果张杨和红军建立联合政府,总兵力可以达到40多万,加上苏联的大量援助,无论数量质量都不比中央军要差了,要知道当时中央军也不过60多万人,还需要分出其中一大部分对付华北上海的日军。

就长期来说,只要有苏联的军事物资援助,张杨和红军的生存也没有问题,经济上苏联可以给予援助(就像苏联援助新疆军阀盛世才那样,直接给钱给物资,连日用物资也给),陕甘宁三省的局面也可以维持。至于军事上,军火装备上自然是要多少,苏联给多少,这样和中央军长期作战也是可以的。当时中央军的装备其实也是很差的,顶多比红军要强,甚至还不如张学良的东北军。真正精锐的部队为蒋介石购买德国军事物资建立的几个师的德械部队,其他所谓中央军主力的装备和德军,日军,苏军相比都是属于四五流的。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红军必须攻打下宁夏省的大部,如果不能占领宁夏,就意味着红军无法获得苏联持续的援助,甚至无法获得哪怕一次援助。

宁夏战役一旦失败,红军,东北军和陕军十七路军的形势就极为凶险了。没有苏联援助,三支军队和他们的政府,第一无法维持陕甘宁三省的局面,现有的存款和余粮只能支持半年,之后经济自己就会崩溃了。政府没钱就会垮,军队没粮就会乱。第二没有稳定的军火物资援助,三军根本无法跟中央军打打仗,最多一两次战役就会变成枪没有子弹,炮没有炮弹的情况,等于被消灭了。第三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帮助红军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仅仅依靠现有三军的不过30万人,其实力还远远不如稍早一点两广事变中的广西和广东。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这些部队即使联合起来,想和中央对抗根本是不可能的,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被消灭和收编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宁夏战役,打通和苏联的联络就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如果宁夏战役失败,等于一切全完了。

早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前的9月,毛泽东周恩来就已经开始了军事部署,具体部署是:

1.以红一方面军约1.5万人攻取宁夏,其余保卫苏区;

2.12月,红四方面军从兰州以南渡河,首先占领青海一些地方作为根据地,待明年春暖逐步向甘、凉、肃3州前进;

3.以红二方面军位于甘南,作为几块苏区之间的联系。

这个部署是基于从今冬至明年以占领黄河以西为基本方针的作战计划。如果各种条件不允许,红军则只好决心再作黄河以东的计划,把3个方面军的发展方向放到甘南、陕南、川北、豫西与鄂西,待明年冬天再执行黄河以西的计划。

渡河的重要性

为什么红军很强调渡过黄河呢?因为黄河是天险,尤其在甘肃宁夏这一段为峡谷地形。峡谷两岸均为悬崖峭壁,峡谷中间的黄河河床狭窄,水流湍急,很难渡过。宁夏青海马家军沿着黄河修筑了很多防御工事,以黄河作为天然屏障。而宁夏省的绝大部分都在黄河以北,也就是实现宁夏战役就必须度过黄河。

但如果红军七八万大军在黄河以东,准备找一个渡口一次度过黄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黄河以东有数量众多的国军部队,随时可能进攻红军,而马鸿逵等地方军阀又销毁了几乎全部渡河工具。以红军这么多部队想一次渡过黄河,按照现在情况恐怕需要一二周之久。这个时间内如果被国军攻击,就是渡河一半遭遇打击,正好犯了兵家最大的忌讳。

长征开始初期的湘江会战,就是桂军和湘军赶在红军渡了一半的时候攻击,把红军从6万人打成了3万多人。湘江水流并不湍急,江面也不宽,红军士兵涉水也可以勉强通过,跟黄河根本无法相比。如果红军在黄河这种恶劣地形下渡了一半被攻击,损失只会比湘江会战更惨重。

所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高层都认为必须让一部分部队首先渡过黄河,然后从黄河两岸齐头并进,一旦时机成熟由西岸的红军从黄河以东的中卫等的渡口接应东岸的红军主力渡过去,这才是最现实的。

这样红军主力渡过黄河,就可以一举打垮宁夏王马鸿逵的部队。在毛泽东看来马鸿逵不过3万多人,战斗力不强,不是很难对付,宁夏战役成功还是很有把握的。

但现实情况很严峻,目前中央红军主力都在黄河以东抵御步步紧逼的中央军第1军胡宗南及毛炳文、王均部共3个军,红二方面军只有1万人又没有什么战斗力,那么首先渡过黄河的就只能是还有4万人的红四方面军了。

9月27日中共中央下令红四方面军必须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从宁夏兰州间渡河,夺取宁夏,甘西,张国焘表示支持这个决定。

无比紧张的通渭会战

随后张国焘在29日制订了《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准备在通渭一带和中央红军会合,伺机消灭胡宗南中央军一部,然后渡过黄河。

但中央军的进展远远超乎了中共的预料。6月两广事变爆发,广东陈济棠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集中近40多万大军反抗中央,由于势头极为凶猛,蒋介石忍痛调动全国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南下。其中就有在甘肃对付红军的胡宗南的第一军,他们在6月开赴到了湖南。

9月两广事变被老蒋兵不血刃的搞定,胡宗南等部立即北上,但是受当时落后交通设施的影响,速度很慢。

本来毛泽东通过张学良得知中央军从长沙等地运回西北的胡宗南等部约10个师6万多人直到9月下旬才能到天水,秦安,静宁,会宁一带,预计至少休整数周才能全面进攻。而中央军另外4个师约2万人还在宝鸡,陇县,略阳等地,离战场远的很。

毛周等人估计,中央军由于兵力不足,至少要到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才能发动对红军的进攻。所以这段时间红军以二倍兵力打垮宁夏王马鸿逵还是有把握的。

但自古军事战略有一句至理名言:永远不要做你的敌人想让你做的事情。这点蒋介石非常清楚,他在中央军尚未集结完毕的情况下,就命令各部立即前进,准备和红军决战。

10月3日,中央军先头部队意外的缴获了红军的《通(渭)庄(浪)静(宁)会(宁)战役计划》,这个计划立即交给蒋介石。蒋介石看到该计划,知道红军准备渡过黄河占领宁夏,随即开始围剿的全面部署。

蒋介石在10月8日制订了《通渭会战》计划,要求中央军各部立即向平凉,静宁,庄浪,固原等地全力突进,必须将红军歼灭在黄河以东的陕甘地区,不能让红军渡过黄河。由此,中央军近10万大军奋勇前进,一路击破红军的堵截。

此时张学良也接到的这个《通渭会战》计划,他极为慌张,赶忙找到中共特使刘鼎,让其立即通知中共。张学良表示自己可以控制东北军尽量推迟进攻的步伐,并且设法延迟胡宗南等部的进攻步伐,但不可能拖得太久。张学良要求中共主力立即开始宁夏战役,尽快渡过黄河。

消息传到中共那边,毛周等人也非常着急。他们制定宁夏战役计划的前提是只有地方军阀和少量中央军部队参战。现在中央军主力提前向甘东狭小区域进攻,情况就非常凶险。

在宁夏马鸿逵3万大军阻截,中央军近10万大军尾追下,红军很难渡过黄河。况且就算红四方面军主力渡过黄河,留在河东的剩余部队必遭中央军主力围攻,恐怕只能放弃从黄河以东渡河的计划。

而光靠西渡黄河一部,面对河东马家军和中央军的围攻,怕是无法占领宁夏,击溃马鸿逵部。再退一万步说,就算红四方面军能够占领宁夏,但中央军必将渡过黄河跟着红军前进。此时就算打垮了宁夏军阀马鸿逵,等于为中央扫清了宁夏军阀,中央军大军一到,占领宁夏的红四方面军一样完蛋。

由此判断,宁夏战役获胜的可能性就不大了。但宁夏战役是决定红军存亡的关键战役,一旦失败红军就很难生存下去,怎么也要试一试。

10月11日,毛泽东发布了《十月份作战计划纲要》,命令四方面军迅速进军靖远、中卫地段,抢占渡河点造船,争取在11月10前完成渡河。红四方面军主力30军此时已经突袭占领了靖远渡口,并准备在此处渡河。

17日,国军飞机侦察到了四方面军的渡河地点,随即进行轰炸。得知红军已经占领靖远渡口准备渡河的情报,蒋介石大为震怒。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亲自飞到西安督战,严令各部立即进攻,违者以失地通匪罪论处。

中央军胡宗南第1军,毛炳文第37军,王均第3军共3个军7,8万大军,在空军的配合下,由南向北火速推进,与红四方面军的阻击部队红4军,5军和31军发生激战。

红军阻击部队在中央军的进攻下损失惨重,几乎撑不住。阻击主力的红军4军,31军和5军总兵力只有1.5万人,平均每个红军战士只有10到20发子弹和两三枚自制手榴弹,弹药极为缺乏。中央军刚做了几次冲锋,红军战士的子弹就打的差不多了,只能靠拼刺刀。

而进攻的中央军火力强大,而且都是老兵,战斗经验也很丰富。以关麟征和杜聿明的25师为例,他们曾经在长城会战中以绝对劣势装备重创过日军,战斗力惊人。

在中央军冲击下,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在华家岭战斗中被国军飞机的炸弹击中阵亡,官兵死伤也非常严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下令放弃现有阵地,4,5,31军立即边打边撤,逐步向会宁一带收缩,利用山丘扼守,尽力控制会宁至靖远的大道。

靖远渡口一切渡河设备全部被马家军销毁,还好30军政委李先念当过木匠,对造船多少懂得一些。他将造船地点选在离靖远约40里路的大芦子村庄的一片柳树林里,目标隐蔽,躲避国军飞机轰炸。30军随即四处搜集造船所需之石灰、桐油、铁钉,并且征募当地工匠。他们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造了16只小木船,每船可容10多人,一次只能运送近两个连过河。另外,还从靖远附近找到一只能够运送100多人的大船。

船虽然勉强够了,但这一带黄河河面较为开阔,靠人力桨划的木船需要40分钟才可以到达对岸。此时国军飞机在渡口来回轰炸,俯冲扫射,白天渡河非常困难,主要靠夜间抢渡。而夜间视线不良,来回时间更长,一晚仅能渡过1000多人。

渡河准备结束,这边阻击的却开始撑不住了。徐向前下令各部退守会宁一线寻机歼灭中央军一部,但中央军战斗力远远超过徐向前的预计。徐向前和彭德怀发现关麟征第25师前进最快,就准备集中主力将其歼灭。

徐向前命令红31军,红4军和独立师集中数千主力全部歼灭关麟征第25师突前的73旅。于是红军在宋家伏击73旅,红军在一个两边都是峭壁的山谷对该部发生突袭。但73旅是在长城会战中重创日军的部队,他们立即就地防御,随即向后方75旅求援。

红军从下午5点开始进攻,遭遇73旅优势火力阻击,几次进攻无法成功。双方激战到半夜12点,75旅已经开到山谷。徐向前见伏击没有能够吃掉73旅,反而有被对方包围的危险,只得命令部队后撤。

此战红军不但没有歼灭中央军,反而自身伤亡惨重。这边歼灭战术没有成功,防御上却又出了大问题。

22日中央军毛炳文37军突袭会宁城,中央军7架轰炸机也赶来轰炸。守城的红5军董振堂部死守一天一夜,伤亡高达近千人(红五军只有3000多人),实在不能坚持,被迫败退出会宁城。该城被中央军占领,随即中央军继续进攻,连续占领静宁,通渭,界石铺等地,还控制了西兰大道(西安到兰州的公路线)。

会宁等地被占领,也就意味着红军的防御线被撕出了一个大缺口,外线防御已经崩溃。西兰大道被中央军控制,就意味着从西安和兰州增援的部队可以源源不断的开到,形势更为恶化。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中央军离靖远渡口已经近在咫尺了。

徐向前命令红5军在会宁城外利用山头防守,不得后退一步,违者军法处置。同时命令红四方面军的红4军,红31军,红9军立即给予红5军增援,调整防御体系,死守第二线阵地。

战局险恶,此时中共中央开始了著名的渡河犹豫决策。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