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接孩子回家 要问啥问题?

现在的很多家长往往更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什么了,玩什么了”,这些需要关心,但不是最主要的,那么到底该问什么才合理呢?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呢?

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第一句话通常是:

1、老师喜欢你吗?

2、有人欺负你吗?

3、你在幼儿园吃饱了吗?

4、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而这四个问题让一个3-6岁的孩子来回答本身就是不适合的,怎么不适合?让我们逐一分析一下:

1.老师喜欢你吗?

先说,什么叫做喜欢,老师怎样表达的才是喜欢,孩子自己会判断吗?面对这个问题,孩子首先就会困惑的。

如果孩子说,喜欢。家长自然很高兴,有的家长会继续鼓励,“嗯,以后继续好好表现啊。”如果孩子说,不喜欢。家长就着急了,为什么不喜欢?你做错事情了吗?这个老师是不是偏心了,是不是别的家长给老师好处了?家长自己焦虑,同时也把老师放在了一个不被信任的位置上矛盾由此产生。而孩子呢?他心里不会认为这只是你随口一问的问题,他会思考,会观察,他回到幼儿园后,会去观察老师的态度,老师对他和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他在幼儿园的关注点是老师到底喜不喜欢我啊,老师怎样才能喜欢我啊?他去幼儿园的主要目的是这个吗?

2.有人欺负你吗?

可能很多爸爸下班回家,闲来无事,看着在一旁玩的儿子会让孩子过来给爸爸讲讲,幼儿园有人欺负你吗? 什么叫欺负呢?是小朋友和他争了一件玩具?是不小心推倒了他? 欺负这个词,一下子就将孩子与其他人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孩子是什么心态呢?孩子说,没人欺负我,我和小朋友玩的很好。恭喜你,你有一个明理的孩子。孩子说,有,那个谁谁谁就碰了我了,还把我的胳膊弄疼了。 如果你是个明理的家长,你会说,哦,他大概是不小心的,他给你说对不起了吗?说了,嗯,他很有礼貌。没说?他大概是忘了,但是,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下次,你提醒他道歉,但是,你应该原谅他,对吗?把这次不愉快忘了吧,原谅他人是一种美德。 如果你也犯了糊涂,你说,啊,他干吗欺负你,你回击了吗?老师没来教训他吗?你的孩子学会的是什么?本来他大概已经忘记了这件事的,但是,他想起了,在你的提醒下。他学会的是心胸狭窄.所以,不要问。如果孩子真的受了委屈,他会告诉你的。也要信任老师,你问问老师,孩子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吗?除非老师真的没有看见,(老师毕竟不是千手千眼,)否则,她一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3.你在幼儿园吃饱了吗?

你是认为孩子自己不知饥渴,还是觉得幼儿园不给孩子足够的食物呢?从九点的早餐到十一点的午餐,再到下午三点的茶点.家长还需要担心什么?相信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是会提供丰富的食物给孩子的.

4.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如果你回到家中,你的家人问你今天在公司都干了什么?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点,这段时间的事情,你用一句话,能讲清楚吗?不要去挑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不要给孩子压力。这么小的孩子,要清楚的回答这个问题,太难了!

相对来讲,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就和我们的大相径庭。他们通常问: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3、你有什么作品吗?

4、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中国的父母比较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功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前者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可能会让孩子自己对生活和学习过程有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情绪情感的变化、成功感的建立等。而后者的话,更容易让孩子有倾谈的欲望,有表达的意愿,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触,并且会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专家建议:

父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时间,父母可以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开发孩子的思维,给孩子的表达创造良好的机会。譬如:可以提一些这样的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它是最快乐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戏?

你听见了/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优点?

像这样的问题,提问内容具体,孩子知道从何而答。

如果父母每天一出园第一句话就问:“你今天吃什么了?”在孩子思维最兴奋的阶段,他不会理清思路,回答一天三餐是什么,可能只给您一个简单的回答,比如面条,因为面条是孩子最易记住的词汇。如果您想了解孩子每天吃了什么,您可以把孩子领到园里的食谱园地,按照食谱问一问孩子,孩子就会把思路理清,认真告诉您。这样您不仅能了解孩子饮食情况,还能大大增加孩子的讲述欲望。孩子讲述的多,就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样的问话,还能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附带上他自己的见解,这会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活跃。

父母在提问时,需要注意一点的是,提问时最好使用开放性的语言,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要用“是不是”这类封闭性的语言。因为,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而问“为什么”,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而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得以发展。同时,这样的提问还能练就孩子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另外,家长可以多从孩子的感受、关心他人、获取新知识等方面进行问话,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教妈妈折小纸船,好不好?”“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等。同时,提问要具体,要找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慢慢地,孩子会喜欢和家长交流一天的在园生活。

个案推荐:

问:你今天有没有帮助别人?

女儿:依依,小班

家长:杨妈妈

“你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帮老师做事啊?”当依依的妈妈有一天这样问时,依依愣住了,好半天才回答了一句:“没有。”妈妈没有说什么。第二天,妈妈又一次这样问她,这回依依没有迟疑,直接回答:“没有。”第三天,当妈妈又把同样的问题提出来时,依依似乎早有准备:“帮了,我今天帮老师收玩具了。”妈妈表扬了她。此后,依依特别喜欢在班上帮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做事,老师经常表扬她能干,依依也因此觉得特别开心,从帮助别人中得到了很多乐趣。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