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红色华润:大规模并购缔造的产业帝国

●万亿总资产,2300多家实体企业,水、药、啤酒等产品渗透国人生活

●靠并购实现规模扩张,近14年以来,发动了数以百计起的“收购战”

无所不造,这就是华润集团。经过十余年的扩张,原本主营贸易的华润集团,已经成为一个“巨无霸”。这个“产业帝国”,对外供应水泥、燃气和电力,生产雄霸国内市场的啤酒。它有楼盘和数千家大卖场,有医院和服装厂。它制造着避孕套和“毓婷”,也开着银行。一定意义上,华润的产品,已经全方位渗透到了很多人的生活。

大量收购,是华润壮大的“武器”。这个过程中,华润的央企身份,为其“出力不少”。

资本市场为华润的扩张,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攻城略地的“子弹”。截至当下,华润旗下共有5家港股公司和6家A股公司。它辗转腾挪,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

或许正是扩张,成为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的“滑铁卢”。华润对山西金业集团资产包的百亿收购,让宋林麻烦不断。

绕不开的“华润生活”

如同三星之于韩国,根深叶茂的华润集团,渐成国人生活绕不过的“经济帝国”。

小C生活在某城市。早上,小C醒来。他住在名为“中央公园”的公寓里。华润置地是楼盘的开发商。目前,这家国内排名前十的房企,正在50多个城市盖着房子。盖楼的水泥和混凝土,是华润自产的。南至海南、北至内蒙古,8个省份,都分布着华润水泥的近30家工厂。

天有点阴,小C随手开了灯。“光明”的源头,可能也是华润电力。这家“国内经营效率最好”的独立发电企业,建在了江苏、河北等13个省份。此外,它还提供风电和水电。

小C爬起床,开始穿衣服。他是“GAP”和“LEVIS”等国际品牌的拥趸。其实,这些品牌的服装从缝制到包装,均是由华润纺织设在深圳等地的工厂代工。

洗漱完毕,小C打开燃气煮早饭,顺便拿起手机查看股票行情。华润燃气为全国200多个城市提供着燃气。手机里的晶圆等部件,有可能产自华润微电子公司。

打开股票软件,小C一阵“揪心”——他买入的华润三九,重组仍无进展。目前,华润集团旗下,共有华润创业、华润燃气、华润置地等5只港股,以及华润三九、万科A等6只A股。截至去年底,仅A股市场,投资华润系的股民人数,接近88万。

出门上班前,小C跟朋友约好,晚上先到万象城吃饭,再去华润万家超市采购点生活用品。前者属于华润置地,后者则是国内比肩“沃尔玛”的零售巨头。

小C开车去上班。他可能会向“华润城市停车场”的公司付停车费。这家成立于去年的公司,立志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大规模地开发和收购停车场。

晚上的饭局,服务员问小C,喝怡宝还是喝雪花啤酒。这两款都是华润的产品。其中,华润雪花已是国内“销量第一”的啤酒生产商,华润怡宝亦在国内饮用水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回家的路上,小C路过药店。春季气温的反复,使他身体稍有不适。国内多数药店的货架,均摆有华润医药旗下的“999”、“双鹤”、“毓婷”等药品。此外,被誉为“滋补圣药”的东阿阿胶,也隶属华润。

小C可能还会享受到华润的金融服务。目前,华润的旗下有银行和保险等业务。

大规模并购成就帝国

庞大的产业版图被送上“产业帝国”等称号,并购则是其成就“帝国”的“武器”。

现实版小C的生活,在国内多个城市真实演绎。为打造“帝国版图”,华润并购动作十分密集,动辄百亿的并购也时常出现。以位于河南中部的驻马店为例,华润计划在这里砸下超过一百亿元。

目前,华润在驻马店有雪花啤酒厂、古城电厂等。根据协议,华润五丰将进入驻马店的粮食加工行业,华润燃气也将与当地企业合作运营天然气项目;同时,华润万家也会在驻马店开设2家以上的大型超市。

“驻马店要被华润收购了。”一位当地网友在百度贴吧中调侃。

至少从规模上讲,华润“帝国”名副其实。按照华润集团的架构设计,其旗下共设7大战略业务单元。除华润医药和华润金融外,另外的5大单元系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创业、华润电力、华润水泥、华润燃气以及华润置地。

这五家公司,均被列入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其中,华润创业、华润置地和华润电力,被称作“蓝筹三杰”。

在A股市场上,华润集团还直接或间接控股了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华润锦华、华润万东、万科A以及东阿阿胶等6家上市公司。

回溯华润的历史,其大发展始自2000年。当时的管理层提出,要用五年在内地打造出“500亿总资产、50亿元年利润”的“新华润”。

据公开资料介绍,华润向内地市场拓展,多选择“市场集中度差、没有领导者”的行业,“华润希望通过成为行业垄断者,谋取高于行业利润率的回报”。后来,华润集团管理层提出了“微笑曲线”,以求配置资源——曲线左端是资源占有型行业,包括电力、水泥、燃气等业务,右端是靠近终端客户的啤酒、零售、地产和医药等业务。

据统计,最近14年以来,华润在零售、啤酒、医药等领域,发动了数以百计起的“收购战”。

2001年8月,华润以4.8亿元的价格,从深圳万科受让了万佳超市72%的股权,并在2003年将其更名为华润万家。此后数年,华润万家又先后整合了苏果和家世界等区域连锁巨头。

华润坐上啤酒行业的“头把交椅”过程中,并购战略亦功不可没。以2001年投资逾20亿元并购蓝剑啤酒为开端,华润雪花啤酒累计收购了50多家啤酒厂。最新的一起,发生于去年初。当时,华润雪花宣布,以53.8亿元的价格收购金威啤酒的啤酒资产。

经过十多年的“跑马圈地”,华润雪花在内地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20%。时至今日,雪花啤酒已超越青啤等巨头,“全国销量第一”。

与此类似,发电领域,华润电力通过收购火电企业,快速实现了规模扩张;而其在医药领域的龙头地位,也是靠数次大规模的收购整合而得。

央企背景“并购很容易”

长期以来,央企背景的华润集团,广受各地政府欢迎,使得其“并购很容易”。

“并购很容易。”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曾表示,只要有钱,说服股东愿意卖,“有些是地方政府持有的股权,他愿意向你出售股权就可以买了”。

2004年,有媒体报道称,华润的双重身份,使它左右逢源,“身为央企,没有行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引入华润的投资,又属于外资,有利于政绩”。

宋林任董事长期间,造访内地各省份,必然会受到当地政府高官的高规格接见。比如,2014年4月,宋林前往广东,受到了广东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接见。

接见时,地方官员往往会向华润提出“加大投资,深化双方合作”等要求。而华润方面,有时会向地方政府提出自己的诉求。

比如,2011年6月,时任河南省省长的郭庚茂到访华润集团。其间,华润一位副总经理提出,希望河南省政府可以协调解决“华润河南医药公司新建物流中心土地一直没有解决”等问题。

“郭省长听了汇报之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公开报道称。落实到“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华润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换回了颇多的甜头。华润燃气一位高层公开说,由于大股东华润集团的背景,在各地投入不同项目,与地方政府关系良好,从而令华润燃气进入不同城市洽谈合作时更为方便。

2003年,华润集团斥资3亿元入主东阿阿胶。此前,先后有18家知名公司表达了战略入股的意图,“其中不乏民企、外资企业”。最终,华润如愿“迎娶”东阿阿胶。当时有分析称,华润之所以胜出,是因为相比民资和外资,“华润是国资背景的企业,有利于保证东阿阿胶这一民族品牌”。

2004年,华润机械五矿集团受让了无锡国企锡钢集团的全部股权。据报道,锡钢的净资产为9.28亿元,而到了2003年8月评估时,锡钢的净资产缩水为2.97亿元。最终,华润方面以零资产收购了锡钢集团全部股权。几年后,华润出售锡钢集团45%股权,获得5.32亿元。

对医药产业整合时,国资委则起到了相当作用。据华润官网介绍,华润医药集团系根据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要求成立。

一个例子是,2007年前后,国资委直接推动了华润重组华源集团。当时,国资委的一位高层称,此次重组并非华润的一次市场并购行为,而“华润接受国资委的要求,是一次顾全大局的表现”。

2007年,国资委选择华润作为三九的重组方。当时,包括华润、上海复星、德意志银行等5个投资联合体,均递交了重组方案。最终,华润接到了这个“绣球”。

个别收购被指出价过高

除了收购之后的整合难题外,华润部分收购被外界质疑“收购价过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华润依托财力“乘风破浪”的同时,一些暗礁却在并购完成之后浮出水面。

首当其冲的是整合难题。公开报道显示,宋林曾称,并购的难点在于整合,“涉及人物的安排、员工的安置和业务的调整等问题”,此外,“涉及多元化的标的企业,还须清理资产”。

华润在整合收购企业时,几番与原有管理层发生过龃龉。2005年,间接入主东阿阿胶后,华润持股51%的华润东阿,将东阿阿胶董事长刘维志告上法庭,要求其将81项商标交付华润东阿。

当时有媒体称,东阿阿胶的管理层与大股东华润方面“的确不是十分融洽”。

今年年初,《医学界》援引一位医生的话称,华润医疗入主武钢总医院近一年后,许多医生并没有感受到新的变化,甚至有医生已“心寒离开”。“华润医疗的理念和武钢的文化碰撞后,使不上劲,水土不服。”上述医生称。

与此同时,部分资产的收购过程中,华润给出的收购价格也为人诟病。去年,华润三九拟以5.83亿元收购桂林天和药业,相对净资产溢价1.7倍。如此的收购价格,一度被媒体质疑“价格有点过高”。

此外,2011年,华润水泥斥资16亿人民币,收购内蒙古蒙西水泥40.6%的股权。该次收购溢价率达到110%。对比一家A股公司给出38%的溢价收购水泥资产后,有媒体称,华润水泥的此次收购“溢价偏高”。

对顺峰药业的收购,也为外界批评“华润高价买到了问题‘药企’”。2012年初,华润三九以不超过7亿元的价格,收购广东顺峰药业。相对净资产,此次收购的溢价率为290%。

华润三九在完成股权变更后,顺峰药业即收到了环保部通报存在“环境违法”情况,其中包括“外排废水长期超标排放,现场检查时pH值、COD超标排放”等。

时至今日,华润系最为“著名”的高价收购,莫过于斥资百亿买下了问题百出的山西金业集团资产包。这次收购,被举报者质疑“涉嫌存在利益输送”。

此笔收购,发生于2010年。四年后,引缰华润多年的宋林受到中纪委调查。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