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科技公司如何帮助突破中国的审查制度

(博谈网记者郑皓然编译报导)据《大西洋》11月27日报道,LINE是由韩国最大互联网公司Naver在日本的子公司开发的即时通讯聊天应用程序。作为一个成立只有两年半的高科技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眩目:超过2.8亿的注册用户,季度收入1.3亿美元,估计市值100亿美元。与其竞争对手WhatsApp,微信(WeChat)和KakaoTalk一样,LINE被视作是未来互联网用户,尤其是亚洲用户,通信的新领域。

这就是为什么,当上周多伦多大学的芒克学院“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发表了一份报告详细描述了它如何利用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对LINE进行分析后发现LINE对中国用户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进行积极封杀的消息,这条消息虽令人遗憾,但又不足为奇。当中国以外的LINE用户可以谈论64天安门镇压,采访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时,那些中国用户发送这些消息时却只能收到出错信息,接收这些消息时只能看到星号。

LINE在中国的审查与本月彭博社封杀中国最有钱商人与共产党高官之间联系的文章同时出现。纽约时报的消息来源说彭博社的总编Matthew Winkler担心失去在中国的市场。

LINE和彭博社并不是为了在中国获得市场而改变产品或服务的仅有的两家公司—例如雅虎,在2005年迫于中国当局的压力出卖了活动人士师涛--也不会是最后两家。他们有违创立理念的近期做法令人失望。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两家公司从事积极的自我审查,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受到来自中方的的直接威胁或命令--如果有,如果他们公开揭露,也不会受到这么严厉的批评--而是中国当局明确表示,这就是在中国做生意的成本。

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林培瑞(Perry Link)使用过“吊灯里的蟒蛇”来比喻中国当局如何诱骗个人审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论,这个比喻同样适用于象LINE和彭博社这样的公司:

“大多数审查不直接涉及到失去工作,被关押或被杀害。但涉及到害怕这些事情发生。“害怕”我指的不是明确的现实感的恐慌,而是这些与中国审查制度打交道的人习惯的一种沉闷的,根深蒂固的猜疑,并最终习惯成自然。但这种“害怕”的控制力令人印象深刻。

总之,中国当局最近的审查,与其说是象吃人老虎或喷火的龙,还不如说是盘绕在头顶吊灯内的蟒蛇。通常,这大蟒并不动。它不需要动。它觉得不用把禁令说清楚。其不断的沉默所发出的信号是“你自己决定”,结果是,在它阴影之下的每个人都或大或小的自我调整—而且相当“自然”。”

这些企业通常试图证明,这些“自然”的调整不一定是错的,事实上可能带来更大的益处。例如,LINE发表回应称它在中国的审查“不会损害全球任何服务”,据称彭博社的Winkler将公司的处境与面对纳粹德国的一名记者相比—说有限度的报道比一点不报道还好些。

然而,就在同一周,也有外国公司不用做任何事情就可以成功争取到加入反抗审查制度的队伍。本月,GreatFire.org将路透中文新闻网站在亚马逊的云端服务上做了镜像。由于亚马逊的服务是分布式的,如果中国当局试图封杀新建立的镜像网站,就要关闭中国访问亚马逊云端服务的所有通道,就将造成成千上万依靠亚马逊云端服务的网站瘫痪。所以说,亚马逊服务,虽然没有这个打算,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反封锁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只要亚马逊和其他例如像谷歌这样的公司—谷歌的云服务也被中国的活动人士使用—不屈服于政府的压力,他们可能已经发现了绕过审查的方法:如果他们的服务不可或缺,那么切断这些服务将造成北京付出巨大代价。如果认为这些公司本身是反抗审查的灵丹妙药就太天真了,还需要象GreatFire这样的活动人士来利用这样的机会。或许很难指望象LINE或彭博社这样的公司面临微信的竞争或必须处理中国政府驱逐记者时也能遵循同样的做法。

不过,想想有时候一个公司可以不用在削弱自己的服务来获得中国市场和从中国市场完全撤出之间做出选择还是很令人鼓舞的。

原文:How Tech Companies Can Help Overcome Chinese Censorship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