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中国货币政策有望“稳中趋松”

5月6日,中国央行发布201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通过对比其与2013年四季度和三季度报告的文字差异,我们可以找寻货币政策的新动向。

不再提全社会“杠杆”问题

201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内容摘要”的显要部分提到“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那是货币政策报告中首次提到全社会降杠杆的概念。既然要降杠杆,货币政策就肯定不会太松。因此去年三季度报告整体基调略偏紧。

而在201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还是在“内容摘要”部分,提到“货币金融环境……对抑制全社会债务和杠杆水平的过快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然,那时央行政策已经不再以降杠杆为出发点,而是以控杠杆的上升为主。

最新一期货币政策报告总共60页的文本中,仅两处提到“杠杆”一词。一处是在讲新兴市场国家,一处是在讲国内的光伏行业。全社会杠杆率问题已经从货币政策报告中消失。估计央行也意识到了目前国内加杠杆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对杠杆率关注的淡化,也为货币政策的放松留出了空间。

货币政策会微调式放松

每期货币政策报告的第五章第二节都是谈“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其中第一段话是货币政策大方向的主要观察点。比较了此部分文本后我们发现,本期货币政策报告这部分内容与上期报告差别不大。本期增删的字数占总字数的比重大概在41%,而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报告同样部分的增删比重分别为72%和142%。

在这段话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增加的“保持定力,主动作为”的语句。“保持定力”就是货币政策不会有大幅度调整。至于“主动作为”,我们将其解读为微调式放松。从报告的措辞来看,这种放松可能更多体现在信贷投放向铁路、城市基建、保障房以及环保的定向宽松。

无意进行全面货币宽松政策

本期货币政策报告体现了货币政策微调的调子。从央行的态度来看,更愿意使用信贷定向宽松手段,而非全面性的货币政策放松来稳增长。与之相呼应的,虽然今年3月M2同比增速明显下滑至12.1%,跌破了13%的全年目标,央行仍然辩护说这是去年同期高基数所致,并认为“按全年增长13%的预期目标估算,(M2)进度仍快于往年正常水平”。从这样的思路来看,类似全面降准这样的政策工具目前不在央行的考虑范围内。

年内全面降准是大概率事件

央行不愿意降准,不代表就不会降准。因为从历史来看,准备金率长期稳定之后的首次调整,基本都是国务院的决策。从近期经济形势来看,偏紧的货币政策与宏观政策稳增长的大方向已经出现了明显矛盾。根据本期货币政策报告披露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一般贷款和房屋按揭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继续上扬,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要求未能在货币政策上落地。而社会融资总量(尤其是表外融资)的同比少增,已经带来了投资资金来源的紧张,令投资乏力。

在稳增长各项“微刺激”持续推出的时候,宏观政策的压力已经积聚到央行身上。因此,在政府内部的政策博弈之中,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是大概率事件,全面降准可能性很大。不过,既然降准将由政策博弈引出,其时点就很难预估,而只能猜测。我们猜想,在高层发现5月宏观数据仍然疲弱(高层应在6月上旬获取这些数据),二季度GDP数字预计仍不理想的时候,很可能推出全面降准的举措。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