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穿青人,民族识别的遗留问题

56个民族之外“穿青人”写上身份证

5月初,一则抓人眼球的消息被中国各大新闻网站转发——“56个民族之外‘穿青人’民族获认可,被写上身份证”。消息引起了媒体和网民的好奇。许多人在问:这个很少有人听说过的族群,将是中国政府认可的第57个民族吗?

负责民族工作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马上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回应媒体询问时,国家民委说,“近期没有确认新的民族,我国现有民族数仍是56个”。

穿青人多数居住在贵州省,人口约67万。1950年代中共新政权开展“民族识别”时,把穿青人列为汉族的一支,但穿青人一直拒绝接受这个决定。

为避免穿青人抗议,影响社会稳定,当局采取了模糊政策,允许在身份证件上的民族栏内填写“穿青人”,而不是官方认定的汉族。

所以,尽管未被认定为一个民族,但“穿青人”作为民族成分写在身份证上,根本不是什么新闻。

这次,之所以引起媒体注意,是因为一位名叫郭丹的穿青姑娘从贵州嫁到四川,其《户口迁移证》和《居民身份证》显示民族为“穿青人”,可是四川警察在《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中找不到这个民族选项。

几经周折,当地派出所找到县公安局,县公安局又请示四川省公安厅,省厅又向贵州省公安厅索要特殊代码后,才得以为她制作手工填写“穿青人”的身份证。

这个故事尽管以当事人“欣喜若狂”感谢警察告终,但它不仅突出了穿青等地位未定族群的尴尬处境,也显示了中共政权在民族政策上的矛盾心态。

斯大林的遗产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在中国大陆脍炙人口的歌,是由著名词曲作者乔羽和徐沛东为1991年11月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创作的主题曲。

这首歌唱响后仅一个多月,苏联的最后一个加盟共和国宣告独立,苏联正式寿终正寝。普遍认为,斯大林主义的民族政策对苏联解体“功不可没”。

中共基本上继承了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其民族政策也大多是从苏联照抄来的。全体人民被划分成56个民族,同时在汉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实行差别待遇,就是中共夺取政权后组织专家组,在斯大林关于民族特征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其实,早在苏联解体前几年,斯大林主义民族政策的弊端就日益明显了。1980年代末,东欧巨变已势不可挡,苏联内部的离心趋势也渐渐增强。中共领导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威胁稳定”

在中国国内,文革后重新开始的民族识别、民族归并的工作导致了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也使当时的中共领导人感到对政治稳定的威胁。

据香港《凤凰周刊》2012年第9期报道,根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此时期全国要求恢复、更改民族成分的人口达500万之多。政府为了避免打破现有民族格局,倾向于对民族成分进行更改,而不是识别新的民族。

但是,民族归并也造成了新问题。许多原先被划为汉族、苗族的人口纷纷改为土家族。在鄂西地区,有140万人口归并至土家族。土家族人口急剧增加后,要求相应的政治待遇,曾一度希望能够将湘、鄂、黔、渝地区的土家族串起,成立自治区。

由于民族识别的变化,造成更改省级行政区划的政治诉求,这是信奉“稳定压倒一切”的北京当局不愿意看到的。

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局势,为维护政权稳定,当局彻底叫停了民族识别,不再允许突破56个民族的“编制”。

包括穿青人在内的地位未定族群,就此失去被确认为单一民族的机会。

“自豪感”

尽管遇到政治上的阻力,穿青人维护自身独特身份的努力并没有终止。

2003年,中国发放第二代身份证,公安部提出穿青人的民族成份应填写为“汉族”,引发穿青人群体上访。为了维稳,当局最终同意延续惯例,允许在身份证上填写“穿青人”。

一些身处外地的穿青人也积极为自己的族群鼓与呼。2010年,广州《南都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寻找“穿青族”》的文章,由穿青人出身、久居上海的网络名人李芊墨讲述这个族群的困境。

在网络论坛上,中国网民对“‘穿青人’被写上身份证”的消息看法不一。在好奇之余,有些网友对穿青人的处境表示同情,但也有不少对民族识别政策不满的网友表示反对。

有网友说:“不要再搞民族鉴别了!越这样国家越乱!”还有人认为,很多人争取少数民族身份,是为了获得诸如补贴、高考加分、生二胎之类的特殊待遇。

但嫁到四川的穿青姑娘郭丹对《成都商报》说,如果被迫将身份证改为汉族,“我个人倒不觉得怎么,但是族里有些人会有意见。”

报道说,最初得知在身份证上显示“穿青人”比较麻烦时,郭丹差点想放弃了。但拿到新身份证之后,“看到这三个字非常高兴,还是有一种族群的自豪感。”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