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这里

高房价将连跌8年,至少跌掉一半!

一贯鼓吹“再不买还要涨”的任志强,为了忽悠你接过高房价的最后一棒,扔出了一个“明年3月房价将暴涨”的臭蛋。对此你就纳了闷了:习惯于捂盘待涨的房地产商,为什么不严守机密捂到明年3月后再出手呢?为什么会让利于你,泄露天机让你提前捡了便宜?你突然猛醒过来:是不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房地产商,苟延残喘在资金链断裂上,就差最后这一口气了?

差不多。全程走在高负债钢丝绳上的高房价,离崩盘就差最后一口气啦!靠超高负债垂死挣扎的房地产与政府基建,明知还本无望,连利息也无力支付,但目前利益双方用的仍是暂不催收、展期、借新还旧、倒账、滚转、重组、债转股之类“财务戏法”,像是推注肾上腺素抢救心脏骤停一样。然而高房价不过是寄生在高投资、高增长这个大树上的藤本植物,当它遮阴吸血地绞杀了高投资、高增长这棵大树之后,自己的死期也就不远啦。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走钢丝,靠印钱、烧钱的高投资来维持高增长,而且烧钱全都烧在房地产与政府基建(钢筋水泥)这一棵树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靠超发货币与过度信贷支撑的高投资、高增长,必将因无力加倍印钱、烧钱而滑入低投资、低增长,这是同一个逻辑的同一个因果。什么叫同一个逻辑因果?就是你上坡与下坡走的是同一条路:当票子、房子成了比钢筋、水泥更过剩的产能时,无力加倍超发货币、加倍扩张信贷就令到高投资、高增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内GDP从2010年1季度的12%一路下滑,滑到2012年3季度的7.4%,“绝不仅是常规的景气循环,而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高投资驱动高增长时代的结束。”(许小年语)

原本奢望的那个“加印货币→强化投资→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扩大内需”的激素疗效根本无效。市场法则报复了政府,把经济逆转成了一个“货币超发→投资过度→通货膨胀→消费萎缩→失业增加→收入下降→内需不振”的劣性链条。毫无疑问,寄生在高投资、高增长这一棵树上,制造出“一花独放百花残”的高房价,必将与高投资、高增长一样同归于尽,一样枯萎为昨日黄花。2008年以来政府用激素疗法“保增长、控物价”,结果是增长越保越低,物价越控越高。因而,你还相信2009年以来年年宣称也年年被戳破的“企稳回升”吗?同理,你也绝不会相信任志强“明年三月房价暴涨”的神话。

房价为什么会连跌8年,跌去一半?因为国内这次衰退介于中期投资周期与长期建筑业周期两者之间:8年1轮的中期投资衰退,叫朱格拉周期;17年1轮的长期建筑业衰退,叫库兹涅茨周期。国内30年来有过3次大波动,每次都不少于8年,每次都与朱格拉发现的投资盛衰周期相似。第1轮周期的峰顶是1985年,谷底是1989年;第2轮周期的峰顶是1993年,谷底是1999年;第3轮周期已有2003年、2007年、2009年3次越来越高的峰顶了,谷底也姗姗来迟,可能是2016年吧?

以我在海南的亲历,急涨长跌,暴涨缓跌,是楼市去泡沫化的常态。海南房价一年多就急涨到5000元/平米,而缓缓跌至1000元/平米,足足用了8年。为什么房价不会一夜暴跌?因为资产泡沫的破裂,是个缓慢的链式传导过程:先是囤地、囤房囤不下去也卖不掉啦——然后是投资者与消费者都不玩这一单啦——然后是土地房产成为抵债资产——然后是银行拍卖不良资产消化坏账——然后是低价处置造成大笔亏空——然后是银行资产负债率超高临界破产——然后是政府再次用纳税人的钱注资挽救国有银行。从这个链式骨牌看,土地、房产成为负资产,再换手为银行的负资产,再变身为银行低价拍卖处置的不良资产,是个资产随价格下滑而贬值的慢性恶化过程。

监守自盗地饕餮大餐后,利益托拉斯们联手用裱糊匠手法遮掩住亏空一空的金库,拖延呆坏账到最后一刻才爆发,是我国公有制金融危机隐而不发的一贯特色。目前各地处理债务违约的办法,就是扫进地毯底下的办法,比如目前这类捣糨糊的办法,也即卡尔•沃特称为“财务戏法”的做法,把债务违约的危机藏匿起来,押后再说。表面上看,呆坏账被熨平烫直了,实际上呢,全面的亏空隐患被积攒了起来,最后再全面爆发,甩给政府去填窟窿。怎么填?只能再印票子,转嫁给全民加税、全民偿债去填。过去一直是这么处理银行坏账的,今后也仍将会这么处理。

但高房价曾是斗牛场上的那块红布,极大地激怒投资者与消费者像蠢牛那样去搏击它、战胜它,极大地激发了你投注押宝,押房价只涨不跌。大多数人不相信房价会连跌8年,跌去一半,就像他们起先不相信房价会连涨10年,涨过800%一样。你想想看,一线城市10年前2千/每平的房子能涨到2万,即便跌去一半,以一个“长期均衡的、常态的价格,才是正常的价格”(马歇尔语)衡量,仍旧是从2千翻番5倍到1万了,仍旧是快速的资产升值与加速的通胀了,不是吗?你再想想看,房价跌去50%的回落,并没有改变从2千到1万这个房价攀升的长期轨迹,跌价50%还有什么奇怪吗?

关键词: 
栏目: 
首页重点发表: 

Theme by Danetsoft and Danang Probo Sayekti inspired by Maksimer