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外媒:国有企业成为三中全会的赢家

据《华尔街日报》14日消息,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本周中共三中全会的主要赢家,中共领导人们确认了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描绘的首个全面经济改革蓝图中提出的这一支持性言论显示出,他们在解决国有企业臃肿和低效问题方面格外审慎。国有企业目前似乎抵挡住了旨在抑制其巨大影响力的努力。

中共转而暗示,考虑通过市场力量来帮助其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避免与中国最强有力的利益集团针锋相对。

三中全会于周二结束时发布的公报表示将支持私营部门和实施改革,但未提供具体目标。预计未来几天内将公布更为详尽的方案。

尽管此次会议的使命是为可持续增长设定出明确的途径,但会议结束后发布的公报重申了国有企业的作用,承诺将“不断增强”它们的“活力”。

参与制定改革方案的一位中国官员说:我们预计短期内国有企业不会进行根本改革。这与研究三中全会公报的外界经济学家的观点一致。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说,国企的定位未变。

周三上海基准股指下跌1.8%,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9%,跌幅均超过亚洲其他股市,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这份笼统的公报表示失望。但上海股市的防务和安监类股逆势上扬,因为公报提出这两个领域均应受到支持。

通过提升市场化作用,同时重申国有企业的中心地位,领导人们似乎是想为市场竞争提供更大的空间,实现对国有企业的逐步改革,以避免上任初期耗费大量政治资本。

许多国有企业高管与政治领导人之间关系密切令问题复杂化,他们在中共最高层内建立了一个严密的圈子。企业和政府职位之间的更替意味着一些当上领导人的前任企业高管会延续长期以来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即便他们担任的是负责监管这些企业的官职。

北京私募股权公司春华资本的董事长胡祖六说,国有企业改革是衡量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改革的关键指标。该公司曾参与过中国一些大型国有银行的首次公开募股。

参与制定三中全会所讨论改革方案的官员和学者说,国有企业非常擅长阻挠改革,以至于北京方面考虑采取老方法来缓慢削弱它们的影响力:借助外力。作为这个策略的一部分,中国已同意与美国和欧盟协商投资协议,这将使中国开放之前封闭的领域,其中就包括国有企业主导的领域。

作为交换,中国将确保国有企业能进一步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而在这些市场上,国有企业将不得不增强它们的竞争力。

这一策略类似于中国前总理朱鎔基使用的策略。朱鎔基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谈判推动国内变革,包括减少那些保护低效率国有企业的补贴和关税。

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国专家拉迪说,国有企业为中国贡献了26%的工业增加值。然而,国有企业在能源、交通、银行和其他领域都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这些领域都被视为是保持经济稳定的关键。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共有大约10万家国有企业,但其中许多都是规模较小的实体,如一些省、市所有的零售商和餐厅,这些实体都在与私营企业竞争。

批评人士抱怨说,国有企业获得了国有银行的优待,而且享有大量补贴和税项减免,它们支付的股息也远低于竞争对手。

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智库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报告说,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还有隐性优势,因为它们与决策者关系密切。

栏目: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